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解法处理含氰镀铜废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电解法处理含氰废水的原理,利用实际含氰镀铜废液和自行设计的新型电解槽,探讨了各种因素对脱氰效果的影响。在实验的基础上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电解的最佳条件为:t=12min,I=2.5A,废水中加盐量18g/l,絮凝剂添加量100mg/l,废水从原来含氰化物25.mg/l,含铜量35.mg/l,降为含氰0.14mg/l,含铜0.42mg/l,去除率分别为99.44%和98.8%,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氰化物是一种剧毒化学品,各国在制定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中,都对废水中氰化物的含量做了严格的规定,我国规定工业外排废水中氰根(CN~-)浓度不许超过0.5mg/L,为了保护环境不受氰的污染,已经发明了许多处理合氰废水的方法.但由于黄金矿山选矿厂的废水流量大,氰浓度高,到目前为止,合适的处理方法还很少,使用较多的是酸化回收法和碱性氯化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甘肃某金矿含氰贫液特点,分别采用因科法和碱氯法处理,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因科法去除氰化物效果较好,在含氰贫液p H值11、焦亚硫酸钠用量1 800 mg/L、不充气搅拌1.5 h条件下,处理后贫液中总氰化合物质量浓度由79.59 mg/L降至0.47 mg/L,低于国家废水排放标准规定的0.5 mg/L,处理后尾渣毒性浸出指标均达到国家尾矿库处置污染控制要求。含氰贫液循环利用于浸出流程不影响金的浸出。  相似文献   

4.
国外信息     
《黄金》2012,(1):62
斜生栅藻对含氰废水的生物降解生物法处理矿石选冶过程中产生的含氰废水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可行的工艺。一些藻类可以把氰化物作为它们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从而有效地降解氰化物。用斜生栅藻可降解含氰废水。废水取自金矿石选冶过程中的含氰废液,氰的质量浓度为77.9 mg/L。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77 h内斜生栅藻  相似文献   

5.
邵启慧 《江苏冶金》1991,19(2):54-55
淮阴市冶金工业公司焦化厂生化酚脱工段,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焦炉排出的含有酚、氰有毒物质的剩余氨水,从而保证外排废水含酚<0.5mg/l,氰化物<0.5mg/l,达到国家规定的废水外排标准。6年来,生化工段共处理废水44万多吨,脱酚率平均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氰渣无害化处理技术中工艺水净化破氰的技术难题,某黄金冶炼公司针对氰渣无害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含氰废水的特点,利用"一步沉降一步氧化"的方法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中的总氰及硫氰。试验分两步:第一步确定五水硫酸铜的用量为5 g/L,此时pH=7,硫氰根离子未检出,满足第一步除硫氰根的要求;第二步确定双氧水的用量为70 mL/L,反应时间以反应过程中出现红褐色沉淀为终点指示。经此工艺处理后的高浓度含氰废水由初始总氰含量1 074.67 mg/L、硫氰含量3 367.98 mg/L,下降至总氰含量2 mg/L、硫氰含量未检出的标准,总氰处理率99.81%,硫氰处理率100%,可满足企业破氰工艺循环用水。  相似文献   

7.
根据某黄金选冶厂含氰废水性质和实验室试验条件,确定催化氧化电解-芬顿络合沉淀-生化氧化联合处理新工艺的最佳参数,并进行高浓度含氰废水的半工业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上是可行的,处理后废水中总氰化合物、COD分别低于0.5 mg/L和50 mg/L,且可回收废水中有价金属铜、金和银。该工艺是一种无二次污染的节能、绿色、环境友好的含氰废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费运良  兰馨辉  高飞翔  王莹  刘强 《黄金》2020,41(1):78-81
针对某黄金矿山低浓度含氰废水开展氰化物去除试验研究,分别考察过氧化氢氧化法、亚铁盐沉淀法、因科法和生物氧化液法处理效果。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能将总氰化合物处理至0. 5 mg/L以下,其中生物氧化液法不产生药剂成本,亚铁盐沉淀法药剂成本仅为0. 10元/m^3。从工艺可行性方面考虑,生物氧化液法需要控制溶液pH值为6,不易实现,推荐采用亚铁盐沉淀法。生物氧化液法为矿山企业处理低浓度含氰废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金矿山含氰废水污染物种类多,处理难度大,采用“MVR—氯碱深度破氰—反渗透”联合工艺对浮选废水、混合废水2种废水进行中试试验,并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实现废水中铜、铅、砷、汞等的达标去除,总氰化合物降至0.1 mg/L左右,COD降至40 mg/L以下,氨氮降至2 mg/L以下;直接处理成本较低,仅为57.90元/m3。项目的成功实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黄金矿山含氰废水处理工艺,且成本低,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采用膜吸收法处理黄金冶炼含氰废水,考察了膜吸收装置处理氰化物废水可达到的最低氰化物质量浓度,以及废水流量、初始HCN质量浓度和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对除氰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吸收法可将废水中氰化物质量浓度由1 000 mg/L降至低于0.5 mg/L,传质系数为0.53×10~(-5)m/s;废水流量越大,间歇操作单位时间除氰速率越快,而连续操作单级去除率下降;初始HCN质量浓度降低,单级去除率降低,但都在90%以上,且最高可达95%以上;吸收液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对除氰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自一九八一年用酸化回收法处理含氰废水的工艺装置投入运行到现在,已有四年多时间了,在此期间,人们对酸化回收法在黄金矿山的应用,各抒己见,褒贬不一.下面根据酸化回收法处理含氰废水的实际情况,谈一谈我们的看法.采用浮选—氰化工艺提金的矿山、其贫液组成大致如下(单位mg/1),见表1.  相似文献   

