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AUV回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当前AUV技术的发展形势及应用领域阐述了AUV回收的背景及意义,介绍了国内外AUV回收技术现状,并主要针对最新的自主回收技术,分析了其相关力学、控制以及导航等关键领域中的技术难点和理论方法,概括了相应的解决思路,探讨了AUV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谷军  佘湖清 《鱼雷技术》2008,16(3):13-16
航行试验雷是水雷重要雷种之一,是对应于战用航行水雷研究的模型体,而回收显示技术又是航行试验雷尤为重要的一门技术。本文基于对回收显示技术的重要性和国内外航行试验雷常用回收方式的分析,结合项目需要,提出了一种回收显示系统技术,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分系统的作用,重点论述了系统的动作机理与工作过程,并从大水深下抛配重雷头回收负浮力航行试验雷、运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显示方式、以及有效提高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对本技术的创新性给予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磁轨道炮超高速弹丸软回收技术难题,基于水下弹丸设计理论,介绍了弹丸软回收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低密度流体的超高速弹丸分段回收设计方案,给出了回收段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案例,在阻力系数C_D=0.086的基础上,给出了初速2 500 m/s、最大过载不超过20 000 g的铝质弹丸的软回收技术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设计的软回收技术方案,可在35 m的距离内,通过尘雾段、泡沫段、静水段和浸水纤维段4段回收装置,实现弹丸的可靠回收。  相似文献   

4.
科研靶试中空空导弹回收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蓬蓬  张磊鸣 《航空兵器》2006,(5):57-60,64
对空空导弹回收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回收系统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空空导弹的回收特点,计算了相关参数,提出弹射抛伞和引导抛伞两种较为可行的空空导弹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氧化铝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的基体铝合金进行回收,可降低复合材料的成本,增强资源利用率。试验利用铝合金精炼原理,采用自行研制的复合材料回收剂,开展复合材料废料的回收技术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回收剂对复合材料的基体有较高的回收率,回收率达到86.7%。该项技术解决了复合材料的循环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发展并试验证明了从洲际弹道式导弹再入条件下软回收高弹道系数再入飞行器的一种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采用本文叙述的质量抛投、降落伞回收技术软回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再入飞行器。另外两个不同设计的再入飞行器现在正在进行加工和装配,为飞行试验作准备。一种能从更严重的环境中回收再入飞行器的回收技术,现正在进行分析与地面试验,计划在两年内进行飞行试验。本文介绍所有这些飞行器,并摘要介绍飞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王冠  卫宁  郭育 《兵工学报》2023,(S2):199-208
基于美军两栖攻击舰舰载反潜直升机收放过程的技术发展趋势,对其相关方案和流程进行分析,围绕美军两栖攻击舰的收放过程技术展开,研究LHA和LHD两种类型两栖攻击舰的舰载直升机离舰起飞、登舰回收以及应急回收登舰的多项方案,挖掘美军舰载反潜直升机自主适用性技术,提炼出离舰起飞、回收、应急回收方法与航线。研究结果表明:“美军舰载直升机离舰起飞方案Ⅰ、Ⅱ、Ⅲ”在100 000架次的离舰仿真,无论飞行条件是目视飞行天气条件下,还是仪表飞行天气条件下,离舰起飞故障率均能控制在10■以下,事故平均发生率基本为5■;“美军舰载直升机回收方案Ⅰ、Ⅱ、Ⅲ”在100 000架次的离舰仿真,回收过程故障率均能控制在25■以下;其中回收方案Ⅰ回收过程故障率均能控制在5■以,回收方案Ⅱ回收过程故障率均能控制在15■以下,回收方案Ⅲ回收过程故障率均能控制在20■以下;应急回收方案回收过程故障率均能控制在25■以下。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UUV的布放回收工作对UUV自身安全及作业能力的重要性。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水面舰艇布放回收系统的演变趋势,概述了各种布放回收系统的动作原理、过程优缺点和使用要求,指出了UUV布放回收技术的发展方向,探讨了水面布放回收UUV的关键技术。介绍了潜艇布放回收AUV的3种方式以及优缺点分析;提出了集成化设计的思想以及UUV应设计标准制式或系列化的自动对接定位装置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关于运载火箭,公众除了关注大推力和可靠性外,还应关注一项技术——回收箭体技术。在今年4月24日的"中国航天日"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就表示火箭回收再利用是一个趋势。作为航天大国,中国探索重复可回收利用火箭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还应有紧迫感。因为在这方面,美国已取得实质性成果,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先后在陆上、海上成功回收"猎鹰-9"号火箭的第一级。而在"猎鹰-9"号之前,美国另一家公司——蓝色起源公司也成功地回收了"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火箭。此外,欧洲、日本甚至印度都在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国外小型舰载固定翼无人机装备回收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外典型小型舰载固定翼无人机装备概况入手,介绍了装备发展历程中各型无人机采用的回收技术,最后将各种回收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自主水下航行器回收过程中螺旋桨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晓旭  张正栋 《兵工学报》2017,38(6):1154-1160
