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王典洪  柴阳宏 《人民长江》2007,38(4):133-135
针对目前地下水用量的计量统计管理手段的单一和低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水资源无线遥测系统终端的实现方案.在GPRS技术和GSM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基于P89LPC935单片机的水资源遥测系统终端.该系统由多个连接到中心数据处理系统的无线水量采集装置构成,该遥测终端传输速度快,工作稳定性高,除了用于取用水量、水位等的实时测量与传输,还可用于雨量、温度等的测量.系统还具有接口扩展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YAC9900多路径遥测终端是智能型的遥测设备,是遥测站水位、雨量自动采集、存贮、传输的控制中心,已大量用于组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主要介绍了YAC9900多路径遥测终端置数键盘管理软件包的设计及开发方法、软件的结构及功能。通过对该软件的研发实践。总结了设备控制软件的开发经验。  相似文献   

3.
介绍百色水文遥测系统特点,针对目前水文站无法在办公室内直接查看动态变化的雨、水情信息的状况,自主开发了一套与遥测终端相配套的智能雨、水情实时显示终端,实现在水文站办公室内能实时显示当前水位、当天雨量数值的功能。经实际应用检验,证明该设计产品具有数据传输稳定、正常、显示清晰的特点,满足水文站日常观测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雨量、水位多路输出控制装置,由雨量、水位信号输入接口,分离电路,雨量、水位信息动态显示电路,多路信号输出接口等组成。本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一路信号输入,多路信号输出,各信号输出线路互不干扰。因而使用一套雨量计、水位计,就能同时向二个或两个以上的测报设备(如遥测终端或固态存储)提供雨量、水位动态信息;长期运行,稳定可靠;可动态显示水位、雨量变化情况,直观且便于维护;既可平放,又可壁挂,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5.
结合目前水利行业的无线遥测终端(RTU)现状和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无线遥测终端机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关键技术,如低功耗设计、多接口设计、系统自保护机制等,描述了应用于水利行业的无线遥测终端的设计与应用,总结了水利行业无线遥测终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水文局用了4年时间建立了全省水雨情遥测系统,2009年9月,受台风“巨爵”影响,本区遥测系统部分雨量站点出现了严重的仪器故障。笔者就故障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对雨量传感器进行滴水试验和仪器制造工艺检验,认为制造工艺有缺陷和安装支架稳定性较差而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建设速度,结合浙江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灌区水情雨情图像一体化监测系统。该系统将水位计、雨量计、摄像机、遥测终端、太阳能电池等设备集成在同一根立杆上,省去了管理房建设的费用与工期。系统安装方便、选址灵活、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体化声波式水位雨量遥测站系统的组成、关键技术,由于该系统引入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可闻声波水位计、雨量计,采用隔绝式防雷系统,集水位、雨量、图像等综合信息采集、传输于一体,所以在小型水库水雨情信息监测中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袁鹏 《中国水利》2007,(14):82-82
系统简介雨量实时振铃遥测系统采用专利技术,以拨号振铃上报-来电显示接收方式,实现雨量信息即测即报,属自报和查询应答混合式雨量遥测系统。遥测站采集到一个单位降雨信息,便立即通过PSTN、GSM或CDMA公众通信网络向中心站拨号上报。中心站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09年人工报汛雨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检验遥测系统测报雨量的准确性,通过流域各遥测站年、月、日过程雨量对比,并对日降雨误差大于5mm的降水资料进行逐日分析,分析认为遥测雨量资料准确,完全满足洪水预报和水库调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陈玲 《西北水电》2012,(1):50-52
大峡水电站机组油压装置控制系统是针对大峡水电站公用设备分布范围广、数量多、控制功能各异等特点,采用现地自动控制为主,远方集中监控为辅的控制模式。其各控制单元采用PLC为核心控制部件,以现场总线网及无源节点的通信方式与计算机监控系统LCU连接通信,实现全长的综合自动化管理。在系统组态装置、设备制造、电器元件选型方面,考虑大峡水电站环境的特殊要求,主要核心部件PLC控制器、交流软启动器选用进口产品,以保证该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先进性和技术成熟的实用性,易操作、维护简便。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河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乌鲁木齐河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1个子系统,试运行1年多,情况良好,但遥测站的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在介绍系统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比较科学合理的思路:建立数学模型;标准设计观测房;观测房内设置遥测仪及水位传感器等设备安装位置;实行装配制;房外设置留有装配天线、太阳能板的成套装置;促其设计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商品化、系列化。解决这些问题,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潘俊斌 《红水河》2011,(5):65-67
结合国内已投运和在建的300MW及以上火力发电机组的设计方案,对等离子燃烧冷炉制粉系统及布置进行梳理和探讨,以期为国内后续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等离子燃烧冷炉制粉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水电厂实际需求,针对水电机组的特点,从开发者的角度详细描述了HM9000水电机组远程在线监测综合分析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结构、软件功能,并对其重点功能模块的开发难点,如本地与网络监测结合模式、数据保存和传输的自适应监测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给出较好的解决方案,最终保证HM9000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和强大的分析处理功能,通过该系统对机组运行状态的长期监测分析,能为电厂积累机组运行特征数据,为电厂由计划检修向状态检修过渡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数字流域模型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流域模型定位于大范围、全流域级的水文过程模拟,是一个具有多层空间分辨率的、模型参数可以容易获取的、能够实现并行计算的全流域级整体模型。数字流域模型的建立需要解决5项关键技术问题,即大流域DEM数据存取技术、流域沟道参数提取技术、基于遥感图像的模型参数提取技术、分布式降雨量数据存取技术、计算机集群并行计算技术。在黄河数字流域模型的建设实践中,提出了5项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用分块技术解决大流域DEM数据的存取问题,用TOPAZ模块提取流域沟道参数,用遥感图像提取模型分布式参数,用雨量站插值技术存取面雨量序列,用计算机并行计算技术打破大流域整体模型的计算瓶颈。  相似文献   

