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锆R60702 TIG焊焊接工艺及接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锆R60702的材料性能、焊接性、焊接方法进行了分析.拟定了R60702的TIG焊焊接工艺(包括选取填充金属、保护气体等),并进行了焊接试验.焊后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射线检测、力学性能测试、接头金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TIG焊工艺对R60702焊接是合理可行的,在生产应用中证明此工艺能够保证产品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X射线衍射测试残余应力的原理和测试技术,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大型焊接结构组装态、焊态、去应力热处理态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组装工艺、焊接工艺等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为大型焊接结构组装和焊接工艺的合理制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6082铝合金采用双丝脉冲MIG焊的焊接方法进行了工艺试验.分析了6082铝合金双丝脉冲MIG焊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双丝脉冲MIG焊焊接工艺,进行了焊缝质量检验,分析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接工艺参数合理.在焊接接头中未发现任何焊接缺陷,焊缝质量良好;焊接接头强度、塑性均可达到母材的60...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离子弧对珠光体钢(Q235)与奥氏体钢(1Crl7Mn6Ni5N)进行焊接,并对焊接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对焊接接头的组织进行了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显微硬度的测试,最后对焊缝断口形貌进行了现察分析.结果表明:珠光体钢与奥氏体钢的焊接区形成了板条状马氏体,在焊缝两侧产生了碳的迁移.  相似文献   

5.
邢芳  张勇  刘斌  姜德龙 《焊接》2006,(8):37-39
对304H钢采用埋弧焊的焊接方法进行了工艺试验,分析了304H耐热奥氏体不锈钢埋弧焊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埋弧焊焊接工艺,检验焊缝质量,分析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接工艺参数合理,在焊接接头未发现任何焊接缺陷,焊缝质量良好;焊接接头强度、塑性均可达到与母材相当的水平.304H耐热奥氏体不锈钢采用此工艺方法焊接,完全可以获得优良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6.
12Cr1MoV钢主要用于电站锅炉的过热器、再热器等高温重要部件,为保证安全,必须进行焊接工艺的合理评定.本文在分析12Cr1MoV钢焊接性基础上,制定了其焊接工艺方案,并对其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评定.结果表明,所制定的焊接工艺方案符合DL/T868-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华  卢小钦 《焊接技术》2011,40(1):63-65
在诸多导致混流式水轮机转轮产生裂纹的因素中,叶片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不容忽视.文中主要介绍了功果桥水电站在加强转轮现场制造焊接过程质量控制的同时,对转轮现场焊缝进行了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为科学评估转轮的制造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35CrMoA+S275NL异种钢焊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友谊  孙学杰  冉传海 《电焊机》2011,41(12):57-61
在不同的焊接工艺条件下,用自动TIG焊对35CrMoA+S275NL异种钢进行了焊接.通过焊接接头试样,分析了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的显微组织,并测试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焊接工艺条件下,均能获得冶金结合良好的焊接接头,当焊接电流为100A、焊前进行150℃预热时,获得焊缝金属的组织更细小,非金属夹杂物和...  相似文献   

9.
A7N01铝合金焊接接头的补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高速列车用A7N01铝合金原始焊接接头和一次补焊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残余应力测试、拉伸试验、硬度试验、金相分析以及断裂韧度测试等手段对补焊前后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对补焊前后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依据试验结果对补焊前后构件临界失稳断裂长度进行计算,由金相分析结果假定补焊前后初始裂纹长度,利用Paris公式对含有初始缺陷的补焊前后焊接接头进行疲劳剩余寿命计算,计算结果说明尽管补焊工艺一定程度造成了材料性能损失,在存在裂纹的情况下依然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TIG重熔对A5083铝合金焊接接头微区性能和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5083铝合金焊接接头进行了TIG重熔试验,并进行了硬度测试、微型剪切试验和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分析.结果表明:TIG重熔后焊接接头的硬度变化不明显,抗剪强度基本不变,但接头的压入率有所提高,塑性变好;TIG重熔能使A5083铝合金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更趋均匀化,降低焊缝及焊趾残余应力值,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1.
6063铝合金钎焊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大尺寸6063铝合金门窗框的焊接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焊接材料、焊接规范、焊接工装等方面进行的试验和分析,确定了6063铝合金门窗框的钎焊采用无腐蚀性的Al-Si合金铝钎焊药芯焊丝作为钎料,汽油火焰作为加热热源的工艺方案,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设计了简单易用的焊接工装以控制焊接变形.最后对钎焊接头进行了微观组织、外观变形及尺寸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钎焊工艺过程有效保证了铝合金门窗框的焊接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冷作模具D2钢经过热处理、焊接、磨削后,在静置时产生脆性开裂.采用金相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开裂模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具的开裂主要是由于模具后续焊接不良以及未消除焊接应力引起,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陶东波  陈树君  白韶军  于洋  蒋凡  鲁永生 《电焊机》2011,41(5):10-13,25
焊接电孤的电流密度和电弧压力的分布特征对焊接工艺有重要的影响.以分裂阳极法为基础,开发了一套电弧电流和电弧力的联合测试系统,包括电弧的精密运动控制和高精度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Matlab进行数据处理和数值分析,获得焊接电弧的电流密度和电流压力的分布特征.采用本系统分别对直流等离子弧和直流TIG电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等离子弧对低碳钢Q235与奥氏体钢1Cr17Mn6Ni5N异种钢进行焊接,并对焊接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能谱仪对焊接接头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用显微硬度计对接头硬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工艺,可以实现高强度的连接,在焊缝区形成了板条马氏体组织,并在焊缝两侧产生了碳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种焊接规范对D406A钢进行电子束焊接,并对焊接接头进行930℃油淬+300℃空冷回火的焊后调质处理,借助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拉伸断口及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接头进行室温拉伸性能测试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该合金采用电子束焊,接头正背面成形良好,接头性能与氩弧焊接头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6.
-20℃低温环境下大口径X80钢管的焊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试验用X80铜的焊接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进行了-20℃低温环境下可行的2种焊接工艺试验,根据相应的常规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验和硬度测试结果.提出了-20℃低温环境下相应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409L和410L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力学和腐蚀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IG自熔焊对409L和410L冷轧板进行了焊接试验,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拉伸、杯突和晶间腐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塑性和腐蚀性能存在较大差异,410L焊接接头塑性明显低于409L焊接接头塑性,并且410L焊接接头存在晶间腐蚀敏感性,而409L焊接接头无晶间腐蚀敏感性.在对焊接接头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两种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性能差异的原因,C、N含量和是否Ti稳定化是影响焊接接头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石化用HP45Mod.Nb裂解炉管的焊接性,制定了一套合理的焊接工艺,采用NiR82焊丝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HPNb焊丝填充并盖面,成功焊接了外径126mm、壁厚15mm的HP45Mod.Nb裂解炉管,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常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钛合金活性焊剂氩弧焊接头组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研制的FT-01钛合金活性焊剂进行了A-TIG焊及常规TIG焊焊接TC4钛合金工艺对比试验.利用金相试验方法对两种焊接接头的结晶组织形貌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并对焊接接头区域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钛合金活性焊剂对焊接接头的宏观组织形貌有明显影响,但对焊接接头的化学组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5 E83铝合金TIG对接焊接接头进行表面残余应力测试,获得了焊接接头表面残余应力分布.对应力测试结果进行了处理,分析了对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的规律及影响铝合金焊接接头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的因素,探讨了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头纵截面上存在纵向应力及横向应力稳定区,纵向及横向应力最大值分别为69 MPa和125 MPa.接头横截面上,仅在焊缝及靠近焊缝区域存在拉应力,远离焊缝的区域处于压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