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探讨BTH浸泡处理对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的控制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玉金香’厚皮甜瓜为试材,用0.1g/L BTH常温浸泡处理10min,研究处理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损伤接种果实病斑面积和自然发病率的抑制以及对果实主要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TH处理显著降低了(P<0.05)果实损伤接种T.roseum的病斑面积和常温贮藏期间的自然发病率;BTH处理明显诱导了果实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活性的增强。此外,BTH处理还有效减缓了果实质量损失率和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上升,明显延缓了果实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下降,推迟了果皮颜色的转黄,从而延缓了甜瓜果实采后衰老进程,提高了果实的采后抗病性和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浓度核黄素处理时厚皮甜瓜果实损伤接种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病斑直径,以及离体培养条件下核黄素处理对两种病原物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核黄素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苯丙烷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核黄素浓度为1.0 mmol/L时对甜瓜粉霉病和黑斑病病斑直径的抑制效果最佳。离体培养情况下核黄素处理对T. roseum和A. alternata的孢子萌发率和菌丝生长有抑制效果,其中以浓度为1.0 mmol/L效果最佳。核黄素处理显著提高了厚皮甜瓜果实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还显著提高了总酚、类黄酮、木质素的含量。由此表明,采后核黄素处理可活化苯丙烷代谢,增加相关酶活性及抗性物质的积累,从而强化果实细胞壁结构,抑制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处理后24 h损伤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研究其对苹果果实青霉病的抑制效果,并通过生化方法进一步揭示了T. 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的部分诱导抗病机理。结果表明,T. 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处理能有效抑制损伤接种P. expansum苹果青霉病的扩展,其中以150 mg/mL T. 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处理效果最好,处理后第5天病害程度相比于对照组降低了29.5%。进一步研究表明,150 mg/mL T. 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处理显著提高了贮藏期间果实组织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肉桂酸-4-羟化酶和肉桂醇脱氢酶的活力(P<0.05),同时提高了果实组织中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进一步推断出T. roseum菌丝体细胞壁提取物可通过促进苯丙烷代谢、提高抗性相关酶的活力和抗性物质的积累而增加果实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2 mmol/L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浸泡处理对损伤接种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苹果果实霉心病的扩展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水杨酸处理可明显降低苹果果实采后发病率和病斑直径(p<0.05),提高果实过氧化氢(H2O2)累积和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增强果实中NADPH氧化酶(NO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增强果实的抗氧化系统活性,从而提高果实的采后抗病性和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中华猕猴桃为实验材料,采用四种浓度0、250、500、1000 μL/L乙醇熏蒸处理,置于0℃贮藏,分别在第0、14、28、42、56、70 d测定其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总酚及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经过乙醇熏蒸处理,呼吸强度明显受到抑制,保持了果实的硬度、减缓了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率及褐变发生情况,提高了CAT的活性,保护PPO活性,但对POD影响不显著,同时也提高了总酚、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的含量,达到了保鲜效果,有效延长了中华猕猴桃的货架期。500 μL/L乙醇熏蒸处理能够较好地保护果实的品质,降低酶活性,提高抗氧化物质含量,减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6.
本项目研究了七种抑制剂(分别为亚硫酸钠、明矾、O-异抗坏血酸、EDTA-2Na、Ca Cl2、多聚磷酸钠、柠檬酸亚锡二钠)对橄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并采用两段模型分析了高温处理对橄榄果实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钝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橄榄中酚类化合物氧化分解与POD和PPO活性有关,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O-异抗坏血酸和柠檬酸亚锡二钠抑制橄榄PPO酶和POD酶活性效果最好,譬如,其浓度为0.20 g/L时,可完全抑制橄榄PPO酶和POD酶活力;热烫时间和温度对橄榄果实PPO和POD活性影响较大,并随着热烫时间和热烫温度的增加,橄榄果实PPO和POD活性呈现先下降后处于平稳的趋势,故高温处理对橄榄PPO和POD的钝化过程符合两段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的影响,以“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50,100,200μmol/L)在0.05 MPa条件下减压处理2 min,常压状态下浸泡8 min。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自然晾干表面水分,在温度(0±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放置48 h后,损伤接种交链格孢菌于相同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杏果实接种发病率和病斑直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多酚氧化酶(PPO)、肉桂醇脱氢酶(CAD)活力及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降低了杏果实接种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上升。在贮藏42 d时,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处理组(50,100,200μmol/L)的病斑直径分别为8.41,7.20,8.01 mm,比对照组病斑直径低5.68%,19.32%,9.45%(P<0.05),接种发病率分别比对照组低10.00%,21.11%,12.22%(P<0.05),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组抑制杏果实交链格孢菌生长效果最佳。褪黑素处理可提高杏果实PAL、C4H、...  相似文献   

8.