12.
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氰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巩春龙  杜淑芬  张微 《黄金》2007,28(2):51-52
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含氰废水的处理,使废水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在试验研究过程中,使用LSD-263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其饱和吸附容量为12.08mg/ml湿树脂;处理后废水中总氰质量浓度可降至1.04mg/L,铜质量浓度可降至0.29mg/L;饱和树脂氰洗脱率为90.32%,铜洗脱率为81.80%,可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3.
全泥氰化炭浆提金工艺含氰尾矿处理技术改造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峰  焦国华 《黄金》2003,24(9):42-45
介绍了一种全泥氰化炭浆提金工艺含氰尾矿处理技术新工艺方法。该方法基于采用压滤机将含氰尾矿浆压滤进行固液分离,滤饼送至尾矿库堆放,滤液用锌粉置换回收金、银;置换后的尾液采用酸化中和法处理。回收重金属离子,含氰废水返回流程利用。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不但综合回收尾液中的金、银、铜等有价元素,实现了含氰废水闭路循环。而且节约了处理成本。解决了尾渣的堆放难题和环境污染,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某矿山采用碱性氯化法对氰化尾浆进行处理,该法漂白粉耗量大且氰化物去除不稳定。本文根据该矿山的现场工艺,采用加压氧化车间产生的酸化溢流液对该矿山氰化尾浆进行预处理,并优化了初始pH、反应时间、药剂用量等参数条件。在酸化溢流液预处理pH=9,不额外补加铜离子,W(Na_2SO_3):W(CN_T)=8:1,反应时间60 min条件下,总氰和游离氰根的去除效果最好,总氰去除率为99.74%,游离氰根去除率为99.85%,处理后的废水含总氰0.28 mg/L,含游离氰根0. 14 mg/L,符合《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943—2018)》要求,并且消耗了酸化溢流液,降低了酸化溢流液中和石灰成本,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某黄金冶炼企业含氰废水中(亚)铁氰络合物、铜氰络合物质量浓度分别约为1 500 mg/L、510 mg/L,原处理工艺成本高,铜氰络合物与(亚)铁氰络合物不能有效分离。试验采用亚铁盐沉淀法-酸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联合工艺对该废水进行处理,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该联合工艺有效去除氰化物的同时,实现了(亚)铁氰络合物和铜氰络合物的高效分离,且有价金属铜以沉淀形式回收。处理后废水中总氰化合物质量浓度低于50 mg/L,铜离子质量浓度低于50 mg/L,达到工艺回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1967年,我厂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甲酯)和氰化钠先后投入生产,产生大量含氰污水(CN~-含量经常超过国家饮水标准1~7倍),随全厂废水排出厂外,造成水源的污染。我们曾用硫酸亚铁、多硫化钠、硫代硫酸钠、空气吹除法处理含氰污水,也曾用次氯酸钙、次氯酸钠做了试验,但其结果距国家排放标准仍差很远,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针对这种情况,甲酯车间的广大职工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指示,把解决含氰废水的放排问  相似文献   

17.
国外某金矿金精矿浸出过程产生的含氰废水采用七水合硫酸亚铁法处理后可直接返回浮选生产,对浮选指标影响小。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即七水合硫酸亚铁调节废水pH值至5.5~6.5,用量1.5~1.7 kg/m~3,充气搅拌处理6 h,处理后溶液中无游离CN~-。处理后溶液回水返回浮选闭路试验获得金精矿金品位16.04 g/t、金回收率96.64%,浮选指标与清水浮选闭路试验指标相近。处理后溶液利用焦亚硫酸钠去除总氰化物,焦亚硫酸钠加入量0.5~1.5 kg/m~3,石灰调节pH值7~9,充气搅拌处理6 h,试验可将总氰化物质量浓度降至0.3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8.
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采用湿法提纯金泥的企业处理含氰化物的废水,采用氯化法提纯金泥中的黄金,由于金泥含有大量氰化物,在预浸工序产生的废水中氰化物含量达到2 000 mg/L 左右。国家规定排放废水中含有的氰化物浓度不得超过0.5 mg/L,本企业要求排放废水中氰化物的浓度不得超过0.04 mg/L,预浸产生的废水必须经过脱氰化处理才能排放。经过实际研究,结合精炼厂现有工艺设备,采用酸性氯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相结合来脱出废水中的氰化物,经过处理的废水总氰含量低于0.04 mg/L,达到排放标准,最后排入焦家金矿选厂。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处理含氰废水。研究了两种不同材料对含氰废水中游离CN-、铜氰配合物、锌氰配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和离子交换树脂相比,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对含氰废水中的主要成分铜氰配合物、锌氰配合物具有快的吸附速度和大的吸附容量,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含氰废水处理材料。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金矿遗留含氰废水中氰化物严重超标,采用简便高效的碱性氯化法对该废水进行处理,选用二氯异氰尿酸钠作为氯系氧化物。28 d的间歇运行结果表明:1 250 m~3含氰废水的氰化物浓度从88. 97 mg/L减少至0. 368 mg/L,去除率为99. 6%,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的要求,消除了遗留废水对周边生态环境及人们生命健康的威胁;随着废水中氰化物浓度的减少,二氯异氰尿酸钠的实际投加量与理论计算量的比值逐渐增大;废水的余氯浓度对处理效果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