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动机械传动系统起步过程中离合器的自适应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自动机械传动(AMT)及自动变速操纵系统(ASCS)中的关键技术(离合器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离合器的自适应控制策略.该策略不同于当前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它根据离合器输出轴转速和发动机转速与离合器输出轴转速差,得到理想离合器输出轴加速度,并通过控制离合器驱动机构的行程增量,使得实际离合器输出轴加速度和理想的相一致.该策略可实现起步过程中的自适应控制,满足驾驶员平稳、快捷的要求,同时具有所需输入信号少的特点,试验证明这一策略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对数螺旋线型面单向滚子离合器,进行了参数化设计的研究,提出了该型离合器参数化设计的一般原则,对其参数的设置进行了探讨;基于Pro/E的二次开发技术,编制了参数化的单向滚子离合器自动设计程序.该程序具有自动获取离合器参数、模型再生、自动生成工程图等功能,提高了产品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干式离合器自动控制策略.针对AMT系统离合器起步过程开展车辆动力学分析,将车辆当作质点研究起步过程车轮的受力情况以及力学变化趋势,其次研究不同温度下离合器操纵系统特性,最终提出基于模糊规则的干式离合器起步控制策略并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车辆起步电动离合器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军  金辉  陈慧岩 《兵工学报》2011,32(8):931-938
针对某越野车,开发了直流电机驱动的AMT离合器执行机构.建立了发动机模型、离合器模型以及传动系模型.通过对冲击度和滑磨功的分析,在车辆起步离合器慢接合阶段制定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和模糊PID的智能控制策略并建立了其仿真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对车辆起步离合器接合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对...  相似文献   

5.
湿式离合器摩擦副平均温升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湿式换挡离合器结合过程温升特性,基于集总参数法将离合器液压系统各元件简化为节点,建立了系统热阻网络模型与试验系统,研究获得了冷却润滑流量和转速差对离合器温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低摩擦热负荷下,离合器温升对冷却流量的改变不敏感;在中高摩擦热负荷下,冷却流量变化对离合器温升影响显著,但当冷却流量增大到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流量增加对离合器温升影响微弱;转速差与离合器结合油压影响摩擦热负荷强度;离合器温升表现为转速差的线性增长关系,在相同冷却润滑状态下,转速差每增加100 r/min,离合器温升增加8.05%. 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能较好反映离合器正常工况的温升特性。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越野车辆T.C.+AMT自动变速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其主离合器及其整车Simulink模型.以控制在换挡过程中主离合器的滑摩功和冲击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为准则,设计了在换挡过程中的主离合器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是合理的,从而为T.C.+AMT自动变速系统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变矩器闭锁离合器充油特性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对变矩器闭锁离合器结合过程进行了动态分析 ,以获得良好的结合品质为目标 ,提出了变矩器闭锁离合器充油特性的设计方法 ,编制了计算机程序 ,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  相似文献   

8.
不同位置卸压孔工作过程动态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离合器结合、分离整个过程中流量、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趋势.建立了较完善的离合器充、放油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台架试验对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对卸压孔位置不同的两个仿真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离合器片表面温度的测量与表面应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红外测温装置测量离合器片工作时的表面温度 .依据测得的某瞬时表面温度计算了离合器片的表面应力 .温度测量结果显示 ,片工作表面热负荷分布不均匀 .应力计算结果表明 ,片某些区域的瞬时应力值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  相似文献   

10.
以某电动汽车双离合器换挡执行机构的仿真模型为研究平台,研究了3种换挡控制策略下执行机构驱动转矩和换挡品质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执行机构换挡过程中,双离合器滑磨阶段,过大或者过小的驱动转矩会产生较差的换挡品质;双离合器的非滑磨阶段,较大的驱动转矩能够产生较好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1.
AMT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控制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重点对AMT关键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介绍;AMT的关键技术包括执行机构的设计、起步过程中离合器的控制、换挡过程的控制和发动机的控制;近年来,这些技术在国内已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在很多方面仍需要改善和提高;未来在我国发展和推广AMT技术具有很好的前景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of vehicle dynamics, the theoretical jerk characteristics of tracked vehicles at starting phase are expressed.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jerk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control parameters is carried out during main clutch engaging process of AMT vehicles in terms of acceleration measurement. The test results show jerk calculated from acceleration signal is convincing and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ubjective feeling of passengers. And the test results have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arting smoothness of AMT vehicles.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重型军用轮式车辆坡道起步的问题,提出了车辆坡道起步控制策略。通过对试验车辆坡道起步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合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提出了基于油门开度、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转速下降率来估算离合器传递转矩的思想,并确定了驻车制动释放的条件。在试验车辆AMT系统硬件条件的基础上,设计了离合器的控制策略并编写了控制软件。分别在不同坡道上进行了多次试验,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正确,可实施性强,能够很好地满足AMT重型军用轮式车辆在不同坡道上的起步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换挡冲击的产生原因,主要有机械、油路、电路三方面的故障原因引起的冲击和自身结构、工作原理引起的动力中断而产生的换挡冲击;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针对AMT换挡动力中断问题的研究进展及解决方案,大多数学者专家都是通过改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或者从控制策略上进行优化;最后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AMT换挡冲击控制策略的优化应从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的综合控制、采用模糊一神经网络控制、增强控制系统的软件功能以及采用高速运算器、电动执行器四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AMT的工作原理;基于AMT系统工作过程存在动力中断的问题,提出了车辆换挡过程中动力传动系一体化控制的策略.即在换档过程中,TCU通过计算向发动机发送转速转矩,请求并控制离合器接合量及接合分离速度,以提升AMT车辆的换档品质.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全电AMT车辆动力传动系一体化控制仿真系统模型,在国内某样车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仿真和试验结果都表明:基于动力传动系的协调控制能够有效地改善AMT车辆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TLAB/STATEFLOW的AMT控制策略仿真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描述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AMT)的工作过程, 包括离合器分离、接合过程, 分析了自动变速过程的混杂系统特征. 在Matlab/Simulink及Stateflow的基础上建立了面向控制算法的车辆机械式自动变速连续/离散混杂系统状态模型, 特别是分层次控制系统模型, 并着重介绍了制动工况与正常行驶工况直接切换的控制策略以及离合器结合状态的判断策略. 经过与实车试验的对比, 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得到了检验, 并进行了多种控制策略的对比. 应用这种快速原型技术对开发AMT控制策略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可以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7.
AMT产品起步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久前,国内第一款配备有AMT的汽车产品正式进入市场,对其控制策略和控制效果的深入研究对于AMT的自主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AMT起步过程离合器控制的基本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成熟AMT产品的基本控制策略,为今后AMT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