研究非亲和菌株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体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抗黑斑病的诱导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以‘兰州大接杏’为试材,通过处理后不同时间损伤接种杏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研究T. roseum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黑斑病抗病性的诱导及其时效性,同时进一步研究最佳处理质量浓度对杏果实组织活性氧及抗性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T. roseum蛋白激发子处理可显著抑制损伤接种杏果病斑的扩展(P<0.05),其中14.4 μg/mL蛋白激发子的控制效果最好,且诱导处理72 h时杏果产生最大抗性。T. roseum蛋白激发子处理后杏果组织O2-·的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分别在48 h和72 h出现明显的峰值,同时处理的果实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有所增强。T. roseum菌体蛋白激发子处理能显著增强杏果组织的抗性,其可能是通过激发活性氧爆发和提高杏果实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可见T. roseum蛋白激发子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诱抗剂应用于采后病害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延缓鲜切山药的褐变,采用不同酶抑制剂对其进行处理,研究贮藏期间山药褐变情况。将鲜切山药用不同浓度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和亚硫酸钠3种酶抑制剂浸泡,贮藏期间测定山药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3种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鲜切山药褐变度、总酚的损失(p0.05),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其中0.5 mmol/L谷胱甘肽、0.1 mmol/L半胱氨酸以及0.06%亚硫酸钠处理的鲜切山药效果较好,3种酶抑制剂相比, 0.5 mmol/L谷胱甘肽效果最好,贮藏5 d后,褐变度为2.29、总酚含量为0.224 mg/g、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为0.219 U/(min·g)、过氧化氢酶(POD)活性为47.81 U/(min·g),能有效延缓鲜切山药褐变程度,且褐变度与总酚、PPO和POD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 3种酶抑制剂中0.5 mmol/L谷胱甘肽能最大程度的控制鲜切山药褐变,延长其贮藏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对杨梅果实绿霉病的抑制及其对抗病性的诱导作用,将杨梅果实先接种15μL浓度为1×109cfu/mL的膜醭毕赤酵母菌悬液,风干1h后再接种15μL的1×105cfu/mL的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孢子悬浮液,然后转入(1±1)℃下贮藏8d,每隔2d测定果实腐烂率、病斑直径、抗病相关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总酚含量;同时分析了离体条件下P.membranaefaciens对P.citrinum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结果显示,P.membranaefaciens可显著抑制果实贮藏期间绿霉病的发生,并可诱导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PAL、POD和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升高;同时P.membranaefaciens在离体条件下也明显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因此,P.membranaefaciens抑制杨梅果实采后腐烂与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以及间接诱导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后苯丙噻重氮处理促进梨果实的愈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荣  王斌  姜红  王毅  李雪  司敏  李永才  毕阳 《食品科学》2018,39(9):190-195
研究采后苯丙噻重氮(benzothiadiazole,BTH)处理对梨果实愈伤的促进作用,探讨苯丙烷代谢及抗氧化 酶在愈伤中的作用。以‘玉露香’梨果实为试材,人工模拟损伤后,用100 g/L BTH处理,在常温(20~25 ℃)、 相对湿度80%~85%的黑暗条件下进行愈伤,通过测定质量损失率和损伤接种梨果实的发病率来评价愈伤效果,比 较BTH处理组和对照组梨果实愈伤期间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力,以及 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BTH处理对梨果实愈伤期间的质量损失率没有显著影响;愈伤期 间,BTH处理组和对照组梨果实的发病率均降低,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 BTH处理降低了梨果实的采后发病率;BTH处理明显提高了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抗氧化酶多酚 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此外,BTH处理还有效促进了梨果实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 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处理组梨果实的发病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 关,和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力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采后BTH处理可促进梨果实的愈伤,苯丙烷代谢以及过 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在愈伤组织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震峰  朱克花  陈伟  陆胜民 《食品科学》2010,31(18):401-404
