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项目区和对照区对比的方法,以河北省平原中部衡水市农业灌溉节水项目区为例,分析农业节水灌溉对地下水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采取农业节水措施5a来,项目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已明显减缓,深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也得到了遏制。建议进一步研究提高井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依法加强地下水取用的源头管理,并继续加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新庄村节水灌溉工程,控制总灌溉面积为13.33 hm~2,地下水类型属松散岩类孔隙水,项目区农业用水主要以浅层地下水为主。从灌溉设计标准选择、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可供水量计算、需水量计算、水土资源平衡计算等方面,分析了项目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项目实施后,灌溉水源得到保证,灌溉输水渗漏损失减少,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引黄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利用引调外来水源替代部分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从而缓解深层地下水超采,逐步实现地下水开采的动态平衡,改善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冀州市引黄灌溉工程为例,对项目区农作物灌溉制度进行设计,计算了作物需水量及渠道蓄水量,分析了项目区水土资源平衡情况,对以引黄水作为灌溉水源的地表水灌溉工程的用水效率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密云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管灌、滴灌和渠道防渗等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节水效果显著.农业节水工程实施后减缓了地下水水位下降的速度,改善地下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和田间灌溉条件,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涵养了生态水源,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依据馆陶县世行节水灌溉项目和GEF海河项目的测定数据,对项目区和对照区的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在不同耕作方式下的ET值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在缺水区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采用节水灌溉、保水保墒等措施来有效减少ET值;减少水的无效蒸发,从而达到节约用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日益短缺,而传统农业需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节水灌溉迫在眉睫。近年山东省惠民县开展方田建设,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推广节水灌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由于当地耕地多,地下水偏咸,节水灌溉主要采用防渗渠道、低压管道两种方式。本文选取了当地两处采用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方田项目区(以下称防渗渠道项目区、低压管道项目  相似文献   

7.
探讨通过充分利用地上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科学选择高效节水灌溉形式,安装节水灌溉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农田灌溉实时动态监测和农业灌溉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天然水利用率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压少地下水开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大型喷灌工程的应用可节水增产,提高人们发展农业经济的积极性,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项目区农业向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工程建成正常运行节水增产发挥的效益是工程良性循环的关键.选取喷灌示范区重点研究喷灌对地下水、对田间灌水量、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水分生产率等进行典型分析,对喷灌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为大型喷灌工程良性发展提供支撑.同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项目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部分灌溉用井采用柴油发电机,利用效率不高,严重制约当地的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致富.本项目通过配套水利基础设施、改善田间作业条件和采用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对国营八家农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海河流域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地下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了面积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工程是遏制地下水超采态势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对该工程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方法】基于历史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全面评价了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工程的实施现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DID),深入分析了该工程对压采地下水和农业产出的影响,系统提出了该工程面临的挑战。【结果】结果表明:(1)2014—2022年间,河北省陆续完成了适宜区域的工程建设,通过将纯井灌区改造成渠灌区或井渠双灌区75.87万hm2,直接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12.68亿m3。(2)工程降低了项目区农业灌溉成本和劳动力投入,提高了种粮积极性,使县级层面的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70万t,农业增加值增加1.0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加1.59亿元;(3)尽管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工程在压采地下水和促进农业产出方面具有显著成效,但其可持续性面临多方面挑战,突出表现为地表水源短缺、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地表水水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结论】下一步需完善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加大监管力度以及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