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牛地气田污水回注井回注压力过高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山  林安邦  刘宇程  钟水清 《钻采工艺》2012,35(3):78-81,12,13
针对大牛地气田W-4污水回注井回注压力急剧升高的问题,通过岩心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储层岩心敏感性评价实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岩心内部含有绿泥石、绿/蒙混层和其他一些易引起储层岩心敏感性的黏土矿物;储层岩心具有弱速敏、强水敏,而且随着回注水累积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大,岩心渗透率不断下降。为此,提出在现场回注作业中,优化回注水水质,特别是水中悬浮固体含量小于1.0mg/L,防止回注水中悬浮固体含量过高,堵塞地层岩心微小裂缝孔隙和喉道,损害储层。要控制污水回注速度在临界流量之下。若是回注速度过大,岩心内部的黏土矿物或非黏土矿物在较大速度的回注流体冲刷之下,会发生松散、运移,最后堵塞储层岩心微小孔隙喉道,造成渗透率下降,回注压力升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储层速敏性评价结果,南堡油田馆陶-东营组油藏为无-弱速敏,但在生产过程中,部分采油井出砂,注水井压力上升较快.通过对速敏评价数据分析,大部分岩心渗透率值呈上升趋势,没有下降的拐点,但存在明显上升的拐点;岩心速敏实验证明气测岩心正-反-正向渗透率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单相油相渗透率正-反-正向渗透率值有所升高,进一步证明了储层存在速敏性;同时储层敏感性矿物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该储层的速敏损害程度.因此建议该储层在注采过程中,应控制合理的注采速度,降低速敏对储层造成的损害,提高储层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气藏污水回注井回注压力升高、回注能力降低的生产问题,根据油藏注水井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技术思路,开展气藏回注井储层条件下的降压增注技术研究。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和回注水的配伍性及润湿反转能力,优选了杂双子表面活性剂ZS-11,并采用该表面活性剂进一步开展相渗实验和降压增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杂双子表面活性剂ZS-11在高温(130℃)、高矿化度(80000 mg/L)回注储层条件下,具有配伍性好、润湿反转能力强的特点,可将岩心润湿性由亲水向中性润湿转变。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杂双子表面活性剂ZS-11溶液(有效物含量0.2%)能使水测渗透率分别为1.42×10~(-3)、1.78×10~(-3)、5.27×10~(-3)、10.53×10~(-3)μm~2的岩心的液相相对渗透率提高21.2%数52.8%,气液两相渗流区间增大9.3%、等渗点饱和度降低3.3%数6.2%,特别对低渗岩心降压效果更为明显,降压幅度达到41.0%。实验结果为解决气藏污水回注压力高的生产问题供新思路及方法。图6表2参17  相似文献   

4.
渤海L油田部分注水井投注后表现出注入压力快速升高、注入困难的情况,注水量无法满足油藏配注量。为此对L油田注水井欠注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评价储层岩石敏感性、钻完井液损害以及注入水对储层伤害,采用静态配伍性实验评价注入水与地层水之间的配伍性。结果显示储层具有强速敏损害,而部分注水井在投注初期注入量即远远超过了速敏损害临界注入量,造成了不可逆的微粒运移伤害。钻完井顺序工作液对岩心渗透率损害率可达35.5%~48.2%,单一注入水对岩心渗透率损害率达31%~35.2%,钻井液固相侵入和注水水质长期超标造成的储层损害是L油田注水井普遍注入能力较差的关键原因。建议L油田新井返排后投注或在投注初期进行酸化减弱钻井液损害,初期注入量应控制在速敏临界流量之下,逐级提高注入量避免发生微粒运移伤害,同时加强注入水悬浮物含量、含油量以及硫酸盐还原菌等关键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腰英台区块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矿化度升高和降低的盐敏性实验,揭示了特低渗透储层的盐敏特性,探讨了盐敏损害机理.该区块储层岩性为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为6%~16%,渗透率为0.01×10-3~10×10-3μm2,孔喉中值半径为0.01~0.54 μm;粘土矿物含量为0.8%~6.5%,其中伊利石含量为20%~90%,伊/蒙间层含量为4%~36%.实验结果表明,矿化度升高和降低时,基块的盐敏程度均为弱到中等,裂缝的盐敏程度强.根据敏感性实验结果,优选出了矿化度范围适宜的两性离子聚合物甲酸钾钻井完井液,为更好地保护储层同时采用了屏蔽暂堵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储层保护技术的3口井,目的层井段平均井径扩大率为0.66%,比未采用该技术的邻井缩小了5.78%;表皮系数为1.75,低于没有应用该技术井的表皮系数平均值(4.54),证明以盐敏实验结果为依据设计并实施的钻井完井液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储层损害.  相似文献   

