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提出了一种利用超高压电缆两端的故障录波数据进行故障测距的新方法,该方法比较充分地考虑了超高压电缆线路分布电容大的特点,利用递推法在算法上模拟实际线路的电压、电流分布,以提高定位精度.该方法不要求双端数据同步,不受线路两端系统阻抗和过渡电阻的影响,不存在伪根判别问题,易于实现.仿真结果显示这种算法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故障行波测距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的故障测距存在2个难点:电缆依频特性突出.波头不易准确捕提;线-缆接头处波阻抗不连续,行波发生反射,增加了故障点反射波识别的难度.分析了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不同区段故障时,连接点处的负序电流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的故障测距新方法.对确定的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于故障附加负序网络利用线路两端电气量推导线缆接头处的分布电流,藉此判断故障区段;此后,根据确定的线-缆长度所对应的行波折反射规律,剔除线缆接头处的反射波干扰:根据电流线模分量与零模分量模极大值的极性规律确定故障点反射波,实现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的单端故障测距.同时,揭示了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模量耦合现象与规律.大量电磁暂态仿真表明,不对称接地故障存在线模与零模耦合,该电缆一架空线混合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8.
9.
10.
分析了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故障后的行波的传播过程以及行波折、反射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35 kV及以上的高压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种行波原理相组合的故障测距方法。利用双端原理根据混合线路故障初始行波到达两端的时间差进行故障区段的选择,用单端原理进行初步故障测距,结合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侧的时间差由单端原理给出准确结果。本方法的优点在于得到的测距结果是单端测距原理的结果,消除了双端原理测距中混合线路长度误差及线路两侧准确时间同步问题对测距精度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测距准确性与可靠性。ATP仿真表明,所提出的混合线路组合行波故障测距方法是可行的,并且故障测距精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距离保护方法存在许多不足,提出了一种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新方法。该方法以同母线上任一“有限长”非故障线路作为参考线路,通过比较由故障线路暂态电流行波与该参考线路暂态电流行波形成的反向行波浪涌与其对应的正向行波浪涌的极性识别来自故障方向的行波浪涌,消除了来自参考线路的暂态行波浪涌的影响。通过电磁暂态分析软件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对各种故障情况进行正确的识别,而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2.
13.
对T形线路的故障测距.现有方法都是先判断故障支路,再将三端线路等效成双端线路进行测距.本文指出了在T节点附近短路,尤其是经高阻短路时,现有的测距方法由于无法正确判别故障支路而存在一定范围的测距死区.针对现有方法的上述缺陷,本文分别假设故障发生在某一支路,由假定正常的两段支路端的电压电流推算求得T节点电压和注入假定故障支路的电流,从而分别求得三个故障距离.经证明,求得的三个故障距离有且仅有一个在零和对应史路总长度之间.该距离就是真实的故障距离,故障发生在对应支路上.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先判断故障支路再故障定位的模式,无需事先判别故障支路即可测距.与传统方法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在T节点附近经高阻故障时无测距死区,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其测距精度理论上不受过渡电阻和故障类型影响,无需故障前数据,且对滤波无高要求.EMTP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测距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一种T形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T形线路的故障测距,现有方法都是先判断故障支路,再将3端线路等效成2端线路进行测距。但在T节点附近短路,尤其是经高阻短路时,现有的测距方法由于无法正确判别故障支路而存在一定范围的测距死区。针对上述缺陷,分别假设故障发生在某一支路,由假定正常的2段支路端的电压、电流推算求得T节点电压和注入假定故障支路的电流,从而分别求得3个故障距离。经证明,求得的3个故障距离有且仅有1个在0和对应支路总长度之间,该距离就是真实的故障距离,故障发生在对应支路上。该方法无需事先判别故障支路即可测距,在T节点附近经高阻故障时无测距死区。其测距精度理论上不受过渡电阻和故障类型影响,无需故障前数据,且对滤波无高要求。EMTP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测距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16.
17.
针对实际运行中线路电流互感器饱和或断线导致某一侧电流畸变或不可用,而无法实现故障定位,以及实际中线路两侧数据采样难以做到完全同步的情况,根据过渡阻抗的纯电阻性质,仅利用两侧电压和另一侧电流,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精度实用故障定位算法。该方法测距精度不受功角、故障初始时刻影响,较好地解决了电流互感器饱和或断线影响测距的问题;无需两侧数据采样完全同步,而且计算量小,无伪根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ATP-EMTP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测距精度高。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