为研究臭氧处理对梨果实褐变的影响,采用5.0、2.5mg/L 臭氧水和蒸馏水浸泡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5min后晾干,分别贮于20℃和5℃条件下,对贮藏过程中果实和切片的褐变指数、总酚(TP)含量及与酶促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的黄花梨整果与鲜切果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臭氧处理显著降低贮藏5d 后黄花梨整果果心和整个贮藏期鲜切片的褐变指数,维持梨整果与鲜切果较高的总酚含量,对二者PPO、POD 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增加梨整果较高的PAL 活性,抑制鲜切梨果PAL 活性。抑制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褐变以2.5mg/L 臭氧水处理为好。  相似文献   

13.
刘佩  徐欣欣  刘同信  王璇  王庆国 《食品科学》2017,38(19):241-247
‘黄冠’梨低温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严重,为解决果皮褐变问题,开发控制果皮褐变的新技术,本研究分别采用3、20 mmol/L的过氧化氢(H2O2)水溶液浸泡处理‘黄冠’梨,探讨H2O2预处理对梨果皮细胞抗氧化防护体系、低温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未经H2O2处理)相比,20 mmol/L的H2O2显著降低了‘黄冠’梨果皮褐变率及褐变指数,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和果皮酚类物质尤其是单体绿原酸、儿茶素和熊果苷的消耗,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果皮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了丙二醛积累,有效地增强了果皮抗氧化防护能力,并且能够使果实在低温贮藏后的货架期间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及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食用感官综合品质在低温贮藏和货架期间均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采后‘黄冠’梨经H2O2预处理,可以诱导性地增强果皮抗氧化酶活性,抑制PPO酶活性和酚类物质消耗而减少低温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Effects of oxalate on the incidence of decay and ripening in mango fruit, and its physiological effects on the peel and flesh of mango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mango fruit (Mangifera indica L.) were dipped in different oxalate solutions for 10 min and then stored at 25 °C. Oxalate application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decay and delayed the ripening process in mango fruit during storage. Potassium oxalate treatment resulted in increased activities of peroxidase (POD) in both the peel and the flesh and polyphenol oxidase (PPO) in the peel, without activation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activity, and elevated total phenolic content in the peel.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oxalate in increasing activities of POD and PPO and elevating total phenolic level could be involved in induced resistance of mango fruit against postharvest disease. Oxalate application could be a promising method to suppress postharvest deterioration and extend the useful shelf-life of mangoes.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采后芒果炭疽病抗性诱导中的协同作用,以'台农'芒果(Mangifera indica L.)为材料,分析了2 mmol/L SA和0.25 mmol/L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单独...  相似文献   

16.
酸处理对采后荔枝果皮色泽与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淮枝果实为试材,研究了酸处理对新鲜荔枝及冷藏过程中果实的果皮色泽、pH值、组织相对电导率、花色素苷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处理使新鲜荔枝果实的色泽鲜艳,但并不能增加花色素苷的含量,同时,显著抑制PPO、POD酶活性(p<0.05);2%酸处理加速了冷藏果实的褪色与褐变,花色素苷含量较快下降,而4%酸处理2min的果实在冷藏过程中,果皮pH值缓慢升高,色泽指标及花色素苷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PPO、POD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果实不表现明显冷害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