6.
压敏、速敏、水敏的联合作用是疏松砂岩储层二次伤害的主要原因。利用松散岩心的套筒取心制样技术,对疏松砂岩油藏的露头岩心取样,通过疏松砂岩油藏应力敏感实验,模拟了不同驱替压差和驱动流速下储层的压敏、速敏、水敏变化,研究了疏松砂岩气藏特殊的渗透率敏感性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疏松砂岩储层的渗透率越低,压敏越明显,压敏主要发生在应力变化的初始阶段,一般处在投产早期的近井地带,因此,多井低产、均衡开采将有利于稳产;疏松砂岩储层可动水会加剧压敏效应,因此随着压实和出水,中—低渗储层将转变为局部低渗—特低渗储层;疏松砂岩储层渗流过程中,微粒的运移同时具有疏通提渗和堵塞降渗的双重效应,在岩心尺度上,速敏体现在测试渗透率的异常升高,对于实际生产井,当气井产量发生显著变化时,可认为近井地层发生了微粒运移引起的速敏效应,即地层出砂。  相似文献   

7.
288断块油藏为低孔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注水压力升高快、吸水量下降的现象。综合利用储层岩矿分析、岩石物性测定、敏感性实验评价方法,分析了288断块吸水层储层损害机理。研究表明,288断块油藏储层的水敏性、速敏性和低渗透性是储层受损的内在因素,回注污水中硫酸还原茵严重超标、回注污水矿化度太低以及工作制度不合理是外在因素。针对性提出了预防注水井储层损害的措施和手段,提高注水井的吸水能力,保证油田正常注水。  相似文献   

8.
储气库井在注采过程中因注采压力过大可能诱发微粒运移,为此,选用储气库碳酸盐岩储层岩心制取人工裂缝岩心,分别开展了应力敏感实验、干燥岩心和含水岩心气体速敏实验、模拟储气库注采压力增加时干燥岩心和含水岩心的流动实验,测试了实验过程中岩心渗透率,并借助扫描电镜对模拟储气库注采压力增加时和应力敏感实验前后岩心的裂缝壁面进行检测,揭示储气库注采过程中微粒运移机理。实验表明:干燥岩心和含水岩心的速敏程度分别为中等偏弱—中等偏强和中等偏强—强,岩心应力敏感程度为弱—中等偏弱;模拟储气库注采压力增加时干燥岩心和含水岩心的平均渗透率损害率分别为77%和84%。研究认为,注采过程中的裂缝壁面的微粒在高速气流拖拽作用下发生拉张破坏和有效应力下岩石被破坏是微粒运移的重要诱发机制,含水情况下岩石强度弱化,会强化微粒运移。建议合理控制注采压力和减少流体进入储气库井,防止产生大量微粒,最终影响储气库的多尺度注采,同时对于合理控制储气库的注采压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弄清孔、渗变化特征及对储层供气能力的影响,采用静态实验方法(CMS300覆压孔渗测试仪)测试分析了常压和上覆压力50MPa下的岩心孔隙度、渗透率的差异,并采用仿真动态物理模拟实验,模拟气藏定容衰竭开采,对比研究上覆压力为30MPa、50MPa时"近井低渗"和"近井高渗"两种模型的产量、采出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压力对岩心的孔隙度影响较小,对渗透率特别是常压下空气渗透率小于1mD的岩心影响较大,50MPa时的渗透率只有常压的1/10甚至更小,且常压渗透率越低,差异越大.因此,在低渗气藏储层物性评价中,需要考虑原始地层条件下的有效渗透率;同时由于上覆压力增加使储层渗透率降低,导致了储层供气能力和采出程度也受影响,特别是近井渗透率较低的气井,产量和采出程度受影响较大,在制定开发技术对策时需要考虑该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性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核磁共振测井被广泛用于评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孔隙结构与渗透性,主要依据经典的Coates及SDR模型。这些模型是基于中高孔隙度、渗透率储层的实验结果,大量岩心实验数据表明它们并不适用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应用气象学研究常用的空间物理场分布模型定量评价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中特定尺寸孔隙分布的集中程度,并给出了定量计算瓦分布均一系数模型。常规孔隙度渗透率实验、饱和盐水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均验证了该模型在不同孔隙度、渗透率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扫描电镜、X-RD分析了T2k1储层特征以及矿物组成,结合岩心流动实验方法,对该储层的敏感性以及造成敏感性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的研究表明该区块储层具有强速敏性、弱水敏性,盐敏临界盐度在1996~13972mg/L,碱敏程度不强。储层的中低孔、低渗性以及含有的粘土矿物是引起储层敏感性伤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后期的修井作业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大港南部油田储层低孔低渗,敏感性强,且地层水矿化度高,造成注水井油田注水压力以年均0.8~1.5 MPa的速度上升,给安全生产造成隐患。通过对南部油田油层岩性、物性、水质等影响因素分析,并结合注水井吸水曲线特征,进行了不同类型油藏针对性的酸化、降压增注工艺的优化,优化工艺实施后注水能力平均提高50%以上,注水压力降低2~10 MPa,取得了明显的降压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陕北延长油田西区采油厂的作业区块存在注水压力升高、渗透率降低和采收率降低等问题。分析该区块延安组的储层物性特征、粘土矿物含量、注入水和地层水组成性质,并进行了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块储层具有弱速敏和强水敏性,注入水的矿化度明显低于地层水的矿化度,与地层配伍性较差。较低的注水矿化度是造成储层强水敏的主要因素,而强水敏又会导致注水压力迅速升高和渗透率大幅降低。因此,建议在注入淡水时加入粘土稳定剂或者对地层采出水处理后回注。  相似文献   

