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是现代建筑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过程。建筑设备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建筑向前高速发展,现代建筑发展也要求建筑设备不断发展。建筑设备的发展使现代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得以充分的展现,使现代建筑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现代建筑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的顺利进行不仅是保证地下室防水工程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对整个建筑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概述现代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现状,分析现代建筑地下室防水出现的渗漏形式,通过对地下室防水工程现状和地下室渗漏形式的研究,得出地下室防水渗漏的原因与地下室防水质量问题的整治措施,分析地下室防水工程现状、渗漏形式、渗漏原因、防水质量问题的整治措施等方面,得出现代建筑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的技术要点,并结合工程现状、渗漏原因和施工技术要点,探讨现代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艺 《门窗》2013,(11):164
艺术和建筑是息息相关,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建筑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本文通过对上海世博会建筑的分析,从上海世博会的建筑中学到了很多艺术的新的形式,以及对现代新技术运用到建筑中的感受和启发,通过了解3D全息投影技术与建筑的结合的新的形式有了很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王静 《建筑师》2004,(1):78-83
本文是《日本现代空间与材料表现》书中关于木造建筑的一个章节,文章介绍了现代木造建筑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集成材技术的概况、基本技术特点,并分析集成材技术在空间造型中的应用以及对现代木造建筑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反映时代经济技术的建筑,其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许多造型新颖、采用高新技术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这些新建筑给建筑创作领域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高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观了建筑创作的形式和风格,但随着这些形式的再次“国际化”又不得不令人担忧。 目前国内应运而生一些所谓的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现代建筑和工业技术唇齿相依的关系,现代建筑思想的发展促使新的建筑技术的萌生,同时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功能都全面为技术所渗透,技术的发展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酝酿与成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就现代建筑技术和建筑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技术平台上设计理念和个性的释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建筑工业化是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新型建筑工业化与传统的建筑建造形式不同,前者考虑了建筑与信息互联,使得建筑和信息互联方面的联系更为紧密,也为人们开始智能化生活提供了重要基础。BIM技术在建筑工业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BIM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意与象源自《周易》。"见乃谓之象",建筑之象是其形式,建筑之意是建筑的精神,也是象的根源。文章指出,当代中国仿古建筑意的缺失主要在于以钢筋混凝土简单模仿古建筑木构形式,由于材料与形式的失衡使仿古建筑缺乏变化、形式单一。追根溯源,《周易》是中国古建筑思想之源。变化是《周易》的核心思想,书中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立足点不是形式,而是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变化与平衡,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融合与互补。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形式对安全和环保的新需要,为钢结构建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的建筑理念和技术的利用使得钢结构在建筑中的利用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功能,同时还向生态化、环保化和智能化转变,从而改变传统的建筑功能形式,提高了建筑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与西式建筑不同,中式建筑对建筑形构、体式等外在形式的追求往往不那么直接,大多将形式结构作为建筑意境营造的手段.形式为表,意境为里,互相呼应.中式建筑这种对意境的追求体现了中式美学在各种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影响,或浑然雄厚、或端庄大气、或婉转清灵、或苍茫辽阔、或曲径通幽,中式美学理念在古今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当然,这种对意境的追求和对美学理念的迎合并不是古代建筑的专属,许多现代建筑也在灵活运用现代建筑技术的基础上,对传统建筑美学理念进行了选择性吸收和创新改编,大大提升了现代建筑的艺术感和审美价值.因此,对中式建筑美学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分析中式建筑中体现的各种形构美学、意境美学,研究如何将中式建筑美学与现代建筑更好地融合,是丰富现代建筑文化、提升现代建筑质量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园林与高技术的完美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纵  钟音  陈志超 《中国园林》2004,20(6):21-28
从研究高技派现代设计的理念入手,剖析了新技术手段及新材料,在园林中的运用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提出新技术催生了现代艺术观念上的不断创新,同时,又给予园林的设计形式、施工材料应用等方面以新的活力,认为高技派追随时代这一思想的原则,同样也将使园景设计的视觉思维,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12.
