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绍了文明寨油田卫7块明159井组微生物驱先导试验进行室内评价研究的成果。通过菌种在注入水中的定向驯化、微生物适应性评价试验及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优选出了适合该油藏条件的微生物菌种、评价了高含水期该菌种的驱油效果,为在该区块开展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罗家油田罗801块微生物驱矿场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胜利油区罗家油田罗 80 1块产量递减快的开发状况 ,进行了微生物强化水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结合油藏特点及地层流体物性 ,从菌种选择、适应性评价、注入时机、模拟驱油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室内研究 ,确定了现场试验方案。现场实施后取得了明显降水增油效果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2 .36× 10 4t,区块开发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源微生物驱在大港高温稠油油田的现场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源微生物采油不存在菌种适应性、变异退化等问题,减少了菌种的发酵、注入等操作程序,工艺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应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可以改善油藏条件,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2001~2004年,在大港孔店油田北区块应用了营养物水驱生物技术.根据油藏地质和工程、开发状况及生化参数分析结果,确定了注入混气营养物激活本源微生物生长来提高采收率试验方案.对流体的理化参数监测以及生产动态跟踪和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是成功的,油藏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流体性质明显改善.现场试验期间,累计增油17 866 t.  相似文献   

4.
在油田采出液中筛选的菌种,通过菌种生长、繁殖和代谢规律的研究,确定了菌种适宜的生长条件,并对菌种的调剖性能进行了室内研究。在此基础上,2004年在北二西开展了2口井聚驱后微生物调剖矿场试验,试验后取得了较好效果,菌种与油层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注水井吸水剖面得到较好改善,剖面有效期超过10个月;周围采油井见到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为探索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驱油技术在文明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针对文明寨复杂小断块油田的开发现状和地质条件,选卫7块明159井组对微生物驱油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用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筛选出的耐温耐盐菌种,开展了注入水和地层水的微生物学特征分析、试验菌液的微生物适应性评价和微生物驱物理模拟试验研究,确定了微生物菌液的注入量及浓度,制定了施工方案。微生物驱现场试验已增产原油1695t。表明微生物驱油能够起到强化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驱油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发展有近 4 0年的历史 ,迄今为止统计的微生物驱油矿场试验共计 2 8项 (有数据资料记载的 )。主要分三类 ,一是微生物增效水驱 ;二是激活油藏微生物驱 ;三是微生物调剖驱油。微生物驱油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驱油作用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2 )微生物驱油使用的菌种为人工筛选的天然菌种 ,没有使用人工诱变或基因重组的菌种。菌种主要有产气菌、产酸菌、烃氧化菌、调剖菌、产生物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菌等 ,其中驱油效果最好的是产表面活性剂菌和产聚合物菌。( 3)现场试验应用的菌种存在着效能不高、性状…  相似文献   

7.
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微生物驱先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安塞特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有针对性地应用微生物驱油技术,经室内研究和评价确定合理注入方案,开展矿场先导试验,试验井组含水上升率得到控制,综合递减率下降,试验取得成功,成为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田微生物驱油成功应用的先例。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项技术。主要介绍了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地层压力不足、注入能力低下的问题进行的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研究,包括微生物菌种筛选、菌种分类、菌种性能评价等室内技术研究,微生物中试发酵工艺、注入工艺和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综合评价现场试验效果,表明微生物驱油技术能够降低注入压力、提高油井产量、有效提高石油采收率,是延长油田低孔/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靖安油田ZJ2区延9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导致含水上升矛盾日趋突出,产量递减呈加大趋势,开发难度加大,为此开展了生化二元驱室内研究。研究表明,将缓释营养剂和微生物驱剂交替注入油藏后,建立新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室内试验在67株菌种中筛选出产生物聚合物菌最优的LY#1菌与缓释营养剂复配后得到CQ-CYJⅠ,通过物模调堵试验测得堵塞率可以达到79.04%;将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最优的LY#4菌与激活剂CQ-3复配后得到CQ-CYJⅡ,该体系各项指标最优。生化二元驱技术应用于柳29-47、柳27-47和柳28-48这3个井组,现场试验后发现措施后油水井累计增油5400t,投入产出比为1∶1.62,优选的配方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驱油机理,根据文中油田地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各区块间油物性,地层温度,地层压力,流体性质都存在很大差异的特点,进行了微生物菌种筛选,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只要菌种筛选合适,文中油田适合采用微生物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胡庆油田应用微生物降粘采油技术,在室内进行了微生物繁殖能力、耐温性和降粘效果评价实验;在现场试验采用挤入地层法,对典型井的原油性质及微生物活性、原油组分及油井示功图进行了监测及分析.