14.
宝浪油田属于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碎屑岩油藏,储层整体物性差。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部分井出现注水越注越困难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室内试验评价了储层岩石的水敏性,系统分析了该区块注水井吸水能力差的原因。并针对性地研究出提高强水敏储层注水井吸水能力的预处理技术。该技术可降低注入水对储层的伤害,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保证油田正常注水。  相似文献   

15.
高地饱压差油藏通常具有中孔中高渗及储层压力变化幅度大等特点,此类油藏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应力敏感现象.为此,以垦利油田为例,针对高地饱压差油藏应力敏感特征,利用天然岩心覆压气测渗透率实验方法,明确了岩心在单次及多次升压降压过程中所受有效应力与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通过定义新的应力敏感系数,形成了此类油藏的乘幂式应力敏感定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选取24块样品开展敏感性实验。研究表明储层具有常温低压低孔低渗的特点,储层应力敏感性和水锁效应强是储层伤害的主要形式,其原因在于储层平均孔喉半径细小,微裂缝较发育,喉道类型以片状喉道为主。在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实验分析基础上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敏感性总体表现为弱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文留油田低渗透砂岩裂缝储层压力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文留油田低(特低)渗透砂岩裂缝性储层来说,其独特的孔渗性有别于一般的砂岩或砾岩储层,压敏机理也有所区别。对于一般的砂岩或砾岩储层来说,其所呈现的压敏效应主要是因为喉道趋于闭合或因为泥质挤入造成的渗透率下降。而对于本地区裂缝性储层来说,基质一般较为致密,孔隙度、渗透率极低,其受压力而引起的孔隙度、渗透率性能改变甚为有限。由于压力的改变而引起的储层物性的改变,主要是储层裂缝的开启闭合决定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裂缝储层中渗透率随压力的变化尤为明显。有效应力变化速度越快,其对岩心渗透率的损害就越强。  相似文献   

18.
致密砂岩气藏储量丰富,因其低孔低渗、高毛细管力、高黏土矿物含量、孔喉细小、非均质严重等特点,导致其易受到敏感性损害。目前大多数敏感性评价研究针对常规中、低渗储层,对于致密砂岩气藏敏感性评价技术尚未成熟。文中以塔里木盆地B区块致密砂岩气藏为例,通过岩心流动实验,进行模拟地层条件下的高温高压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块高温高压敏感性具有弱速敏损害、中等偏强水敏损害、中等偏弱盐敏损害、中偏弱碱敏损害、弱酸敏损害、强应力敏感损害的特点。进一步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测试手段,分析了B区块致密气藏矿物类型、体积分数、形态及分布特征,剖析了敏感性的成因——储层敏感性矿物及微观孔喉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