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 2 +3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研究 ,本区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 ,粒内容蚀孔为主。孔吼组合以中孔隙 ,中细吼道为主。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层内夹层多 ,层间渗透非均质性较弱 ,层间隔层分布较为稳定 ,在油田开发生产中反映以层内矛盾为主 ,所以研究层内非均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藏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断块型油藏。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含水高、递减大,措施有效率低是其重要特点。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南区沙二下沉积微相、微构造及砂体空间展布几何形态进行了精细研究,绘制各类地质图件91幅。在该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布置了一批效果较好的调整井,年累产油达20607吨,投入产出比为1:6.59。  相似文献   

3.
对文南地区沙二下亚段储层的宏观展布特征、微观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属低渗透储层。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和扫描电镜资料,储层成岩作用较强,见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该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孔隙、裂隙和混合孔隙为特征。以压汞实验参数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为基础,将实验参数,渗透率和孔隙度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合实验曲线和镜下储层孔隙特征,该储层可分为次生孔隙-中低渗-大孔细喉型储层;混合孔隙-低渗-中孔细喉型储层;混合孔隙-特低渗-小孔细喉型储层;原生孔隙-特低渗-极低孔微细喉型储层。其中以第二和第三两种储层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在了解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的情况下,结合岩心观察、测井等资料,通过岩心特性、沉积构造特征及测井相分析,分析了文南沙二下亚段沉积相类型及特征,沉积展布特征,确定了文南沙二下亚段为一套间歇性扩张背景下发育的季节湖-三角洲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侧翼、支流间湾沉积微相,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微相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是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的主力储集层。  相似文献   

6.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3油藏动用含油面积5.84Km2,地质储量为1298.24×104t,平均有效厚度21.9m,标定采收率31.2%,可采储量405×104t,是一个被断块复杂化的带气顶的断块构造油气藏.油藏目前井况损坏严重,平面注采失调,水驱控制动用程度下降.另外由于套漏、窜槽井多,层间调整工作难度增大油藏综合含水高,剩余油分布零散,造成层间非均质性强、层间隔层小,层间矛盾日益加剧.针对油藏以上问题需要成熟的配套的监测技术手段来进行认识和评价.为高含水油藏后期注采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 3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研究,本区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间溶蚀孔为主。孔吼组合以中孔隙,缩颈状、点状喉道为主。层内非均质性强。层内夹层多,层间渗透非均质性较弱,层间隔层分布较为稳定,油田开发中以层内矛盾为主,所以研究层内非均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柴达木盆地北缘一号构造E31-2储层特征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采用了薄片孔隙描述、毛管压力曲线等基本方法,研究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同时对储层特征的影响因素即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南沙二上2+3油藏该项目针对油藏综合含水高,隔层小,剩余油分布零散;基于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并对隔夹层分布、沉积微相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确定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剩余油在宏观和微观上的分布比较零散的特点,立足井组进行挖潜;依据隔夹层研究成果,利用分层手段强化二、三类层的动用,对应油井实施差异性提液与卡堵水相结合,提高油藏层间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弄清子长东部气藏山23段的沉积微相特征,以便进一步指导生产实践,通过岩心识别、粒度特征分析,结合测井相特征,从单井相、剖面相到平面相对该区山23段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了利用建模软件进行了储层物性的相控建模。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特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储层物性较好的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分流间湾微相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厚油层层内夹层是制约着厚油层开采效果的关键因素,由于夹层的存在,使渗流(油水运动)发生变化,那么搞清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对剩余油的挖潜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为例,进行了厚油层夹层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搞清了主力厚油层夹层成因类型,建立了识别标准,落实夹层分布特征,建立夹层的空间分布模型,运用油藏工程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综合研究夹层所控制的剩余油富集特征及富集规律,提出合理的剩余油挖潜方式,并为以后同类型油藏的开采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