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以及社会体系3个方面构建了《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分为3级.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对该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测度.研究认为,该规划总体实施效果较好,但技术体系和社会体系中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生态移民等项目实施力度较差,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针对实施现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行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公布的1979—2017年监测数据和历年世界遗产大会对濒危世界自然遗产评估决议,分析了濒危世界自然遗产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总结出濒危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原因和"脱危"措施以及中国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的主要威胁因素。最后,分析了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主要威胁因素的产生原因,并通过与濒危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原因的对比,提出适合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为遗产价值的可持续保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系统论的思想,科学分析了荔波世界遗产地的环境与发展压力,总结了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依据"保护为主、科学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按照"核心区保护为主、缓冲区治理与发展相结合、流域上游区防治结合"的保护理念,在遗产地采取保护性建设、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3种措施。同时指出,需建立或采取诸如世界遗产公约长效机制、国内外合作交流体系和流域综合治理机构等保护措施,以适应时代快速变迁、全球化进程加快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真正实现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混合遗产概念的演变过程:分析了混合遗产概念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自然要素和文化要素相互作用的3种模式,即"并行(混而不合)""混合"和"化合";研究了混合遗产与其他类型遗产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混合遗产的地位及其对中国的意义.还对混合遗产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强调中国拥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混合遗产资源,深入研究混合遗产应当成为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分析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方面的入选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从保护对象、地理分布、保护形式和管理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实践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事业方兴未艾,申报热持续升温。论文通过对江西三清山等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的编制实践,针对不同层面认识世界自然遗产的差异,和对申遗前后保护管理规划的差异,提出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体会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简称《操作指南》)是指导世界遗产事务的操作性规范,反映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时效理念和工作重点.对《操作指南》进行解析以审视城镇遗产的申报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简单回顾《操作指南》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本文详细介绍了《操作指南》中有关城镇遗产条款的变化和趋势:其申报范围的扩大、对遗产价值认识的深入、管理法制化与动态监测机制的完善等等.最后,就中国城镇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之现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大伟  秦雷 《中国园林》2006,22(1):49-53
在当前国际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蔚为浪潮的背景下,介绍了法、意、日、英等国遗产保护的经验、理念、法律和实践;并对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的价值进行全面概括,对其现有的保护法律、法规层次进行细致呈现.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外对比,指出当前中国遗产保护在城市现代化潮流中的普遍困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然保护地历经6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多部门主导、保护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面对机构改革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的契机,传统规划的经验积累为新规划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的可能。通过回溯机构改革前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对比分析其规划结构体系,并从人地关系视角切入,分析各类规划针对保护对象、保护利用强度,以及社会发展调控上的差异,总结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的既有经验,为新时期规划体系的重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在实践与技术层面整合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中国独特性的风景遗产如何在新的保护地体系中得到妥善保护亟须加以研究。分析风景遗产在中国传统自然观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研究风景遗产保护制度的历史经验和现状问题。研究表明风景遗产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核心保护对象,应当将其纳入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加以保护。并提出几点建议:1)科学确立风景遗产评价体系;2)将具有国家代表性的风景遗产纳入国家公园;3)在不降低保护级别的前提下,采取适合风景遗产的管理方法;4)基于风景区制度进一步完善风景遗产管理制度等。为中国自然保护体系如何整合风景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东巴耶延山—考爱山森林保护区是泰国一处重要的世界遗产地,由5处几乎连续的国家公园或保护区组成。在该遗产地乃至泰国的其他遗产地,尽管在公众参与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讲保护管理的公众参与一直受到重视。在确定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建设示范点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从2个方面论述了如果缺少社区参与,遗产地保护所面对的挑战,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以及生活在世界遗产地中的社区所面临的挑战。未来的方向是明确以社区为基础的资源管理的可监测的协议,并更新森林和自然资源管理专业人员需要的技能。  相似文献   

12.
申遗背景下的中国自然遗产潜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世界自然遗产地学、美学、生物生态过程和濒危物种栖息地4项申遗评选标准,依据地貌景观、生物景观等价值构成,建立美学价值评估方法;依据世界遗产13类地学主题评价框架、地质演化过程、典型类型地貌等价值构成,建立地学价值评估方法;依据生态系统过程、物种多样性、栖息地等价值构成,建立生物生态学价值评估方法。利用全球对比的方法提取和评估突出普遍价值,将中国自然遗产潜力区分为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等生态环境基本单元,筛选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潜力区。重点提出海洋类世界自然遗产和西部北部地区申遗的可能性,提出中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评估策略与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3.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Heritage protection in China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four facts,which are the increasing number,the domin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s,the uneven spatial distribution,and the abundant candidate reserve for nomination.Currently,the problems of the dislocation of understanding,the absence of planning,the disorder of management,the lack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still exist in the field of World Heritage protection,aiming at which,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such as completing legislation system,carrying out scientific planning,implementing hierarchical and assorted administration,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increasing investments,and enhancing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过去40年,世界遗产地已经成为保护世界上最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最强有力的方式。今天,促进更加可持续的生存方式的愿望,对这些独特的"保护孤岛"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反思实现上述两大目标带来的机会和引发的潜在紧张关系,建议遗产地可以获得更多利益,条件是世界遗产地的杰出普遍价值能够得到更敏感、更具包容性、创造性和开放的方式的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彭华 《风景园林》2012,(1):63-67
2010年8月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了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在中国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丹霞地貌获得了国际认可,填补了世界遗产在地貌类型上的空白.在中国丹霞申报阶段,规划提出6省组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委...  相似文献   

16.
庄优波 《中国园林》2012,28(7):97-100
与建立世界遗产名录一样,世界遗产定期报告是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途径之一。亚太区第二轮定期报告建立了新的问卷内容框架、编制了新一轮的区域行动计划,将在未来6年内对亚太区各国遗产地产生广泛影响。讨论了在第二轮定期报告中加强我国参与的可能途径,包括组织程序与实施主体参与度、定期报告与日常监测的衔接、行动计划与保护管理方法的关系等,旨在探讨如何使第二轮定期报告与遗产地的管理保护建立紧密联系,对遗产地的保护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霍尔托巴吉地区景观风貌保持着历经数千年的清晰完整的传统土地利用形式印迹,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互动关系。霍尔托巴吉地区的草原原本是野马和野牛的天然牧场,自青铜时代起,人类开始在此从事放牧业。目前当地农民及其公司拥有这块平坦的土地,将其作为当地牲畜的牧场。在法令和合约中规定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相关条文,这些条文由国家公园局和农民一起制定。除了放牧等日常管理活动,国家公园局还开展栖息地管理和景观修复工程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