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聚乙二醇与己二酸反应合成聚醚酯,再用聚醚酯与己内酰胺反应得到聚醚酯酰胺。将聚醚酯酰胺与聚丙烯共混并纺丝得到聚丙烯/聚醚酯酰胺共混纤维;研究了聚醚酯与聚醚酯酰胺的结构和热性质;考察了共混纤维性能。结果表明:聚醚酯含量增加,聚醚酯酰胺的熔点下降,结晶温度升高;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和回潮率随聚醚酯酰胺含量和聚醚酯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共混纤维有很好的可染性,但强度略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已内酰胺(PA6)和聚乙二醇(PEG)嵌段共聚反应制备聚醚酯酰胺(PEEA),与PA6混合纺丝获得共混纤维。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分析证明PEEA为嵌段聚合物,差示扫描量热表明PEEA具有两相结构;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随PEEA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共混纤维强度小于PA6纤维;当PEEA质量分数为6%时,共混纤维断裂强度最大达4.4 cN/dtex,断裂伸长小于46.01%。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聚丙烯与抗静电剂PSUE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能、耐水洗性能、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染色性能及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抗静电组分加入量在4.0%~5.0%(质量)时,共混纤维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及耐水洗性能,纤维体积比电阻降至109Ω·cm;PSUE分散于体系的无定形态之中,呈相分离态,其分子不能砌入PP晶格,共混纤维的染色性能与纯聚丙烯纤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分别对 3种不同的抗静电体系 PP/PET-PEG,PP/PEG/Cu I和 PP/PET-PEG/PEG/Cu I的抗静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三类共混体系均有一定的抗静电性能 ,其中以 PP/PET-PEG/PEG/Cu I共混体系的抗静电性能最好。当抗静电剂添加为总量的 6%时 ,其体积电阻率可达 6.8× 10 9Ω· cm,抗静电性能对环境相对湿度的敏感性低于 PP/PET-PEG体系 ,且纤维的力学性能较 PP/PEG/Cu I体系有所改进。共混体系为海相 -微纤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5.
6.
以氧化锌、脂肪族二羧酸、聚乙二醇为原料合成含锌聚醚酯(PEEM),再将PEEM与聚己内酰胺低聚合物反应,制备含锌聚醚酯酰胺(PEEAM),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TG)分析,研究了PEEAM的热性能。结果表明:PEEAM呈双熔融和双结晶峰,随PEEM含量增加,PEEAM中PEEM链段的熔融温度降低,熔融热焓增大,聚酰胺链段的熔融温度略有下降,结晶放热和结晶温度随PEEM含量变化有最小值;PEEAM中含脂肪族二羧酸种类不同,其相应的熔融温度、熔融热焓、结晶温度及结晶放热不同,没有明显规律可循。脂肪族二羧酸种类对PEEAM的初始降解温度和最大质量损失温度没有明显影响。PEEM含量增大,PEEAM的热失重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抗静电纤维的研究 Ⅱ.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PP-PEG,PEG,Cu I为抗静电剂 ,并以不同比例与 PP共混 ,研究聚丙烯抗静电三元共混体系 PP/ PEG/ Cu I和四元共混体系 PP/ PET-PEG/ PEG/ Cu I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 :共混体系均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 ,表现为剪切变稀且表观粘度均比纯聚丙烯体系有所降低。共混体系非牛顿指数均大于纯PP,且随添加组份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由氧化锌、脂肪族二羧酸、聚乙二醇和己内酰胺制成的被称为含锌聚醚酯酰胺的高分子抗静电剂。研究了反应时间和温度对酯化反应的酸值和酯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含锌聚醚酯酰胺和其中间体的结构。结果表明:二羧酸锌与聚乙二醇的酯化反应体系的酸值随时间延长而减小,酯化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反应3h后,酸值和酯化率变化减缓。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研究成功合成了各阶段的产物;含锌聚醚酯酰胺中,含锌聚醚酯与聚己内酰胺分别结晶,脂肪酸的亚甲基数目增大,含锌聚醚酯酰胺的结晶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抗静电聚丙烯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抗静电剂PSUE改性聚丙烯纤维(PP)的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SUE的加入使共混材料表观粘度减小非牛顿指数增大,切敏感性下降,改善了PP熔体的流动性能。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10.
