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众参与是世界遗产运河在保护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文章以英国、加拿大两国世界遗产运河为研究对象,对遗产公众参与理念的发展过程与遗产运河语境下的公众参与人群特征进行了梳理与解读;并通过分析两国遗产运河地方管理体系与参与机制,总结出权力下放、垂直管理两项公众参与管理制度与单向告知、咨询、参与合作3项具体参与机制;最后针...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规划的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管理规划过程引入公众参与是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积极履行"公民共建"理念的职能体现,它为规划编制者建立了一套明晰、精准、具体的公众参与技术标准,并提供全方位运作的机制保障。介绍作为外部条件的由《信息自由法》和《电子信息自由法修正案》所确立的美国联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国家环境政策法》对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强制要求;总结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规划公众参与的关键硬件设施,制度设计的目标、原则、形式、实施与运作机制,对作为核心工具的"4部法"技术规程进行系统化的阐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3.
在行政许可规划管理过程中推进公众参与建设是打造阳光政务的途径,本文从法制、组织、技术三个层面提出了当前我国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过程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模式提倡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强调不仅仅是让公众了解决策的结果而是应该让他们参与城市管理决策、实施、监督的全过程。在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已成为必然的要求,一些城市率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的说来我国的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还属于较低层次的参与,表现为公众参与管理的普遍性不足、制度缺失、效果不佳等方面。为确保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必须增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意识、健全公众参与管理制度、促进城市管理的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保护环境不仅需要政府的参与,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我国政府和越来越多的公众所认可。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方双英 《门窗》2020,(4):131-131,133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道路中,以城乡规划过程为研究重点,并积极投入公众参与活动,在一定基础上提升建设的人性化,也有效保障了当今社会民主法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现如今,城乡规划与建设工作已经与政府的管理工作相互融为一体,可以有效保障城乡规划与建设的高效进行。本文着重对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刨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7)
新疆属于内陆干旱荒漠性气候,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农田灌溉。历史上,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坎儿井的出现和发展,无疑对上述地区的农业发展起到了肯定性的推动作用。坎儿井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干旱缺水的绿洲而言,坎儿井是绿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坎儿井的保护中,公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对于新时期坎儿井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春玲 《中国园林》2006,22(11):90-94
为了避免风景区建设对区内社区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社区参与为当地居民在风景区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与体现自身利益提供了良好途径,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共赢,维护社会公平,达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温州三垟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武汉木兰山风景区刘家山清凉寨景区规划过程、九宫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入口景区规划中公众参与过程的不同模式的记述与解析,阐述了将“维系当地居民生活”责任的内涵用于实际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当地居民参与风景区服务,使其直接从风景区的建设与保护中受益。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规划决策与管理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至关重要。作者分析了规划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中公众的不同潜在价值,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公众参与的具体参与步骤。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是城市更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的城市建设已经不再从自然空间开始创建,而是要考虑如何再生已经有人居住的空间。首先,列举了公众参与不可或缺的8个主要理由;其次,论述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线上与线下、同步与非同步等方式已开始成为推进公众参与的重要方面;最后,介绍了对有居住者生活的城市空间进行更新再生过程中,公众参与环节需要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的第40周年,也是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走过的第27年。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也面临艰巨的挑战。回顾了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历程,将其初步划分为起步、演进和深化3个阶段进行分析;其后从法律法规、管理体系、管理规划、科学研究和地方发展等几个方面对自然与混合遗产保护管理的经验与挑战进行了论述;最后,结合国际趋势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事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分析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方面的入选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从保护对象、地理分布、保护形式和管理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从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以及社会体系3个方面构建了《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分为3级.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对该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测度.研究认为,该规划总体实施效果较好,但技术体系和社会体系中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生态移民等项目实施力度较差,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针对实施现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行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系统论的思想,科学分析了荔波世界遗产地的环境与发展压力,总结了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依据"保护为主、科学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按照"核心区保护为主、缓冲区治理与发展相结合、流域上游区防治结合"的保护理念,在遗产地采取保护性建设、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3种措施。同时指出,需建立或采取诸如世界遗产公约长效机制、国内外合作交流体系和流域综合治理机构等保护措施,以适应时代快速变迁、全球化进程加快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真正实现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申遗背景下的中国自然遗产潜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世界自然遗产地学、美学、生物生态过程和濒危物种栖息地4项申遗评选标准,依据地貌景观、生物景观等价值构成,建立美学价值评估方法;依据世界遗产13类地学主题评价框架、地质演化过程、典型类型地貌等价值构成,建立地学价值评估方法;依据生态系统过程、物种多样性、栖息地等价值构成,建立生物生态学价值评估方法。利用全球对比的方法提取和评估突出普遍价值,将中国自然遗产潜力区分为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等生态环境基本单元,筛选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潜力区。重点提出海洋类世界自然遗产和西部北部地区申遗的可能性,提出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评估策略与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6.
过去40年,世界遗产地已经成为保护世界上最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最强有力的方式。今天,促进更加可持续的生存方式的愿望,对这些独特的"保护孤岛"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反思实现上述两大目标带来的机会和引发的潜在紧张关系,建议遗产地可以获得更多利益,条件是世界遗产地的杰出普遍价值能够得到更敏感、更具包容性、创造性和开放的方式的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庄优波 《中国园林》2012,28(7):97-100
与建立世界遗产名录一样,世界遗产定期报告是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途径之一。亚太区第二轮定期报告建立了新的问卷内容框架、编制了新一轮的区域行动计划,将在未来6年内对亚太区各国遗产地产生广泛影响。讨论了在第二轮定期报告中加强我国参与的可能途径,包括组织程序与实施主体参与度、定期报告与日常监测的衔接、行动计划与保护管理方法的关系等,旨在探讨如何使第二轮定期报告与遗产地的管理保护建立紧密联系,对遗产地的保护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韩锋 《中国园林》2019,35(4):47
从最近ICOMOS大会世界遗产热点"文化自然之旅"着眼,回溯世界遗产的文化与自然保护发展历程的主要节点,厘清自然文化之旅的历史脉络,助益遗产保护者透彻理解今天国际文件的背景及其重要性,指出文化与自然的融合是国际社会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景观,尤其是中国风景名胜区对世界遗产自然和文化的融合具有重大的价值,应该成为国际"文化自然之旅"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mid 1990s Management Plans have been prepared for most UK World Heritage Sites. Such Plans are distinctive in the fully integrated approach they take to ensuring conservation for a variety of differing World Heritage Sites. Some Plans were prepared 'late' for World Heritage Sites already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in the mid 1980s and others formed part of the nomination documents required by UNESCO. Many candidate or recently nominated sites include complex cultural landscapes and townscapes. The essential principle that underlies a good World Heritage Management Plan is that its policies and objectives for the future must be drawn from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f the site and the potential changes that might occur there.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preparing Management Plans for six UK World Heritage Sites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this paper sets out the lessons learned and highlights the emergence of good practice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20.
Since the mid 1990s Management Plans have been prepared for most UK World Heritage Sites. Such Plans are distinctive in the fully integrated approach they take to ensuring conservation for a variety of differing World Heritage Sites. Some Plans were prepared ‘late’ for World Heritage Sites already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in the mid 1980s and others formed part of the nomination documents required by UNESCO. Many candidate or recently nominated sites include complex cultural landscapes and townscapes. The essential principle that underlies a good World Heritage Management Plan is that its policies and objectives for the future must be drawn from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f the site and the potential changes that might occur there.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preparing Management Plans for six UK World Heritage Sites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this paper sets out the lessons learned and highlights the emergence of good practice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