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深盆气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盆气是致密砂岩气藏类型之一,由于其独特的成藏机制和气藏特征,对深盆气藏的勘探思路与对策均有别于常规气藏。川西坳陷陆相致密碎屑岩领域是否存在深盆气? 国内许多学者、专家各舒己见,提出了不同的认识。从成藏机制及气藏特征两方面将川西致密砂岩气和北美深盆气进行类比,认为川西上三叠统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具有典型深盆气特征的气藏;就成藏机制而言,川西坳陷的天然气成藏机制与深盆气完全不同。川西上三叠统天然气的成藏属“早常规-晚改造”复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深盆气是致密砂岩气藏类型之一,由于其独特的成藏机制和气藏特征,对深盆气藏的勘探思路与对策均有别于常规气藏。川西坳陷陆相致密碎屑岩领域是否存在深盆气?国内许多学者、专家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同认识。本文从成藏机制及气藏特征两方面将川西致密砂岩气和北美深盆气进行了类比,认为川西上三叠统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具有典型深盆气特征的气藏,其天然气的成藏属“早常规——晚改造”复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须二段隆坳格局变迁及控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钻井和地震资料,通过恢复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须二段以来的沉积厚度得到须二段顶界面隆坳格局变迁过程。结合钻井成果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阐明了须二段天然气的成藏模式和成藏过程。研究表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须二段顶界面的古构造地貌发生了明显的隆坳格局变迁,现今坳陷中部的孝泉-丰谷构造带经历了宽缓斜坡-坳陷-隆起的演化过程,鸭子河构造经历了深坳到高隆的演化过程。川西坳陷须二段古隆起不具有常规控藏的特征,天然气早期“封闭”在鸭子河坳陷内,表现出深盆气特征。后期的构造抬升和隆坳演化及其派生的裂缝破坏了深盆气藏的稳定平衡状态,使得天然气发生侧向运移形成“连续分布、甜点富集”的现今形态。  相似文献   

4.
再议四川盆地西部坳陷深盆气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军 《石油实验地质》2008,30(2):109-114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简称川西坳陷),在盆地类型、烃源岩性质、源—储组合关系、储层致密等方面具备深盆气成藏条件。但川西坳陷是一个多期构造作用形成的叠合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大量排烃作用发生在储层致密化之前,天然气主要在水动力和浮力作用下运聚成藏,在成藏机理上与深盆气有本质差异。上三叠统同一套储层在区域上不具气水倒置关系,天然气聚集带特征明显,主要受燕山期和印支期古隆起控制,气水分布规律与深盆气大面积饱含气不同,其最高单井日水产量可达1000m3以上。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现今气藏类型主要以复合圈闭为主,含气丰度和地层水分布受圈闭内的裂缝及成岩储渗体控制,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须4气藏可能是动态散失破坏的残余气藏,储量损失部分被地层水占据,含水丰度普遍较高。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常规机理成藏,经过了多期构造运动作用的叠加—调整—改造后,成为具有非常规气水分布特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不属于深盆气范畴。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蕴含丰富的致密砂岩气,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分布广,但普遍具有高孔低孔富气共存、圈闭类型多样、气水分布复杂的特征,勘探难度大。为进一步明确油气成藏富集规律,通过对构造、沉积、储层、成藏等领域的持续攻关研究,提出了“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的地质新认识,以描述由不同烃源层系、不同储集层系、不同类型气藏在时空上叠加而形成的复杂气藏群,其形成时间和成因机制均存在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表现出“源控区、相控带、位控藏”致密砂岩气富集规律;②针对不同类型气藏建立动态成藏模式,可形成反映油气运聚成藏过程“累计效应”的二级(圈闭级和目标级)三元(源、相、位)动态评价流程,并对天然气高产富集区的分布进行预测和评价。结论认为,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成藏富集规律新认识为川西坳陷天然气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发现并建成了中江、成都两个大中型气田,提交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2 000×108 m3。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英南2井侏罗系天然气气藏具有深盆气藏的性质。该区古生界具有分布广、生烃强度高的烃源岩和区域深坳陷。生烃中心位于深坳陷中,其上倾方向为致密砂岩。而且在较好砂岩储集层的上部具有连片分布的致密砂岩。气藏盖层的封闭机理是由于致密砂岩微细孔喉产生的毛细管压力,致密砂岩所具有的水锁现象增大了微细孔喉的毛细管压力,成为油气封堵层,阻止了油气纵向上大量的散失,使得天然气在相对好的砂岩储集层中聚集成藏。由于天然气具有高度扩散能力,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已经聚集成藏的天然气会部分扩散到上部地层中而发生散失,同时由于坳陷中的烃源岩具有持续生烃能力,使气藏中散失掉的气体得以补充,这样,便形成了动态平衡的气藏。  相似文献   

7.
笔将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区的致密砂岩含气区与北美洲深盆气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川西砂岩太过致密了,孔隙度绝大多数在7%以下,但川西超致密砂岩有很多高产气井和水井,显然与裂缝有关,故笔认为“深盆气”理论不适用于川西坳陷。经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含气区三次评价预测,认为该盆地与北美洲多数深盆气发展模式类似。之所以北部斜坡还未被水占据,在没有完整的局部圈闭条件下,常规级别的储层出现日产百万立方米高产气井,其原因有二:一是深盆气烃源补给能力还很强,认为C—P烃源岩从J到现在都在生气,故属于深盆气第IV阶段前期;二是晚期水回侵受到一定制约,盆内大部分地区,水的问题不严重,而砂岩的发育情况要复杂些。总之,鄂尔多斯深盆气有望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天然气领域。  相似文献   

8.
深盆气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深盆气藏是油气赋存规律的又一新认识,其在成藏机制、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上与常规油气藏类型不同。综述近年来有关文献,深盆气藏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赋存空间位于坳陷深处,分布规模大,且具有气水倒置、压力异常等特点,常规的勘探方法不适合用于深盆气藏。结合国内外勘探实践,提出了深盆气预测与评价建议。  相似文献   

9.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藏的形成机理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储层和圈闭发育特征研究,运用成藏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归纳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划分成藏体系并总结形成模式。综合研究认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藏的条件;充足的烃源岩和较高的生气强度、良好的输导条件、适时的古隆起和古斜坡、圈闭发育、大面积分布的巨厚储层、优良的保存封盖条件是控制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上三叠统包括下部和上部两个成藏体系,下部成藏体系包括高压驱赶和低压吸拉两种天然气成藏模式,上部成藏体系主要以毛细管导入、水溶气运移释放和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等3种天然气成藏模式为主,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成藏动力学机制和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库车坳陷油气勘探潜力,利用生烃潜力法分析了研究区烃源岩的排烃史与排烃特征。结果表明:三叠系排油高峰始于23Ma,早于侏罗系排油高峰(12Ma)。古圈闭被破坏,新圈闭形成时间晚于23Ma,不利于来自三叠系的油源聚集成藏。三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排气量大,且时间与新圈闭形成时间耦合较好,有利于天然气的晚期成藏。三叠系源岩排出的天然气较难突破中上侏罗统的巨厚泥岩,但是该条件有利于天然气在下侏罗统圈闭内成藏。库车坳陷具备发育深盆气藏的烃源条件与致密储层条件,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的深盆气藏,拜城凹陷与阳霞凹陷的斜坡带是潜在的深盆气藏资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