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由于线网规划密集、建设先后顺序不同,新建车站施工不可避免会对既有隧道产生影响。北京地铁15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下穿既有大屯路公路隧道,如此大断面平行长距离密贴穿越在国内尚属首次。为保证既有大屯路隧道的正常使用,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开挖方法。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PBA八导洞法、PBA六导洞法、暗挖三导洞法以及暗挖四导洞法四种工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及大屯路隧道结构底板变形。综合考虑既有隧道最大变形、差异沉降、造价和工期,确定暗挖4导洞1、4导洞先开挖法为最优施工方案,实测变形验证了计算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震  吴宏基  尹晓亮 《山西建筑》2010,36(20):334-336
针对浅埋暗挖中洞法的施工特点,结合北京地铁四号线陶然亭站工程,利用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其初期支护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对比得出,模型地表沉降计算结果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铁15号线清华东站为地下两层侧式站台车站,采用"洞柱法"施工,为北京地区采用"洞柱法"施工单跨跨度最大的车站。车站主体结构采用"CD法"扣拱,减小了扣拱施工风险和施工沉降。首先对车站施工过程中各阶段地表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进而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洞柱法"暗挖车站分别采用单柱双跨、双柱三跨的地层沉降。对小导洞开挖的群洞效应、单柱双跨大跨度"洞柱法"暗挖车站"CD法"扣拱地层沉降、双柱三跨"洞柱法"暗挖车站扣拱施工地层沉降均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现场监测及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CD法"扣拱施工的大跨度"洞柱法"暗挖车站,可以较好地控制施工风险和地层沉降。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北京地区"洞柱法"暗挖车站采用单柱双跨和双柱三跨断面形式时施工风险和沉降控制的判断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阳志元 《山西建筑》2008,34(9):318-320
结合广州地铁五、六号线区庄换乘地铁车站大跨隧道的施工,通过数值模拟,对拟定的中导洞法和侧导洞法两种施工方案的动态施工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计算结果的比较,为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浅埋暗挖大跨度变截面隧道开挖变形问题,以西安地铁6号线隧道区间段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基于浅埋暗挖原理施工的大跨度变截面隧道土层的开挖变形规律,通过对隧道区间段两种施工开挖方法的比选,确定了中洞台阶法的施工方法,并优化了施工参数,为浅埋暗挖大跨度变截面隧道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实例取自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浅埋暗挖段工程实例中G形隧道断面,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CD工法、全断面开挖法和分步开挖法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监测数据,分析对比不同施工阶段的竖向位移、竖向应力和塑性区,结合隧道围岩关键点变形曲线,利用此曲线可以较好的为浅埋暗挖隧道选取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核心敏感区某地铁车站暗挖施工下穿桩基建筑物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铁暗挖车站施工过程中,扩底墩基础最大沉降值发生在车站站台中部上方位置,扩底墩基础沉降值与桩基建筑物相应位置沉降值基本相同;柱基建筑物沉降主要发生在导洞支护开挖施工阶段和扣拱施作阶段,必须严格控制桩基建筑物的沉降值;控制地基基础附加变形始终在控制值范围内,可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手段进行工前预测。  相似文献   

8.
采用暗挖洞桩法施工的地铁风道围护结构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14号线将台站暗挖风道为工程研究背景,建立了暗挖风道洞桩法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研究不同围护结构方案下的风道拱部初期支护内力变化特点和围护桩变形规律,从而为暗挖风道两侧导洞内围护结构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铁暗挖车站多采用洞桩法(PBA)施工,埋深增加必然导致车站边桩条基产生更大侧向位移,影响施工安全。本文以北京某深埋PBA暗挖车站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边桩条基侧移稳定性,并通过对比分析优化了传统的采用横向条基方案,提出条基预支顶抗侧移措施。本文较准确地预测了车站边桩条基侧向位移,并通过现场施工监控量测,验证了抗侧移措施的有效性,保证了车站顺利建成。相关研究成果对今后深埋暗挖地铁车站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广佛环城际铁路工程地质概况,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城区富水砂层条件下四线大断面隧道暗挖下穿综合管廊段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法进行了优化研究,并最终确定出浅埋暗挖隧道的最佳施工方案。具体为:(1)施工工序:1、3、4、2号洞依次分台阶开挖支护,支护完成后分别拆除其临时支护,并施作二次衬砌;(2)施工工法:1、3、4号洞采用CRD法开挖,2号洞开挖面积较小,采用三台阶法开挖。现场监测数据表明,管廊及其内部敏感管线的最大沉降量约为5 mm,与数值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此研究成果为本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石家庄地铁1号线中山广场站—解放广场站交叉渡线暗挖施工中超小净距2洞和3洞并列施工难题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横通道在3孔隧道中径向横穿时对向掘进施工顺序研究、双侧壁导坑法在地铁隧道大断面施工中的应用、二衬施作顺序及整个空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得出边导洞先行的最优施工顺序.  相似文献   

