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树名木是活的国宝,历史的见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银杏(Ginkgo biloba)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树”之称,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就银杏文化、古银杏数量而言,浙江长兴银杏堪称“世界银杏的故乡”.在我国当今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以长兴县人民广场古银杏保护与复壮为例,对古银杏衰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复壮技术措施,取得较好效果,并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以期为江南流域古树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湖景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绿地,既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街区的有机延伸,是风景优美的活动场所.如何引导密集的人流,建设通透精致的景观,是设计这类场地的关键问题.杭州西湖湖滨景区的建设从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喷泉设置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力图刨作出绿树如荫、优美舒适、富有节奏、文化内涵深厚的滨湖带状绿地.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西湖风景区花境景观的配置特点为主线,论述了花境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目前西湖风景区花境的主要配置模式,针对目前该地区花境配置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有利于营造出丰富的花境景观。  相似文献   

4.
刘俊海 《城市建筑》2014,(32):45-45
杭州西湖的湖滨缓冲区对于其核心区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建设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以景观风貌规划为先导、以建筑风貌控制为重点、以历史人文精神推广为灵魂,对其风貌规划展开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杭州西湖景区停车场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如钢  丁蔓琪 《华中建筑》2010,28(11):61-63
我国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停车难的问题,而城市中景区停车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该文以西湖景区停车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规模、分布、类型上研究停车场的现状情况及特点,并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缘由。最后,分别从规范管理、规划布局、规划设计、停车诱导和收费运营五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期解决西湖景区停车场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各地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如何有效应对极端气候对城市绿化的影响是当前城市建设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以2018年1月末南昌持续4天的极端冰冻灾害天气为契机,通过对典型样地的遴选和样地调查,对行道树及其生境的相互适应关系,以及其对冰冻灾害的响应机制做出分析,结果表明:1)行道树与道路宽度、株行距、路侧建筑等空间环境有密切关系,树木的生长受到道路空间形态的限制,并反映出相应的形态适应性;2)由于竞争促进作用,香樟长势背阴环境优于阳面环境;3)背阴环境中的香樟遭受冰雪灾害的损害程度较阳面严重,树冠的优势方向折枝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对西湖景区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及孤山景区近代建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对其保存状况和病害类型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调查区域内的建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化现象,如岩石构件表面酥粉、剥落、裂隙发育、钢筋混凝土部分内部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等.这些裂化现象不仅影响建筑形貌,还不断威胁建筑自身安全和稳定.近代建筑的外...  相似文献   

8.
西湖旅游胜地建设面临开发与保护的尖锐矛盾。西湖群山之下有着丰富的地下空间资源并具备良好的开发利用条件。本文针对西湖风景区的建设重点、交通和游乐提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新思路,并介绍了一些具体方案,这些方案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而且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沈姗姗  杨凡  包志毅 《中国园林》2021,37(5):115-120
两堤三岛是西湖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湖山观赏游览格局,其传统植物景观历经百年来的建设,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重生于当下.以民国时期至今的历史照片为线索,将定点重复摄影引入植物景观的检测和量化,研究西湖两堤三岛植物面貌的演变情况,并探究其演变特征和原因.研究表明,两堤三岛植物景观建设同时受到社会政策、自然演替和文化内驱力的影响,在延...  相似文献   

10.
赵越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12,28(9):78-82
对杭州西湖景区花港观鱼、太子湾公园、乌龟潭等具有代表性滨水绿地植物群落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进行了测定,并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表明:1)PM10日变化规律中,PM10浓度变化趋势为由高到低再逐渐升高,在9:00—10:00时间段质量浓度最高;2)植物群落PM10年浓度变化排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冬天PM10浓度平均值为0.0491mg·m-3,接近一级标准,空气质量非常好;3)不同结构植物群落PM10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草坪>灌草>乔草>乔灌草,PM10各种绿地类型明显低于道路。  相似文献   

