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含水上升率与含水上升速度是反映油田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的综合指标, 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和预测开发指标的核心指标。基于甲型和丙型水驱曲线建立了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式, 指出水驱油田含水上升率至少有2种变化形态, 可以利用其变化规律来判断水驱曲线的应用条件; 分析指出含水上升率与含水上升速度之间为线性关系, 斜率为地质储量采油速度, 基于此建立了利用动态资料评价采油速度的方法, 并同时给出了含水上升速度与含水率及采油速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式, 可以用来评价含水与采油速度的高低。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理论关系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所得的研究成果对矿场应用和理论研究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含水上升过快已严重制约油田稳产的问题,通过相渗曲线法、模型预测法、图版法和水驱特征曲线法分区进行含水上升规律研究,得出了各区块含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变化规律及含水率预测模型,并分别与实际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对比与分析,优选出了适合各区块的含水率预测方法.分析了单井的含水上升规律,并依据见水井含水变化特征,划分出5种含水上升类型,剖析了不同含水上升类型的开发特征及产生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技术对策,为牛圈湖区块有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靖安侏罗系边底水油藏的开发特征,以边底水生产开采机理和控制底水锥进的理论方法为指导,根据油藏动态分析研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新52井区边含水上升规律,研究了井区含水上升影响因素,提出人工注水是油藏实现"控水稳油"和高效开发的有效途径。新52井区注水开发延缓边底水锥进的效果,有效减缓了油田含水上升,确保了油藏的稳产开发,为油藏中后期开发调整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南翼山浅油藏上油砂山组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油藏注水开发的含水上升规律和含水率变化特征,对南翼山浅油藏上油砂山组Ⅰ+Ⅱ油组和Ⅲ+Ⅳ油组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研究。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Ⅰ+Ⅱ油组采出程度仅0.67%,含水已达48.2%,含水上升太快;Ⅲ+Ⅳ油组采出程度1.24%,含水达47.2%,含水和含水上升率同样太快。控制或延缓含水上升速度,对于保持油田稳产、降低开采成本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油田的开采程度在逐渐加大,开采到一定程度就会见水,进而致使油井内部的含水量增加,对油田的开采质量产生影响,有的也会导致油井出现直接关井,不能够正常开采与生产.因此,重视对油藏中含水上升规律的分析与问题的把握,能够更好地保护油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油藏开采的效率.本文主要对油藏含水上升的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实际油田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曲线类型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水驱特征曲线类型判别选取新方法。由甲、乙、丙、丁4种水驱特征曲线理论公式出发,通过推导得到反映4种水驱特征曲线含水上升规律的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表达式。对表达式函数进行单调性、拐点、极值点判别,最终得到4种水驱特征曲线含水上升规律特征模式,并绘制出特征模式图版。将油田实际含水上升规律与4种水驱特征曲线特征模式图版进行对照,可快速指导油田选取合适水驱特征曲线类型,应用表明,该方法选型准确、操作简单,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实际矿场资料进行拟合,并与前人提出的有关理论相比较,阐述了高凝油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初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含水的短期预测,为高凝油油藏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是当今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其内部的储层构型特征直接控制油气的富集与分布。以塔河一区下油组为例,采取现代沉积测量与经验公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岩心、测井、地震、录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不同层次的储层构型界面以及由其划分的构型要素。以层次分析为指导思想,通过隔夹层识别,从单一河道、心滩和心滩内部增生体3个层次对研究区储层进行详细解剖并实现相应的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下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单一辫状分流河道宽度为128~690 m,水下分流河道宽度为144~386 m,心滩宽度约为244 m,长度约为594m,心滩内夹层发育,长轴方向迎水面倾角为2°~4°,背水面倾角小于1°。  相似文献   

9.
