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是亦舒小说中大部分女性形象的最显著特征。他们在经济方面,是独立的;在人格方面,是自主的;在爱情方面,是主动的。她们紧紧把握着自己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千年以来,微型小说的理论研究又有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本位话语和本体意识的确立;宏观把握和体系意识的加强;由单一到丰富,研究角度的多元化;等等,都昭示着“微型小说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凸显强烈生态忧患意识的生态微型小说的出现,为方兴未艾的微型小说走出了一条健康的“绿色通道“:揭示现代社会文明的进程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谴责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野蛮行径,呼吁人们善待自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渲染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唱响生态保护的赞歌;展示资源匮乏的苦痛与无奈,讴歌节约能源、保护地球资源的善举,为可持续发展推波助澜.微型小说应该成为环境文学的轻骑兵,应高扬生态的旗帜,树立生态伦理信念,不仅洞察当今困扰人类的生态危机的严重局势,而且为解决这一危机积极地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4.
"小说"最初并不是一个稳固的概念,而是一种价值判断,指理论价值低的学说。在《汉书.艺文志》中,"小说"仍然延续了先秦的这种价值上的判断,用以指方士们为了谋取利禄而依托古人所作的"鄙薄"、"价值低"的作品。同时,方士们的这些作品还被列为诸子十家中的一家,这实际上也就增强了对"小说"在文体上的判断,使得"小说"作为一个文体概念稳固下来了。《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是价值判断和文体判断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小说有大量的以"作坊"为题材的小说,生成了一种"作坊情结"。"作坊情结"是作家对以"作坊"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既爱又恨、既不舍又无奈的复杂感情。20世纪末,文坛热衷于写"作坊小说"的作家很多,其中"作坊情结"之深且达到痴迷地步的当推汪曾祺。他的"作坊小说"大致可以分为对技艺超群的劳动者的赞美与同情、对人性的阴暗面的揭露和批判、对"作坊"的怀恋与不舍三类。从传统文化影响、时代文学影响、精英文学影响和民间文化影响四个方面探究了汪曾祺小说"作坊情结"的深层原因,认为他的这类小说对当代文学和民俗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庸小说轰动了整个华人世界,这是不可忽视的流行现象。20世纪80年代金庸小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进入大陆,并于90年代末达到高潮。进入21世纪,"金庸热"仍在持续。主要就金庸小说中所体现出的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以及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结合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金庸小说中的"寻根"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与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回到古希腊"意识的相似处。  相似文献   

7.
现代作家在融合宗教文化与现实人生的思考中有一个比较集中、突出的命题--对苦难的认同与超越.林语堂的人生观与他对宗教文化思想的体认有直接的重要关联,他认同苦难,将苦难视为不可避免,并努力寻求超越苦难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巫术是神怪小说情节构建甚至整部作品创作构思的原发点和内在动力,它为神怪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神秘的母题和原型。巫术小说的叙述逻辑一般遵循禁忌-禳解和交感巫术原理。  相似文献   

9.
对女性悲剧性的命运,苏童注重从女性自身的问题中探寻根源。人身依附意识是女性悲剧命运根源的交出表现。自轻自贱是女性依附男人的主观潜意识表征;女性间的自相残害是依附意识的曲折和激烈的反映。依附男人的实质是对金钱的依附,女性经济自立才能人格独立;文化视野的局限也是女性走不出依附男人怪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南昌水专学报》2015,(5):66-70
华裔美国小说中男性失语现象是他们在美国痛苦生活的真实写照,美国白人文化和白人主流社会的压抑、美国白人对华人的歧视政策、中国封建社会父权制思想的影响、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呼声等都是华裔男性失语的重要原因。华裔男性要恢复其主体地位,必须增强华裔族群的凝聚力,同时要警惕美国主流文化的同化。  相似文献   

11.
杜鹏程的中、短篇小说,主要是以铁路建设为题材。论从题材入手,着重分析了其作品的主题、人物及艺术特色,比较恰切地评价了杜鹏程对中国当代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咏史诗古已有之,至唐代杜牧遂成蔚然大观。杜牧的咏史诗,将精辟的史论融入到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善于采用翻案的手段,标新立异,放言高论,提出与传统观点相对立的新颖独到的见解。不但脍炙人口,而且对史论式七绝咏史诗体的确立和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学在唐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杜甫诗对于中国古典诗学的影响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至今日仍旧对中国诗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对于杜诗研究,南宋以来就流传一种说法——千家注杜,历代学者对杜诗倾注的心血之大没有哪个诗人可以媲美。本文从史学、诗法以及儒学三个方面入手,试图探讨杜甫诗在这三个方面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杜诗"诗酒"与"诗筵"角度入手进行研读与赏析,发现杜诗里不但有一股浓烈的酒香,还有许多美食的描述和记录。为此,笔者在研读杜诗的基础上,以唐时御席、华筵以及民间清宴、家宴等席谱为线索,并根据西蜀饮食文化特色和古今宴席特点,与川中有名川菜烹饪大师合作,再现杜诗中当年的美味佳肴,最终探索与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杜甫诗宴"。  相似文献   

15.
考证了杜甫与房琯布衣之交的可能性,考论了杜甫去成都赴梓州的原因;考证了杜甫入严武幕府的具体时间;对杜甫离蜀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理解和推测。  相似文献   

16.
"林译小说"是近代翻译文学的开始,为现代中国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真正开端."林译小说"开拓了中国文学的视野,发现了西方文学这个"新大陆",使中国文学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受到了震动.自此,中国文学通过借鉴、交流而自觉地加入到了世界文学的总体格局之中,启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杜甫酷爱《世说新语》,杜诗中多处使用《世说新语》中事典。杜诗用《世说新语》事典方式多样,多用于描写景物,叙述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感。杜诗善于叙事和语言精警的特点显然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就《诗经》的研究史而言,崔述《读风偶识》的问世,打破了传统的汉学、宋学、古文、今文并行的格局,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他倡导的大胆质疑、大胆刨新的学术精神以及关于《诗经》的学术见解。对其后的整个学术界都有指导意义。崔述对《诗经》研究从经学向文学的复归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象征主义作为新兴的文学思潮,在现代文坛上引起极大的争论。作为对现代中国的文学秩序的总结,这一时期的“文学概论”著作对象征主义等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宣传和引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象征主义”从最开始被提上文学理论史的日程并被合理定位,到后来被边缘化的历程,是以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取代了现代文学之家的个性的历程,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马列主义大一统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