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装载机动臂中的焊缝进行消除残余应力试验,得出振动时效方法可以消除焊缝30-50%的残余应力,而采用超声波冲击的方法可以100%消除焊缝中的残余应力,并植入有益的压应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振动时效+超声波冲击的方法消除工件中的残余应力,即先用振动时效整体消除工件残余应力,然后再利用超声波冲击的方法对关键焊缝进行消应力处理。  相似文献   

2.
以某公司生产的大型机床床身铸件为研究对象,研究通过在床身铸件铸造过程中,应用高频振动工艺控制铸件的凝固过程,改善铸件的金相组织和相组成均一性,进而改善床身铸件的尺寸精度。通过高频振动对大型床身铸件进行凝固晶粒细化消除内应力根源,同时应用热处理时效进一步进行应力消除,再利用盲孔法检测铸件的残余应力。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的显微结构,并进行相应的相结构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床身铸件应用振动凝固工艺,有效地消除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经振动凝固可有避免凝固过程中的残余应力28.72%。床身铸件经热时效处理后,应力消除92.64%。综合应用振动凝固工艺及热处理时效之后,其II类残余应力有效消除≥95%。它为生产该类型产品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是采用机械方法调整残余应力的一种工艺,其中频谱谐波振动时效技术通过对工件进行频谱分析,优选出对消除工件残余应力效果最佳的5种不同振型的谐波频率进行时效处理,达到多维消除残余应力和提高尺寸精度稳定性的目的。本文应用频谱谐波技术对旋挖钻机的桅杆进行了振动时效处理,并采用盲孔应力释放法测试了工件振动时效前后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频谱谐波振动时效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并均化桅杆的残余应力,可广泛用于大型焊接构件的消除残余应力处理。  相似文献   

4.
振动消除应力简称VSR(Vibratory Stress Relief),它是利用-受控振动能量对金属工件进行处理,达到消除工件残余应力的目的.金属工件在铸造.焊接.切削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热冷.机械变形作用,在工件内部产生残余应力,使工件产生应力变形和失效.振动消除应力法,是将工件在其固有频率下进行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振动处理,消除其残余应力,使尺寸精度稳定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振动时效法或VSR法,即振动消除应力法。它是将工件(包括焊接件、铸件等)在其固有频率下进行一定时间的振动处理,以达到降低或均化工件内的残余应力、提高构件强度、减小变形及防止或减少由于热应力产生的微观裂纹等作用的一种工艺方法。振动时效法的实质是以振动的形式对工件施加应力,当附加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后,达到或超过金属材料屈服强度时,使工件内部发生微观和宏观的塑性变形,以达到降低或消除应力的目的。振动时效法的实施只需将激振器安放在构件上,并将构件用橡皮垫等弹性物体支撑起来即可完成,因而十分简单易行。我厂…  相似文献   

6.
以某型飞机的典型共形薄壁腔体结构件为研制主体,通过对常规薄壁件工艺路线试制,结合结果分析认为,影响薄壁零件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应力释放,研究重点引入有效的去应力方法,从根本上消除零件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残余应力。首先,在工艺路线中引入振动去应力工艺技术,对此类零件振动去应力所涉及的振动工装结构、工件的工艺中间件结构形式及其装夹方案、激振力大小等工艺参数进行设置;然后,根据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结果,在半精加工后引入深冷处理为振动去应力处理做补充;最后,通过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和自然失效的方法,双重验证了在常规工艺路线中适时引入振动去应力和深冷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共形薄壁腔体在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频谱谐波时效技术在去应力处理效果和保持尺寸精度稳定性方面的作用,对风电球墨铸铁材料工件(样件)处理后,经对残余应力和工艺变形量测定表明,此技术可以替代以消除应力为目的热时效工艺,达到防止工件变形、开裂、提高工件尺寸精度和尺寸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金属工件在成型、加工、焊接、热处理中由于外力的局部施加或者温度不均匀都会在体内留下残余应力。尤其对如隧道式连续洗衣机组(洗衣龙)内筒这类型的大尺寸薄壁焊接件,残余应力影响较为突出。文中研究了按国家振动时效的工艺标准用振动时效的方法,降低或消除洗衣龙内筒焊接件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9.
振动时效又称振动消除应力法,是将工件(铸件、锻件、焊接构件等)在其固有频率下进行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振动处理,消除和均化其残余应力,使尺寸精度获得稳定的一种方法。在水泥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中,磨机及其附件残余应力消除与否,对设备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受生产规模、生  相似文献   

