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一种X100管线钢进行热模拟试验,研究了过冷奥氏体的相变规律,提出了一种得到以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为主的混合组织的控轧控冷工艺制度,分析了精轧变形量、冷却速度及终冷温度对实验钢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实验钢的微观组织逐渐细化,高强度的板条贝氏体含量减少而粒状贝氏体含量增多;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和终冷温度的降低实验钢组织中的板条贝氏体含量明显提高,组织也逐渐细化;组织中板条贝氏体含量较高时实验钢具有较高的强度,但过多的板条贝氏体和针状M/A岛对材料的韧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控轧控冷技术是目前轧钢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北满特钢2002年从意大利POMINI公司的引进的22架连轧机组的的轴承钢控轧控冷的应用情况,为其它小型材生产厂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晓艺  徐春  黄光杰 《材料导报》2007,21(Z2):484-486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终轧温度和加速冷却速度(ACC)对钒钛微合金化低碳钢微观组织的影响.发现在相同压下量的情况下,较低的终轧温度和较慢ACC速度下获得的微观组织最佳,珠光体区少,铁素体内有大量细小的沉淀相,经分析这些沉淀相的衍射斑点主要为TiN和V(CN)沉淀相.同时在铁素体内存在明显的滑移线.而再结晶控轧空冷情况下的珠光体区多,晶粒较细,晶界较规整无扭曲,沉淀相分布均匀,晶粒内位错少,晶界上无析出沉淀相.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控轧控冷工艺的发展历史、工艺原理,介绍了NG—TMCP技术目前在热轧带钢、中厚板、棒线材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情况,说明了采用控轧控冷技术是生产高性能钢材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润滑条件对热轧高强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理,对热轧坯料分别进行了润滑和不润滑两种轧制,并对两种轧制条件下的钢板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润滑条件对铁素体区热轧高强IF钢的屈服强度(σs)、抗拉强度(σb)、总延伸率(η)和n值影响不大,但对r值和Δr值有显著的影响.在未润滑条件下轧制的钢板的r...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低倍检验、金相检验、能谱分析以及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某42CrMoA钢锻件内部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2CrMoA钢锻件的内部裂纹属氢致白点裂纹;由于该锻件锻造后去氢处理不及时,加上锻造不良产生的枝晶组织促进了氢分子在锻件内部的扩散,导致了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建议42CrMoA钢锻件在锻造后及时进行去氢热处理,锻造时适当增加锻造比,改善材料的组织。  相似文献   

8.
控轧贝氏体钢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回顾了低碳贝氏体钢的发展。介绍了国外近年来在超低碳控轧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对我国控轧贝氏体钢的开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对低碳Mn-Nb-Cu钢的力学性能(σs,σb和δ5)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控轧低碳Mn-Nb-Cu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决定于钢的碳当量;随轧后冷却速度的提高,σs和σb提高,δ5降低;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进行轧制,终轧温度对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Deform-3D软件模拟42CrMoA钢的热压缩过程,研究在压缩量为60%、变形温度为950~ 1 100 ℃和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42CrMoA钢再结晶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将热压缩试样沿轴线对半分开,以试样中心和边部位置作为金相观察区,分析42CrMoA钢的热变形行为,将计算得到的动态再结晶临界模型输入Deform-3D软件的前处理模块中,模拟过程的变形参数与实验过程的相同,通过在模拟试样的心部和边部位置进行点追踪,实现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中组织的对比分析。结果 在压缩过程中42CrMoA钢真应力的变化受加工硬化和动态软化协同作用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心部和边部的再结晶体积分数均有所上升,且试样心部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大于边部的。模拟结果显示,当温度由1 000 ℃升高至1 100 ℃时,试样心部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由75.6%升高至89.5%,在相同条件下,通过金相观察到试样心部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由73.2%升高至85.3%。结论 基于Johnson-Mehl-Avrami模型改进的Yada再结晶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42CrMoA钢的动态再结晶过程,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间的相对误差小于8.35%,验证了动态再结晶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在风力发电机组中,增速箱内齿圈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件,在风力作用下,与齿轮等相关组件共同承担着产生动力传递作用,使发电机得到相应的转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内齿圈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材料特性应该满足相应的力学强度条件和极端温差条件,比如在冷热温差和低温冷脆性的影响下,材料的尺寸稳定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X65管线钢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和组织演变规律。并进行了生产试制,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最终组织和性能影响。经过试验得知加热温度1200℃终轧温度780℃~820℃左右;冷却速度13℃/s~20℃/s左右,终冷温度在540℃~580℃生产的管线钢性能良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两卷冷轧双相钢(7#和16#)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其组织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7#试样组织为多变形铁素体+岛状马氏体;16#试样组织为饼形铁素体+岛状马氏体+大量游离渗碳体,铁素体的尺寸较大,数量较多,马氏体岛的数量较少,尺寸偏大,发生分解的马氏体岛数量较多。16#试样组织未完全再结晶导致组织粗大、细晶强化贡献弱是其屈服强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大量未奥氏体的渗碳体导致马氏体岛数量少及发生碳化物分解的马氏体量多是其抗拉强度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使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Q345R的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CCT)行为,利用二辊可逆试验轧机进行了系列控制轧制控制冷却(TMCP)实验,开发出了不锈钢(316)/低碳钢(Q345R)复合板。较合理的工艺为: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轧制,终轧温度为1000~1050℃,总压下量为75%,轧后以0.2~7℃/s的速率冷却至450℃以下后空冷,随冷却速率的增加,Q345R钢板的显微组织从铁素体(F)+珠光体(P)向铁素体(F)+贝氏体(B)过渡,屈服强度范围330~430MPa,抗拉强度范围为535~595MPa,0℃的冲击吸收功高于50J;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大于350MPa,抗弯性能合格。  相似文献   

16.
王江波  张学政 《硅谷》2011,(8):94-94
介绍变形诱导相变控轧控冷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其在实际应中对设备的要求及实施这一新技术所需投入的项目投入,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7.
超细晶粒钢制备工艺及机制与传统控轧控冷(TMCP)钢的异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总结对比了传统控轧控冷(或热机械控制处理,TMCP)钢与超细钢开发制备所用的新型TMCP工艺的特征及其冶金机制.轧前急冷、低温加工与大应变变形(强加工)是超细钢制备工艺的3个必要条件.TMCP的晶粒细化主要靠加工硬化奥氏体的静态铁素体转变.新工艺晶粒细化主要靠形变诱导动态铁素体相变.  相似文献   

18.
介绍HRB400螺纹钢盘条的生产流程、工艺特点。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控轧控冷技术对HRB400盘螺锰的成份下调0.3%,并且保证性能满足标准要求。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探索如何生产低成本高强度带肋钢筋,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在HRB335钢筋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Si、Mn含量,不添加Nb、V、Ti等微合金元素,其开轧温度为1000—1080℃,13#精轧入口温度为950—1050℃,上冷床温度为820—860℃。并采用控轧控冷工艺成功地生产出了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均符合要求的HRB400铜筋。本文对控轧控冷工艺如何设置与调整关键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研制开发适合水淬的新型刃具钢,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热处理试验和磨粒磨损试验等技术手段,对比研究了含硼中碳钢与不含硼的65Mn钢热轧后与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应用性能.结果表明:热轧态中碳含硼钢中存在较多铁素体相,强硬性更低,韧塑性更好;中碳含硼钢水淬回火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硬度可达50 HRC以上,高于油淬回火的65Mn钢,韧塑性和耐磨性也明显好于65Mn钢.中碳含硼钢完全适合水淬工艺,减少了工业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