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韩锋  郭晓彤  杨晨 《风景园林》2022,29(10):89-94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多层次价值体系的有机构成,为自然遗产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国际遗产保护理念和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解读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价值内涵及其保护与发展的局限,从价值认知、规划制定和多方共治3个层面构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协同框架。以武陵源中湖乡为例,识别乡村景观在生态、农业、文化和审美等方面的价值,提出乡村景观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策略,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的“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
我国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出现因旅游发展造成区域资源环境不堪重负、遗产地重要遗产遭受破坏的现象。三江并流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分布着具有较高价值的遗产资源。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提出三江并流地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应走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构建农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化和服务业生态化体系,并提出资源利用集约化和产业发展低碳化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赵之枫  闫惠  张健 《华中建筑》2010,28(6):93-95
在世界遗产地旅游热的背景下,世界遗产地内传统村落快速发展,然而,其自身发展与世界遗产地保护日渐矛盾。该文以明十三陵风景名胜区"陵邑"村落为例,分析其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职能转型、空间结构与形态、发展趋势等,探讨"陵邑"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分析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方面的入选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从保护对象、地理分布、保护形式和管理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朱蓉  吴尧 《工业建筑》2014,(9):37-39
世界工业遗产地作为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其保护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国际性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同。通过对英国新拉纳克世界工业遗产地开发的代表性实例分析,从整体性设计理念的角度,分析探讨世界工业遗产地保护与管理的发展方式,以及对于达成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整体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我国世界工业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较为科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鼓浪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在于多元文化交融发展形成的历史国际社区和世界不同文化和价值追求相互了解、共同发展的见证。提出鼓浪屿的保护理念为"当下真实社区生活"和"历史国际社区展示"的叠加,是"社区生活馆"加"社区博物馆"的综合展现。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包括现有社区生活的保护和文化复兴,以及以历史建筑为主的遗产本体的活化利用。重点阐述遗产地政府在社区保护所开展的积极工作,以及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原则与实践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试图对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研究进展从遗产地价值、旅游资源及保护利用、旅行测量、旅游生命周期、旅游环境影响保护及自身保护和规划管理发展等方面作一系统综述 ,并探讨了这些研究对未来中国遗产地旅游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城市的发展建设往往对该地遗产保护构成威胁。1998年,颐和园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颐和园为例,将颐和园与国内外皇家园林进行对比,总结其显著价值。在对颐和园遗产地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指出该遗产地现面临着自然威胁、管理体制、旅游压力、商业严重,城市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并从遗产资源综合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颐和园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罗晖 《规划师》2007,23(3):41-44
峨眉山当前面临的游客量剧增、原住民生存与遗产地保护之间的矛盾、环境保护等问题.峨眉山规划坚持了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原则,采取了全面保存遗产地的原始面貌、限制外来因素对遗产地产生的危害、拆迁已影响遗产地风貌的人为设计、延续遗产地的历史文脉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申报世界遗产保护和永续利用人类瑰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嘉 《规划师》2006,22(1):61-62
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地的发展存在重申报、轻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缺乏有效、统一的协调和管理,过度开发利用与被动保护管理等问题.中国应强化国家对世界遗产地工作的协调、领导和管理,注重对遗产资源的严格管理和科学利用,加强世界遗产地间的沟通交流与遗产资源保护的宣传等.  相似文献   

11.
世界遗产管理已经进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阶 段,亟须探索保护与发展联动的管理模式。借鉴“旅游综合 体”这一功能复合、高效互动、以点带面的旅游开发模式,在 遗产地构建“遗产综合体”,即以遗产保护为核心,由与遗产 相关的监测、研究、展示、服务、产业等多种设施或机构以及 管理体制、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等制度环境共同构成的功能复 合体。它遵循多元综合、保护与发展联动、区域促进等原则, 旨在实现遗产保护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以中国黄 (渤)海候鸟栖息地(I期)为例,探讨盐城遗产综合体的现状、 问题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的第40周年,也是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走过的第27年。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也面临艰巨的挑战。回顾了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历程,将其初步划分为起步、演进和深化3个阶段进行分析;其后从法律法规、管理体系、管理规划、科学研究和地方发展等几个方面对自然与混合遗产保护管理的经验与挑战进行了论述;最后,结合国际趋势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事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彭华 《风景园林》2012,(1):63-67
2010年8月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了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在中国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丹霞地貌获得了国际认可,填补了世界遗产在地貌类型上的空白.在中国丹霞申报阶段,规划提出6省组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委...  相似文献   

14.
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后,交通问题与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矛盾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在评估交通现状和分析问题成因基础上,提出了遗产区的交通发展应该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型为以过境分流、需求管理、公交优先为主导的管控模式。从定性、定量和定措施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交通策略与措施,为杭州西湖"再活千年"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保护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遗产保护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个领域,目前我国仍然处在探索阶段,还需要汲取国外成功的经验。本文对国外主要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涉及"保护法律建设、保护资金保障体系建设、保护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公众参与体系建设"等方面,旨在对当前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化建设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东巴耶延山—考爱山森林保护区是泰国一处重要的世界遗产地,由5处几乎连续的国家公园或保护区组成。在该遗产地乃至泰国的其他遗产地,尽管在公众参与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讲保护管理的公众参与一直受到重视。在确定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建设示范点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从2个方面论述了如果缺少社区参与,遗产地保护所面对的挑战,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以及生活在世界遗产地中的社区所面临的挑战。未来的方向是明确以社区为基础的资源管理的可监测的协议,并更新森林和自然资源管理专业人员需要的技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公布的1979—2017年监测数据和历年世界遗产大会对濒危世界自然遗产评估决议,分析了濒危世界自然遗产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总结出濒危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原因和"脱危"措施以及中国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的主要威胁因素。最后,分析了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主要威胁因素的产生原因,并通过与濒危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原因的对比,提出适合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为遗产价值的可持续保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优选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构建客观评价模型对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进行定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丹霞”福建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的调研数据,采用序关系分析法,以居民点人口结构、居民点景观风貌与传统文化、居民点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居民点位于遗产地的位置4个一级指标和相应二级指标为评价准则,构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优劣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该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中,4个为疏解型,3个为搬迁型,2个为控制型,没有发展型。研究结果可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科学遴选发展模式提供定量评价依据,也可为生态价值高的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的遴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