10.
制造厂为寻求减少能量消耗的方法,对任何一种能取消热处理工序的工艺都感兴趣。在铸件和焊接件中,用振动消除应力的方法不仅可以像热时效一样消除应力,而且可以更快、更经济、更方便。 焊接件、铸件和其它金属零件的变形是常见的现象,其原因通常是由于成形、焊接、冷却及其它加工后在工件内产生残余应力而引起的。 典型的问题是导致轴的超差、不圆度、不平度或不平行度、基准面的角度误差和通常的直线不对中,这种不规则性是造成返工的原因,除非是消除这种有害的应力。 消除残余应力的常规热处理是采用低于临界点的消除应力退火。其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于在疲劳环境中使用的焊接件,必须重视由使用负载和加工过程产生的应力,章阐述了焊接和打磨残余张应力的产生机理,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介绍采用热处理和喷丸处理消除残余张应力,提高工件抗疲劳性质的途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消除推土机后桥箱焊接后的残余应力,应用JB/T5926-1991《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标准对振动时效工艺进行了定性的评价。通过对工件振动时效前后的对比,了解振动时效工艺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变化。并通过了解振动时效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降低了制作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模具的热处理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模具的加工和使用性能,而模具的残余应力和耐磨性又是影响模具的加工和使用的两大因素。那么如何通过改进热处理工艺来消除模具的残余应力,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呢?通过反复试验,我们发现采用高温回火和超低温处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消除风电塔筒基础环拼接下法兰的焊接残余应力,应用JB/T5926—1991《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标准对振动时效工艺进行了定性的评价。通过对工件振动时效前后曲线的对比,了解振动时效工艺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变化。并通过了解振动时效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降低了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振动时效的原理和工艺方法,比较了振动时效和自然时效、热时效在消除工件内部产生的残余应力优缺点,指出了振动时效在各类典型工件中应用的措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汽轮发电机机座是发电设备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为大型复杂钢板焊接结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复杂,焊后需消除应力,且一般采用热时效,即退火处理消除其焊接残余应力。随着发电机容量的增大,机座的几何尺寸随之增加,一般热处理设备已满足不了要求。因此探索开发一种替代热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新技术,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众所周知,振动时效作为一种高效节能新工艺,具有降低、均化残余应力和稳定工件尺寸精度的作用,已  相似文献   

17.
机械应力消除法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直径全焊接阀体球阀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焊接,由于采用橡胶圈密封,为防止密封圈的损坏,导致密封性能降低,焊后不能采用焊后热处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为了控制阀体焊接残余应力,选择机械应力消除法,建立阀体机械应力消除法的加载压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采用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机械应力消除法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机械应力消除法前后采用盲孔法测量阀体外表面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采用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法可以模拟机械应力消除法过程,机械应力消除法可以降低阀体外表面轴向应力和环向应力的峰值,使残余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可以作为焊后热处理的替代工艺。  相似文献   

18.
1.振动时效原理 振动消除应力简称VSR(Vibratory Stress Relief),它是利用-受控振动能量对金属工件进行处理,达到消除工件残余应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振动时效技术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 鉴定振动时效效果 振动时效效果主要是指零件振动后残余应力消除、均化,抗变形能力的提高以及尺寸精度的稳定化等内容。测定残余应力和观测尺寸精度变化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生产现场还要常采用一些快速判断振动时效效果的方法,以利振动工艺过程的控制。 (1)测量残余应力的消除和均化程度 用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如通常选用的机械法钻纪释放应力,用电测法测出零件残余应力值。对比振动前、后的残余应力变化,或对比未振动件和振动件残余应力的差异,可得到残余应力在振动时效中的消除百分比,测量零件上多点残余应力值,可知道…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或消除铸件在铸造过程中所引起的残余应力,从而提高铸件在精加工后尺寸精度的稳定性,防止在使用中产生变形,一般的常规是采用自然时效和热时效处理。但是在近20年内,在国内外又出现一种对铸件进行时效处理的新工艺——振动时效处理。振动时效处理,是使铸件在低频共振条件下进行短时的振动,从而消除其残余应力,达到尺寸精度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