在自主水下航行器 (AUV) 水下回收过程中,螺旋桨的推力特性对AUV的稳定性控制及安全性能等影响非常明显。主要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采用多块混合网格技术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对AUV在不同回收工况下的螺旋桨推力特性展开数值模拟。建立AUV及螺旋桨的三维几何模型;基于多块混合网格方法对计算域进行空间离散,同时采用动网格技术实现螺旋桨与回收管的相对运动及自身旋转运动;利用有限体积法展开数值计算。基于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及数值无关性测试,表明所使用的多块混合网格方法能够对AUV回收过程螺旋桨推力特性进行准确计算,为AUV水下回收过程的控制及安全性能评估能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陶琨  王寅 《兵工自动化》2013,32(7):80-82
为了提高小型无人机回收的经济性和有效性,提出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小型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导航系统。分析了撞线回收技术,对现有的目标实时跟踪法进行改进,通过采用基于模块匹配的改进算法实现对无人机目标的在线跟踪,使其能够对尺寸和外形都有较大变化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在线跟踪,并通过仿真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跟踪算法跟踪速率可以达到15~25 Hz,能够实时解算其空间位置,准确地跟踪无人机目标,基本满足导航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有机结合优化方法,提出一种助推器模拟件绕点圆周运动与转动飞行姿态控制技术,实现了助推器分离飞行姿态模拟控制,为大型助推器竖直分离回收系统性能考核提供方法。助推器分离飞行姿态地面模拟系统运动轨迹仿真结果与试验测量数据一致性较好,验证本飞行姿态模拟技术的可行性。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新一代运载火箭助推器分离试验设计,可为未来重型运载火箭助推器分离回收技术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子级垂直回收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制导、导航与控制(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GNC)技术.瞄准未来的组合体回收模式,结合现阶段发动机、着陆支架等环节的性能和特点,全面分析了返回过程中最关键的垂直着陆段对控制系统的需求和约束条件,研究了一种针对垂直着陆段的GNC技术,包含高精度导航算法、...  相似文献   

15.
中小型战术型固定翼无人机在野战态势感知、海上情报侦察等的应用日益广泛,而精确回收是该类型无人机实现舰上应用、车载应用等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中小型无人机精确回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从专利方案、工程应用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回收方案的优缺点,并对包括可控吸能缓冲、轻量化捕获机构、末端精确引导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报废弹药处理向着经济、绿色、高效和安全方向发展,简述了弹药报废失效的原因及危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报废弹药处理技术发展概况,综述了报废弹药拆卸、倒空和销毁相关技术和装备的发展现状。基于此,认为报废弹药处理自动化作业水平不高、销毁方式相对粗放和回收利用手段单一,造成目前人员安全风险增加、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研发新型自动化销毁装备、创新销毁处理技术和积极开发回收利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超高初速炮弹回收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的回收实验装置来回收此类炮弹。该回收装置的介质为空气与水的混合体,通过向水中加入空气形成大量液泡,使得液泡具有可压缩性,利用液泡的可压缩性以及液体的阻尼特性,既可以实现降低高速弹丸的速度,又可以保证不对弹丸结构产生损伤。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利用CFD技术进行仿真,得到炮弹最终减速情况,在满足要求安全过载的情况下,得出弹丸回收过程的速度、加速度以及压力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在8.6 m长的回收装置中,可以将初速为1 000 m/s的弹丸在最大过载不超过20 000 g的情况下,最终速度减为0 m/s.最后通过对仿真结果与试验验证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趋势以及量级都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从伞降回收、垂直返回、带翼飞回和升力体式等类型分析了国外典型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现状;然后从技术难度、对总体设计体系的影响、运载能力损失、对主发动机的技术要求、回收过程复杂性等方面对各技术途径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并概述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开展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经济性分析;最后对未来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发展进行展望。重复使用是运载火箭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国还需大力发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未来还将走向天地往返+重复使用空间运输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侵彻战斗部装药抗过载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炸药选择、装药结构及装药工艺出发,研究了大、中型侵彻战斗部的装药抗过载技术.针对安定性试验中出现的故障,通过对强度靶与多层靶试验对比分析、回收残药性能检测、补充炸药脉冲冲击感度试验、试验回收弹体CT检测以及对回收惰性弹体的剖析,对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定位,并对装药的结构和丁艺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药弹体通过了安定性试验.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无人机空中回收过程中的导航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深度学习进行目标检测并配合双目视觉进行位姿 估计的技术。设计空中回收视觉导航系统,通过改进原有目标检测算法YOLOv3 框架提高回收过程中的检测精度和 速度;通过双目视觉系统对特征点进行3 维位姿解算,返回无人机和回收锥套中心相对位置信息。实验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检测算法平均精度比YOLOv3 提高了3.2%,检测速度提高到73 FPS,检测速度明显提升;双目视觉算法 的位姿解算精确度高,两者同时满足导航系统精确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