从应用效果来看,微生物降粘采油技术是一套有效的油田增产手段,但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适应性,不同的油藏条件要有一套不同的菌种筛选、施工工艺和效果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驱油矿场试验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正理庄油田沙一段油层非质性严重,层间隙层较小,常规调剖效果较差的特点,对微生物驱油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微生物注入井并制定了整体方案,矿场试验表明,微生物驱油之后与之前相比,产量自然递减下降了3.7%,日产油量上升了14t/d,综合含水下降了3.1%,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引入微生物生长促进因子,形成一种新型激活剂体系。当新型激活剂体系中微生物生长促进因子RPOS-12质量分数为0.05%时,激活后内源微生物数量大于8.8×10~8个/mL,同时提高了两种功能菌的含量,即乳化菌由10~4个/mL提高至10~6个/mL、产脂肽菌由10~3个/mL提高至10~4个/mL。该体系激活后对柴油乳化指数达到100%、原油降黏率达到95.79%,洗油效率达到95.07%,一维物模实验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17.7%。现场试验表明,试验区单井产油量由4.3t/d升至8.1t/d,含水率从95%下降到86.5%,6个月4口井累增油量1 639t。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历经二十多年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机理研究取得深入认识,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微生物界面趋向性、嗜烃乳化、界面润湿改性等主导驱油机理认识更加深入,并实现了量化表征,为菌种(群)改造和调控指明了方向;建立系统的油藏菌群结构分子生物学分析、采油功能菌激活调控、三维物理模拟驱油等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微生物驱油效果,开展了施工因素对微生物强化采油效果影响的物理模拟试验。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将注入方式、注入量、关井时间及重新开井时的微生物驱替速度分3个水平进行微生物驱替试验。驱替试验按在水驱之后注入微生物关井一段时间、再利用微生物发酵液驱替的顺序进行。评价各因素在不同水平组合下的采收率,从而优选出各因素最佳水平。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的驱替试验结果优化,采用无机培养基和接种活化的菌液按照1:1的段塞注入方式,注入量为0.6倍孔隙体积,关井2 d,重新开井时的驱替速度为3倍孔隙体积/h时微生物强化采油效果最佳,这一最优组合方式在水驱产水率达到95%的基础上,采收率可以进一步提高近32百分点。这表明微生物注入方式等施工参数对微生物强化采油效果有较大影响,在实际施工中应先进行参数优化,以取得最佳强化采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安塞油藏环境中分离到两种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优良驱油菌株,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DN001和枯草芽孢杆菌DN002. 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评价了驱油微生物及其复合菌株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能力、对原油的乳化性能以及对当地油藏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复合菌株发酵液可将水的表面张力从72 mN/m降低到25.1 mN/m,并且发酵液的油水界面活性较高,平衡界面张力为0.954 3 mN/m.筛选的微生物菌体在安塞油田油藏环境中可大量繁殖。室内驱油模拟实验表明,经复合微生物驱替作用后,采收率可提高17.38%,说明筛选的菌株驱油性能较强,微生物驱油室内评价结果为其在安塞油藏现场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SL-1(简称SL-1)菌是从油藏环境中分离获得的一种嗜烃乳化功能菌,烃类乳化能力强,适宜生长温度为65~70℃.利用微观可视模型和岩心填砂模型,对该菌进行了多孔介质中的生长分布规律及驱油机理研究.结果 表明,高温高压油藏环境下,与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18.
依据吉林油田微生物驱的工艺要求,研制了橇装微生物驱成套设备。这种专用设备实现了功能模块化,解决了3泵并联多种介质比例喂入、多泵恒压闭环控制、井组同时多井注入等技术难题,提高了微生物驱现场注入能力。介绍了设备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以及现场应用情况,总结了其关键技术特点,并指明了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性直接影响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实施效果,摇瓶培养及一维物理模拟实验手段无法真实模拟微生物动态驱替过程。利用三维物理模拟实验体系,开展了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内源微生物群落生长代谢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多孔介质对激活剂的滞留和吸附作用,三维模拟动态驱替体系中内源微生物群落激活剂消耗C∶N∶P比传统微生物培养的比例低,而且不同生长阶段的组分消耗比例不同;模拟油藏环境的动态驱替体系中,内源微生物群落生长代谢呈现出与传统微生物培养相似的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但生长周期明显延长。内源微生物群落生长代谢规律与生产动态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生长延滞期含水无明显变化,对数生长和稳定期含水快速降低,进入衰亡期后驱替效率快速降低,该认识与现场产出液微生物浓度与生产动态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长庆油田塞169低渗透油藏微生物活化水驱对低渗储层适应性较差的问题,通过气相色谱-质谱等多种检测手段对现场扩培池中微生物活化水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生物气等代谢产物种类及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明确其微观驱油机理,并利用双末端测序(Paired-End)方法对22口井采出液的微生物群落分布进行了测序.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