16.
加快我国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容量高转速可逆式蓄能机组设计制造正处于起步阶段,其技术引进的重点是产品设计技术,如全流道水力设计、推力轴承设计、轴系稳定、通风冷却、运行控制、变频调速等核心技术。抽水蓄能机组是高技术且不是定型产品,初期应以外商为技术经济责任方,国内企业通过联合试验、联合设计和合作生产,逐步掌握大容量高转速混流可逆式蓄能机组设计制造技术。要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跟踪和二次开发工作;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开发研究的投入力度,加强和稳定技术人才队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可逆式蓄能机组的先进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7.
徐高洪  汪青静 《人民长江》2018,49(22):74-82
柬埔寨地区的水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气象、水文站点的稀缺以及水文气象数据的不连续等原因,导致流域基本水雨情及水资源特征数据不够完善、全面和准确,不利于该国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一系列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降水产品的出现为降水数据的缺失和不连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选取了5种高精度的遥感降雨数据(CHIRPS、CMORPH_CRT、CMORRPH_BLD、MSWEP、TRMM)对柬埔寨地区2003~2015年降雨的时空分布差异、精度评价、极端降雨估计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组遥感降雨产品总体均能较好地反映柬埔寨地区降雨的时间及空间变化规律。这对于柬埔寨及其它无资料地区的水资源研究及工程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GPRS网络的公路边坡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公路边坡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基于GPRS网络的公路边坡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并应用于工程实践。研究成果表明,该远程自动监测系统能够替代部分人工监测工作,并能适应野外恶劣的工作环境,监测成果可靠,能够用于指导设计与施工。最后,还提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丹竹坪水电站黄沙坝址设计洪水计算由于流量资料不足,又难以使用相关法来插补延长.只能用暴雨资料来推求工程设计洪水.通过历史洪水调查,分析黄沙河的洪水特性,根据其设计暴雨雨型,经过产流汇流分析计算和实测洪水单位线,采用瞬时单位线、历史洪水经验频率分析等方法,推算出黄沙坝址设计洪水.  相似文献   

20.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for Estimating Productivities of Land and Wat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offers the capability of objectively measuring spatiotemporalland surface parametersthat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critical to irrigation performance studi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use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o identify the spatially distributed patterns of wheat yield and crop evapotranspirationfor the Bhakra command area (1.2 million ha), in the Haryana State of north-west India. For the first tim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has been used to obtain estimates of productivity per unit of water consumed by crop evapotranspiration,a key indicator of the performance of irrigated agriculture. It is shown that areas with the highest grain yield correspond to the areas having the highest evapotranspiration.Consequently, the spatial variations in crop production per unit evapotranspiration are less (cv = 0.10) than spatial variations in productivity of land (cv = 0.17). Whereas head- and tail-end differences in three major branch canals were found for productivity of land, this trend was not detected for the productivity of water consumed. Causal factors for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productivity need to be mor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While calculation approaches are suggested to estimate productivity of land and water us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refine these techniques. Better estimations of the productivity of land and water will allow for more detailed and objective performance studies at a range of scales from individual farm fields to entire irrigation schemes. It will help scientists understand productivity issues better, and enable water managers and policy makers to support improvements in the utilization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