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太阳能建筑领域中技术最成熟,应用范围最广.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是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在云南昆明.陆良等地.在一些别墅式建筑的屋面尝试把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镶嵌在具有瓦屋面的斜屋顶上.热水箱则隐蔽在斜屋顶的阁楼中.使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有机结合,外观形象比较漂亮.只是适合此类结构的建筑较少,推广应用受到局限。多功能休闲亭集太阳能热水器,光电板和纳凉休闲功能于一体,流线型设计既美观又减少亭子结构的风力和承重荷载.  相似文献   

2.
斜屋面是一种传统的屋面造型。近些年采用的斜屋面形式多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大面积大坡度斜屋面结构的施工技术,内容包括对脚手架进行深化设计;对钢筋密集问题采取多途径协调解决;采用预留水平浇筑槽、分段封模的双面模板体系;研究实施提高混凝土施工性能的技术措施及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3,(11)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也逐渐提高,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斜屋面越来越多,在斜屋面施工过程中斜屋面模板支设占据着较长施工时间,直接影响着斜屋面的施工工期及整体工期,为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斜屋面模板施工进度,本文将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及BIM技术理念,利用计算机放样技术,介绍斜屋面模板的快速支设方法,有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坡屋面以其独有的建筑效果,使设计师与业主更多青睐于斜屋顶造型。大坡度斜屋面施工完全不同于往常混凝土结构施工,本文将重点分析坡屋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及过程质量控制,有效提高坡屋面混凝土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关于屋面建筑节能设计措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的设计现状,对屋面节能设计措施进行了探讨,并详细介绍了屋面生态节能措施,太阳能屋面以及采暖供热系统的节能措施,为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低温建筑技术》2016,(10):140-142
斜屋面具有天然的排水性,施工中对斜屋面的防水重视程度通常不及普通屋面。斜屋面防水工程中,渗漏是质量通病。通过工程实例,对斜屋面阴阳角交接处,局部结构层和檐沟外纵墙处等渗漏部位的渗漏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加强防水方案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组织管理较好,解决了后期工程斜屋面渗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筑斜屋面结构主要特点是利用结构斜坡减少屋面层积水,有利于建筑屋面的防渗漏,从而提高结构耐久性及保证使用功能,但也增加了一定的建设施工难度。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斜屋面复杂结构施工中,显著提高了建设施工效率,缩短了建设工期,避免了工程建设失误及纰漏,为项目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几年各地出现的欧式建筑,斜屋面施工时遇到各种技术问题,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特别是因斜屋面混凝土振捣不到位导致混凝土不密实,造成屋面渗漏。文章通过斜屋面的技术准备、斜屋面支模架、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结合工程实例鉴证斜屋面质量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砖混斜屋面建筑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有的做成小青瓦斜屋面,有的做成水泥彩瓦斜屋面,有的做成琉璃瓦斜屋面等等,尤其是砖混斜屋面住宅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青睐。可随之而来的是顶层墙体的严重裂缝给住户心理上带来了不安全感,如房屋顶层端单元的内外纵墙、门窗洞口中,与外纵墙交接的横墙端部都出现斜裂缝,山墙以及有的内外墙交接处还出现水平裂缝,缝宽在0.1-0.2mm之间,裂缝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工程实践及实例调查,并从防水机理上分析,认为温差、应力、防水质量等因素造成了斜屋面的渗漏;提出从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方面把好质量关是提高斜屋面防水能力的关键。介绍了某住宅小区 11幢斜屋面共 1.5万 m2的防水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张建锋  许家文 《山西建筑》2014,(34):193-195
简述了节能施工技术的实施背景,分析了节能施工技术在现场中应用的意义,对风能、太阳能、墙体节能、地热能、屋面节能施工技术作了详细阐述,并预测了节能施工技术在现场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城市环保节能需求的不断增加及太阳能开发技术的日益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势必主导未来建筑工程对新能源利用的潮流。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深化该地区建筑屋顶太阳能光伏一体化构造设计,既可以加快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又可以实现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效果,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国内建筑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屋面光伏组件有建材型和建筑构件型两类,在屋面上的安装方式不仅要考虑日照,而且要因屋面形式而异?在工程上。组件的安装对屋面条件有要求,亦即光伏屋面的建设也应考虑荷重、耐风压、抗地震、排水、防水以及防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钟颖颖  束建  朱恺  潘小雷 《电瓷避雷器》2012,(2):100-104,110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兴的环保型发电产业,如何进行光伏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是个新挑战.而光伏发电站一般布置在开阔平坦的滩涂或开阔的屋顶上,作为至高点,极易发生雷击事件,特别在雷电高发地区;一旦发生雷击直接关系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方阵、逆变器、变压器等高灵敏设备的运行,电站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社会供电服务等.因此,迫切...  相似文献   

15.
陆翔  王巨丰 《建筑电气》2008,27(2):22-24
对雷击太阳能热水器的机理进行分析,指出直击雷、雷电反击以及雷电波侵入都可造成热水器的损坏。并提出了防雷的措施,主要是利用屋顶安装的避雷针(带)来实现防直击雷保护,在浴室内做局部等电位联结,以及在电源线上加装电涌保护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宜昌求索众创中心一期工程项目,针对现代城市建设日益严峻的内涝及节水节能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海绵城市综合体,因地制宜、同步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自然湖泊、湿地公园、生态堤岸等设施,采用TPO防渗衬垫建造"海绵体",实现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同时采用可拆卸式钢结构作为建筑主体结构,生态绿墙、种植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自然风循环系统,实现节水、节能一体化集成设计。  相似文献   

17.
威海市民文化中心工程采用非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屋面系统,结合工程实际,从光电系统与建筑屋面相结合角度,阐述了光伏发电屋面系统的整体构造、金属结构装配、电池组件安装固定、电气和防雷系统安装以及光电系统调试.突出了各专业间工序穿插与整体配合。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及运行原理,分析了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容易遭受到雷击的因素,针对不同类型太阳能热水器及其安装位置,优化了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措施,使其更加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9.
周圣军 《建筑电气》2008,27(2):20-21
介绍了屋顶太阳能热水器应该采取的防雷措施,对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安装几种常见形式的防雷安全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分别提出了需采取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20.
An integrated roof solar collector was designed to achieve ease of construction, energy efficiency, functional integration, composite behavior, sustainability, reliability, flexibility, and cost effectiveness. A construction strategy was developed for the collector to ensure quality, ease and repeatability of manufacturing. Three-dimensional (3D) finite element models were then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integrated roof solar collector. The model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optimum set of variables that can be used in buildings to achieve adequate thermal comfort. Coupled conduction, forced convection, and long wave thermal radiation modes of heat transfer were considered in the developed model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a specific location (Blacksburg, VA) was model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grated roof collector provides acceptable thermal performance by supplying approximately 85% of the building space heating and hot water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