基于童氏图版,考虑油、气、水三相的影响,提出以累计产气、产水量地下体积之和占总产出流体地下体积比例的含水气率替代含水率,将累计产气量纳入童氏水驱特征曲线图版中,推导了气驱特征曲线方程,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气驱油藏采收率预测的新型图版,同时采用油田实际生产数据,结合油藏数值模拟预测数据,论证了新型图版的适用范围并用实例验证了预测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新型图版同时适用于水驱、气驱油藏采收率预测。当油藏不注气或未产气时,可忽略气相,仅考虑油、水两相,新型气驱特征曲线图版退化为童氏图版,可评价油藏水驱效果。当气驱油藏含水气率为60%~80%时,新型图版回归法预测采收率适用性较好。当气驱油藏含水气率大于80%时,新型图版回归法与赋值法均可较准确地预测气驱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安塞油田A、B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转化水驱特征曲线,建立了安塞油田A、B油藏水驱曲线,表明西帕切夫水驱曲线和马克西莫大一童宪章水驱曲线是整体性规律,适用于油藏整个开发过程。认为水侵量的计算应分为2个阶段,即注水前和注水后,不同时期的水便又分为边底水侵和注入水侵2部分,通过A、B区不同时期水油比的计算,发现水油比与含水关系密切,团而可通过计算水油比来反映含水变化。由计算的年水侵量和注采比及含水建立的关系图,得出A区宜采用的注采比为1.16,B区宜采用的注采比为1.24。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塔河油田9区的开发实践表明,该区三叠系下油组存在不同程度水淹。目前该区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水淹层测井解释评价方法。区块岩心水驱实验表明,水淹后油层电阻率呈单调下降特征,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及粒度均变化较小。在研究水驱实验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9区三叠系下油组油层水淹后储集层性质的变化,总结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形成以重建原始电阻率法为主、以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法、高分辨率感应电阻率比值法为辅的一套水淹层识别方法,与测试结果匹配较好。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1 区三叠系隔夹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塔河油田1 区三叠系地质特点,处理了该区37 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并对分布于研究区内 的隔夹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共划分出3 个油层组、11 个小层、10 个层间隔层和26 个层内夹层。 该文对小层间的隔层及小层内夹层的平面展布和横向展布进行了描述,并对隔夹层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的 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主力储层间的隔层延伸较长,厚度稳定,底部剩余油富集;主力储层内 的夹层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值较高,剩余油富集程度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水驱油田含水率预测模型只能计算含水率与累积产液量、累积产油量,而无法计算含水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同时,部分含水率预测模型未知参数较多,计算过程复杂等问题。根据水驱油田的含水率变化规律,并取极限含水率为1,将统计学中的麦克斯韦模型应用于含水率预测。新模型计算得到“一簇水驱曲线”,可预测不同类型油藏含水率随开发时间的变化,且新模型只有一个未知参数b,求解简单方便。根据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最佳参数值b,得到大庆油田南二三开发区、平湖油气田M油藏和大庆油田萨北过渡带区块预测含水率随开发时间的新模型,且三个油田最后10年预测含水率值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88%、8.41%和7.29%,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能够对水驱油田开发的含水率进行预测,指导水驱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利用蚂蚁体追踪技术和井间干扰试验,实现缝洞关联关系的精细描述和连通性的定量化表征,逐步建立了缝洞型油藏定量化注采井网构建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注水有效率。根据不同岩溶背景区储层发育特征,构建了风化壳区多维井网、暗河区立体结构井网和断溶体背景线状井网,形成了差异化井网构建技术。在矢量化井网构建的基础上,利用弹性驱+水压复合驱水侵计算模型,初步实现底水油藏注水强度定量化;利用注采对应曲线,初步实现了封闭弹性驱油藏注水强度定量化;通过分析示踪剂响应特征曲线,实现了注水周期定量化;通过综合分析能量变化曲线和物质平衡方法,实现各向分水率定量化计算。实例应用表明,上述技术可有效提高水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含水上升率是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和指标预侧的关键参数。文中基于甲、乙、丙、丁4种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了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式,并结合相渗曲线关系式,确定了含水上升率表达式的系数。在渤海C日油田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理论含水上升率在含水率为50%处达到最大值,特征曲线关于该点对称;基于乙、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理论含水上升率曲线,随含水率升高始终呈下降态势;基于丁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理论含水上升率曲线,以中高含水期为转折点,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态势。通过将理论曲线与C日油田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油田适用的水驱特征曲线为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由此可见,可以利用含水上升规律进行水驱特征曲线的判别选取。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六区鹰山组缝洞型储层测井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河油田六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复杂,主要为裂缝和溶蚀孔、洞,正确分辨出储层类型及其发育层段,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各类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对储层首先采用交会图法进行定性识别,然后采用多元判别方法进行定量识别,研究成果表明,应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对塔河六区各夹储层进行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南部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油层薄、油水关系复杂及断层控储、控藏的特征。应用地震资料进行断裂检测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断控型油藏预测的准确度,决定了本地区的勘探开发的成效。基于塔河地区高品质二次采集三维地震资料,应用精细相干及蚂蚁体断裂检测技术对南部斜坡区断裂进行了检测。参考检测结果,结合地震剖面对断裂开展了精细解释,将解释断层平面多边形与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振幅变化率属性进行叠合,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断控型油藏预测研究,总结出塔河油田南部地区两种与断裂相关的油气富集模式:主干断裂上倾封挡型和分支断裂上倾封挡型。按此模式部署,在该区取得了较好的勘探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堵水效果地质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主力油藏是受多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多期油气充注形成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油水关系复杂,堵水效果整体较差。通过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堵水效果地质影响因素分析后认为,油井储集体类型和油水分布模式是影响堵水效果最关键的地质因素。由于大型溶洞特别是高角度裂缝的存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且分别易造成工艺上封堵难度大和堵死的现象,堵水效果较差。而裂缝-孔洞型储集体类似砂岩油藏,储层呈"似均质"状,堵水效果相对较好。与储集体类型相对应的似均质型油水关系模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缓升型、台阶式上升型的含水率上升类型的油井,堵水效果好;同时致密段的存在提高了堵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