11.
葛顺志  沈实现 《中国园林》2024,40(3):138-144
洞窟景观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然界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洞窟景观,之后陆续产生了人工开 凿,或在天然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而成的洞窟。以杭州西湖风景 名胜区洞窟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 然人文资源,整理出洞窟所处的重要景点地理位置及其所涉及 的园林景观要素、历史人文面貌等相关信息,通过对洞窟自身 空间形态特点及成因的分析,将其从文化、天相、空间的多样 性等方面讨论洞窟景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风景名胜区数量的不断增加,大量村落被划入其中成为景中村,形成区别于一般村庄的特征。在此背景下,以西湖风景名胜区内9个景中村为研究样本,通过3轮实地座谈、问卷获取一手资料,总结在风景名胜区法规型、功能型和管理型因素影响下的景中村空间利用、社会关系、产业发展3个方面的特征:景中村群体空间利用呈现"非均衡增长与收缩、功能结构内外分异、公地悲剧滋生、空间失配"的特征;社会关系呈现"人群结构中心复杂化、人群集聚瞬时化、邻里关系弱化"的特征;产业发展呈现"三产比重增高、转型动力各异、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月收入资源型分层"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公共参与适宜性转变、居住环境改善、产业多向联动、服务设施分层分类配置等方面提出景中村规划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东惠州西湖风景名胜理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仕然 《风景园林》2012,(3):153-157
惠州西湖位于古惠州城西,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齐名。借助古籍文献如史籍、地方志、诗文、考古成果和图像资料,辅以实地考察、测绘等研究方法;以古代风景园林理法之“相地”、“明旨”、“治山理水”等程序对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进行分析。湖具有:供水惠城、蓄纳洪水、军事设防、兴农旺渔、维持生态和风景游览等功能。古人在修筑拦水堤、城墙和路堤的过程中兼顾了水域形态整治和局部景观的塑造,从而奠定了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山水间架。归纳总结景点的造景手法,核心是“因借”,即凭借自然、人文因子造景:主要有借山、水的“三远”造景,借烟雾、方位朝向和借植被花果之色彩造景。  相似文献   

14.
季睿  林守伟  李胜  吴会 《中国园林》2022,38(5):139-144
西湖风景区水乐洞作为南宋临安众多山洞之首,从古至今因声景而闻名。基于文献古籍阅读,梳理出水乐洞历史变迁的过程及特点;探究其在不同身份(寺观园林、公共园林、私家园林)的背景下,以“洗心”“洗耳”闻名的水乐洞如何从名地发展到名胜之地;研究佛教思想、文人骚客、诗词歌赋及西湖历史发展与水乐声景变迁的多重关系,为水乐洞现状声景保护和修复、杭州西湖声景遗产的价值认知与宣传提供基础依据,同时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保护和修复、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杭州西湖是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地点之一,然而在西方语言中并没有专门对其明代状况的研究。明代300年的统治对西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16世纪初因扩张的农耕导致西湖空间几近消失,而至16世纪末西湖则是明代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以景观文化的新的跨学科方法角度,探讨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社会和审美进程;并将展示在这些进程中,美学、历史认同和经济发展如何扮演着不同角色,而且并不总是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6.
孙喆 《中国园林》2007,23(9):39-45
通过分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农村的特点,阐述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衡量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3条标准和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并结合近几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农村村庄整治的实践,总结风景名胜区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体会与成效。  相似文献   

17.
准确测定古树树龄是对古树进行科学保护的前提,也是古树保护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对现有古树树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指出文献法、访谈法、年轮鉴定法仍存在诸多不足和局限,而针刺法、14C测定法、CT扫描法,由于受取样及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实现对古树树龄的准确测定。实践中,应根据被测古树的特点,选择多种测定方法,共同实现对古树树龄的准确测定。同时提出,数学模型法是未来古树树龄测定的优势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冯惠城  唐孝祥 《中国园林》2022,38(9):140-144
惠州西湖组景作为惠州西湖风景特色和惠州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西湖组景本身的意象和内涵。基于阐释和传播的视角,分析惠州西湖组景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并结合教化的基本含义,从教化基础、教化核心和教化结果3个方面总结惠州组景的教化机制,探析组景获得民众普遍认同的原因和规律,为惠州西湖等公共园林和风景名胜区发挥文化的培育与传播作用、现代组景创作与品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梁发  姚崇怀  刘洁 《中国园林》2012,28(1):113-117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对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植被规划,在理论与方法上却显得相对滞后,可资借鉴的案例也比较缺乏。通过对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此类案例植被规划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并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为例,通过对风景区生境的调查、植被的调查、植被特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风景区生境条件和总体布局,进行植被—群落—物种的一体化规划策略和方法,拟为相关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