王世仁 《古建园林技术》1987,(14):7-12转42
“近代建筑”指的是伴随着十八、九世纪以来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新形式的建筑。建筑形式要满足新功能,运用新技术,又要符合民族审美观念。现今,民族形式逐渐成为近代建筑创作的新命题。中国近代建筑的民族形式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一开始立足于如何继承旧形式,改造旧形式,最终以新形式取代旧形式。现在对民族形式的探索,不但要注意传统建筑外部的形式特征,同时也注意研究民族形式内在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建筑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中外建筑》2010,(12):73-80
建筑艺术是由技术支撑下的观念表达,它以物质的形式肩承了一定时代的文化意义。建筑的风格、形式、结构是社会发展综合变量的产物,而不仅仅是设计师个人的产物。欧洲19~20世纪初围绕着"建筑如何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单独强调风格、形式和结构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忽略了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结合西方建筑发展史简述了西方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对于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建筑创作中建筑本体的回归,现代材料工艺技术的发展,材料在建筑创作中地位发生了变化,由服务于风格形式,在建筑创作中居从属地位,发展到成为建筑创作着力表现的对象,在某些建筑中材料成为表现的主体。本文简述这一变化过程,浅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试归纳其材料“设计”的手法。  相似文献   

15.
任琳哲  刘杰 《新建筑》2012,(5):86-89
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的以胶合木为代表的工程木材,性能优良,成为木构建筑的新型材料。在杭州香积寺的复建规划设计中,运用胶合木结构恢复古代"伽蓝七堂"制的佛教寺院空间,为宗教建筑营造出超脱于传统形式的空间和造型,并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探索新的现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浙江是受西方近代建筑影响较深的地区之一,同时也保留和继承了该地域传统的营建特征与技术工艺。目前,浙江中西建筑的实物与文献的可依存度较高,但是仍有必要在营造样式与艺术倾向上进行梳理。本文基于浙江近代建筑风格的比较实证,论述其对浙江近代中西交融样式的承载特征,讨论其形制格局的演进与建筑细部的更替,进而提出西方营建形式对浙江近代建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小红 《建筑师》2005,(5):70-76
德国建筑师宾纳菲尔德一生设计建造了30多个小住宅,对于宾纳菲尔德传统建筑的母题元素品质的展现是非常重要如材料、比例及建筑造型和空间,他认为古老与自然中恰恰含有最现代的内涵。他对人类生活的独特理解导致他的建筑作品充满精神上的意义,通过对材料的独特运用和缜密的细部处理,他设计的建筑表现出建筑师以艺术家和手工艺者的身份对待建筑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最和谐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中,建筑的空间、结构、功能、形式四大要素都全面被现代技术所渗透,指出从世界观到人本身及其需要,现代主义建筑及其思想的本质已转变为现代技术本质,是建筑技术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该文研究发现,杨廷宝的建筑设计受到了欧洲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其设计本身具有对新的现代建筑探索的痕迹。由于中国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异常割裂的转型过程,杨廷宝在沈阳独具个人特色的新建筑探索带有强烈的沈阳地域和民族特色,对揭示建筑形式的现代过渡弥足珍贵。这一阶段的建筑实践,也是他从学校向社会转型、他所学的新古典风格向现代新建筑转换的重要时期。对这一时期杨廷宝设计作品的研究还弥补了对其早期建筑设计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数字信息的飞速发展,也使建筑造型有较大的跨越,正如社会所公认的,当今社会已达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可以梦想成真的时代。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更加紧密了。对于建筑的造型,"结构艺术"与"建筑艺术"已成二元并进的局面,内在的支撑结构,外在的"表皮建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仅从基本的结构类型与衍生的多变体的角度,论述结构与围护的互动互变,对建筑形态的创新有一定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