11.
聚醚酯型抗静电整理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乙二醇(EG)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合成涤纶用聚醚酯型抗静电 整理剂(PEE)。对影响PEE合成的主要因素,如PEG相对分子质量、原料配比、温度、时间及真空度等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PEE合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PEG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原料配比PEG/DMT(摩尔比) 约为1:50,温度约为260℃,时间约为1h,真空度为100~300 Pa。合成的PEE对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抗静 电效果。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分子筛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钛酸酯偶联剂对分子筛进行表面处理,按一定比例与聚丙烯(PP)切片共混纺丝,制得PP/分子筛共混纤维,研究PP/分子筛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当纤维中分子筛的质量分数为1%时,PP/分子筛共混纺丝纤维的可纺性好,断裂强度比纯PP纤维提高31.85%,上染率提高44.86%,初始模量、断裂功、回潮率均有所提高;与纯PP纤维相比,PP/分子筛共混纤维的结晶度略小、晶粒变大,取向度降低,纤维的染色性、吸湿性得到改善。分子筛与偶联剂发生化学反应,有利于分子筛和PP的结合,适当的分子筛含量时,纤维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 000和20 000的聚乙二醇(PEG 10000,PEG 20000)与氧化锌(ZnO)、马来酸酐(MAH)混合,再与聚丙烯(PP)共混,制备复合抗静电剂(PEG-ZnO-PP),然后将其与PP共混纺丝,制得共混纤维。研究了PEG-ZnO-PP复合抗静电剂的流动性和热性能,考察了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抗静电性。结果表明:复合抗静电剂的流动性和热性能因PEG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含PEG 10000的复合抗静电剂的流动性能较好,且其熔融热焓、熔融结晶温度、结晶放热高于含PEG 20000的复合抗静电剂。共混纤维力学性能和静电半衰期随复合抗静电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含PEG 20000的共混纤维抗静电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合成出了两个系列嵌段聚醚酯热塑性弹性体 4GP-PTMO、2 GT-PTMO。应用 Instron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它们的流变性能 ,结果表明 ,2 GT-PTMO聚合物的表观粘度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幅度大于 4GT-PTMO聚合物。结合纺丝试验 ,确定了适合作为弹性纤维原料的聚醚酯的最佳组成为 4GT-PTMO。研究了纤维的力学性能 ,弹性回复 ,发现聚合物的组成、PTMO相对分子质量、纺丝速度、单丝线密度等都是影响弹性回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步法工艺路线,以PA6齐聚物、聚醚和少量交联剂为原料共聚合成聚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TPAE)。对TPAE进行模拟纺丝,对初生纤维进行拉伸和热定型。测定了纤维的力学性能。利用WAXD分析了交联剂对TPAE结晶性能的影响,讨论了纤维弹性及回复率与纺丝条件、交联剂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交联剂含量的增加,拉伸丝较初生丝的结晶度提高幅度小,交联剂的化学交联作用明显。交联剂的引入使TPAE纤维断裂强度和弹性回复率提高,断裂伸长率降低,交联剂质量分数(相对PA6)为0.7%时,TPAE纤维的弹性回复率可提高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抗静电聚丙烯纤维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PP)接枝顺丁烯二酸酐、聚乙二醇和氧化锌的方法制备抗静电剂,再与PP切片共混纺丝,得到抗静电PP纤维,测试了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抗静电性能等。结果表明:随抗静电剂含量的增加,抗静电PP纤维的力学性能先有升高(抗静电剂质量分数小于5%)而后逐渐下降,体积比电阻降至10~8Ω·cm,静电半衰期保持在60s以下,抗静电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7.
改性聚丙烯纤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聚丙烯纤维改性方法 ,重点阐述了等离子体改性法、助剂改性法和共混改性法对聚丙烯纤维的改性以及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所具有的新性能 ;强调应加强等离子体改性法、助剂改性法等新型方法的研究 ,以便开发出多功能聚丙烯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