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职院校《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材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以及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引入工程项目教学、引入本专业先进的CAD/CAE/CAM软件教学、改变本课程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研究和实践,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方式及教学信息反馈等方面对汽车检测技术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实践表明: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三维CAD造型”主要服务于产品开发设计,是工科院校机械大类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程性与实用性,能为后续学习专业课和工程实践提供基础。传统考核方式侧重教材理论层面的考查,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难以体现。根据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及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我校该专业的定位进行了三维CAD课程非标准答案教学改革的探索。课程针对传统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命题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开拓性试题等问题为导向,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在教学内容方面,通过知识重构贯穿教学、生活实例融入教学、实践创新扩展教学、竞赛成果助力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在教学方法方面,通过基础知识应用环节、能力提升环节、创新应用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考核方面,引入了非标准答案试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多措并举,该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其他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和课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学生的测量实践技能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改革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开设设计性实验,引入高精密仪器采取分层次教学,通过改革,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忽视学生主体、教材内容实时性差、学生主动性差、教学方法和模式不佳、考核机制不完善和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等问题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根据本专业定位和汽车工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优化了课程内容,改革了原有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基于试验台的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互联网+BOPPPS”教学模式。使用多种考核方式,进行了过程化考核。经过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面向“新工科”机械工程师人才培养,分析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痛点,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重构及评价反馈(过程性考核方法)改革等手段,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宗旨,实现本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实际效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痛点问题,包括教学内容与产业实际脱节,教学模式传统僵化,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单一,且课堂中缺少工程教育等,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形式、教学理念四个方面对本课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究。提出产教融合革新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产业生产实际与时代前沿结合;此外,创新教学模式,课堂应交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将工程师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引入课堂,活化课堂教学形式;对考核方式进行更新,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报告替代传统的卷面硬式考核形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从素质培养方面,渗入课程思政内容,同时突出工程伦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工程引领拓宽本课程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8.
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重要方面。为了提高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结合课程学习领域,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数控机床零件综合加工》课程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引入槽轮机构生产与装配任务,将制图、公差、设计及数控加工等知识内容紧密衔接;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分组教学、巡回指导的授课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过程性考核让评价结果能客观、公正地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庾在海  江帆 《机械管理开发》2012,(5):149-150,154
按照CDIO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对热传导与流体力学基础课程开展CDIO教学,并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在引入工程项目的前提下,精选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郭魂  左敦稳  唐国兴 《装备制造技术》2007,(10):104-104,127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介绍了“机电系统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思路,探讨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效果不佳的情况,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上进行微调,注重数学基础知识、优化设计前沿研究的介绍,激发学习兴趣;将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训练平台;重构案例教学的提出时机、主题选择和分析过程;改革考核方式,加大应用能力的考核力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前修与后修课程脱节、缺乏融会贯通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创新设计思维培养等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并开展了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实践结果指出,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Rhino建模技能、设计研究与思考等综合创新设计能力。文章的研究成果为高校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面向智能制造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制造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改革方案,在分析数控加工智能制造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通过重构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手段对《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进行了研究,从而使学生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提高智能制造岗位实践应用能力,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机械原理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将3D打印技术引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研究了3D打印机械原理课程教具、3D打印用于机构等知识点的学习巩固、用于课程设计和用于机械创新设计比赛等,总结了3D打印应用于机械原理课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3D打印技术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实践操作时间,促使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由偏理论轻实践逐渐向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转变,考核方式更倾向于产品设计的实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对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进行了包括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将组态软件引入课件制作实现仿真教学、将科研工程引入教学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邱祖强 《机电技术》2013,(6):158-160
大学物理实验是大多数理工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这种实验课程的考试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的行为导向与质量评定。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经验和体会,阐述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试的现状,着重分析了采用课堂笔试和操作测试两种考试方式的利弊;同时探讨了未来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向,旨在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主,《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该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在实验项目设置、实践课堂过程监督和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赵斌 《中国机械》2014,(20):248-249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作为技工院校数控加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常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知识和方法。在本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及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工科类高校专业课教学效果进行探索与研究,数年的实践证明,以上数种途径与措施,对提高工科类高校专业课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能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就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针对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学时数减少的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围绕《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学生能力成长为核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技能训练与研究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实验训练,多元化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