12.
管幕冻结法是利用管幕配合冻结止水措施解决复杂建设条件下暗挖施工的一种创新性工法,该工法利用管幕顶管内冻结管路对管间土体进行冻结止水,在顶管管幕和冻结土体的超前支护下实施隧道暗挖施工。文章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冻结方案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积极冻结期不同土层的冻结效果及圆形冻结管、异形冻结管开启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圆形冻结管和异形冻结管宜同步开启。对维护冻结期开挖断面温度、风速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开挖断面内空气温度宜控制在25 ℃,风速对冻结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掌握洞桩法施工在施工不同阶段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以某地铁暗挖车站为背景,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洞桩法施工过程中最大地表沉降的变化及沉降槽的发展,为相关工程提供指导和建议,希望能为后续工程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埋暗挖PBA工法施工的关键在于导洞,运用数值模拟和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研究北京地铁6号线花园桥站导洞施工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1)导洞开挖面距离桩基11 m时桩基开始沉降,导洞紧邻桩基施工时桩基沉降近似正比例增加;(2)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导洞拱顶,随挖随护喷射混凝土和对紧邻桩基的导洞施做临时仰拱可有效控制导洞洞周变形;(3)先施工下层导洞,后施工上层导洞,先施工边导洞,后施工中导洞对控制导洞拱顶、地表及邻近桩基的位移最有利。  相似文献   

15.
邹新祥  张强 《建筑技术》2021,52(11):1322-1324
哈尔滨地铁某单洞双线暗挖区间拟采用双侧壁导坑工法,为在隧道开挖施工阶段及拆除初支中隔壁施作二衬阶段合理控制地表沉降及初支变形,并简化开挖步序,将该大断面隧道改为悬挂法四导洞开挖.以该区间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手段,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介绍悬挂法应用于大断面暗挖区间中的优势,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土地区采用暗挖法施工地铁车站风险高、难度大。文中采用二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三、四和六导洞PBA工法导洞开挖和扣拱施工后地表沉降及导洞初支位移情况。经过计算比选,四导洞方案工序转换减少、施工难度降低,对差异沉降和周边环境影响控制有利,适合黄土地区暗挖PBA工法车站。  相似文献   

17.
以厦门市某电力暗挖通道上跨厦门地铁3号线区间隧道为例,采用Midas GTS NX对新建暗挖通道开挖施工上跨既有地铁区间隧道建立三维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模型,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分析了下伏地铁区间隧道的变形,并对上跨通道方案及施工控制安全措施的制定进行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某地铁车站换乘通道为工程背景,结合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GTSNX建立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从地表沉降、邻近商场差异沉降两个方面探讨了明挖基坑施工、暗挖中洞法施工对邻近既有商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地铁施工中,洞桩技术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因其实用性较强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所以深受工程团队的青睐。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地铁暗挖车站工程以及洞桩法施工技术的特点,分析了洞桩法施工技术的优点与缺点,探究了地铁暗挖车站洞桩法施工技术操作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洞桩法目前已成为北京地区暗挖地铁车站的主要施工方法,通过对洞桩法的原理及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剖析,针对其特点,对复杂环境下洞桩法地铁车站小导洞、边桩及扣拱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明确了其设计原则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