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每个传统村落都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库,储藏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要保护也要发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应是“全新的”,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针对每个传统村落的个性和共性提出相应的保护发展模式。本文以山西省寿阳县南河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为例,从现状调研要点、价值特色评判、保护设计方法和发展策略制定四个方面探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方法,从而为传统村落的规划编制提供可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总结《〈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施导则》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存在的成果千篇一律、内容特色缺失等问题,提出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标准化规定下,规划编制还应因地制宜地分析、提炼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在地特色,凸显乡土聚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走马塘村这一典型的在地血缘型聚落为例,从宗族社会视角出发,通过宗族社会与村落空间的耦合关系梳理,提炼和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和房族院落特色,以院落单元为载体,统筹传统村落的保护对象、修复措施和利用方式,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政策速递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拟用3—5年时间,基本摸清我国传统村落的家底,制定保护发展扶持政策,使全国的传统村落基本实现文化遗产得到较好保护和传承、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近期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建立档案。继续深入开展村落调查,并发动专家和社会各界推荐,尽快摸清全部的传统村落家底。组织中国传统村落的科学调查,按“一村一档”建立中国传统村落档案。二是制定全国性保护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总体思路、工作目标,确定保护发展的优先任务,划定保护重点区域,提出保护发展措施。三是健全保护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指导各地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以规划控制各类无序建设行为。完善保护发展法律法规,建立传统村落警告和濒危警示制度。建立方便公众参与的舆论监督制度。四是完善支持手段,促进传统资源利用。支持新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支持各地开展抢救性保护试点。合理依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用好传统资源,创新文化创意、科普教育、休闲旅游等多种发展模式。五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通传统村落门户网站,普及保护发展基本知识,建立公众交流平台。发起摄影、LogC..~计、公益广告等竞赛活动,动员社会知名人士和公众广泛参与,扩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传统村落的概念以及价值属性,分析了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要点,并结合实例,阐述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对策,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北部,是广府文化核心区与粤北客家文化区的过渡地带,拥有较为典型的传统村落31座。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村民的自发保护行为由于缺乏政府的引导,对传统村落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区县一级政府的稳定秩序职能极为重要,其重点在于:完善保护规划机制以构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规划编制秩序,建立教育机制以培育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自主参与秩序,健全监管机制以保障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运营管理秩序。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发扬是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延平区宝珠村为例,对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如何保护古村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产在地方、经济、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促进村庄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小斌 《华中建筑》2009,27(6):222-227
对于一个特定地区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聚落空间的保护规划,应该基于何种发展的观念进行整体的研究,而对于这个有着较清晰历史发展脉络的彝族和汉族融合的传统村落,在当代还具有潜在的、延续的营建策略,是非常具有探索价值的。而这类村落的发展不能是以牺牲村落的长远利益和生态环境、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代价,因此,立足于该村落的保护规划的现实问题的分析,通过适度发展和积极保护相结合的途径的进行思考,是我们整体规划与设计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6,(Z2)
近年来我国传统村落正面临着迅速消亡的危机,虽然国家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并强化了传统村落的规划编制与指导,但目前还缺乏统一规范,规划编制的深度和科学性参差不齐,尤其是在明确保护核心资源、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推进可持续的村落发展和切实的规划实施等方面尚缺乏共识。文章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引入资源脆弱性概念,从提升传统村落资源脆弱性的视角出发,定义传统村落的脆弱性及其核心要素,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4条核心原则,并将其运用到云南省腾冲市银杏村的规划实践中,有效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0.
陈果  张霁 《四川建筑》2015,(3):43-45
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也刺激着许多传统村落格局的解体和重建。村落公共空间是当地人公共生活的舞台,是村落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集中体现的场所。随着传统历史村落的没落,村落公共空间逐步萧条。公共空间作为传统村落的触媒机制,其发展规划是村落保护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文章以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安镇村的保护发展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公共空间的振兴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根基,是历史信息的真实记载,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是当前规划界面-庙的一个紧迫而严峻的新课题。在苏州西山镇三个古村落的保护与村庄建设规划中,我们对古村落特色空间格局的保护与延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特色空间格局下的村落产业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策划,改变了以往只对单个古村落进行物质空间保护的思路,而是根据各村落的区位联系和产业特色,提出了古村落区域整体保护策略,希望形成具有强大优势的“古村落区域”,实现“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保护”的良性循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使得古村落空间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更加合理、公平、有效,使得新农村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古村落的人文精神与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云南省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村寨旅游规划从规划前到实施后全过程的思索,分析了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对策;介绍了规划对指导思想、规划方法、生态保护途径、风貌保护措施的探索;阐明了旅游规划与保护规划的差别,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动力的不同情况,以及对箐口村未来发展与保护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鲁政  周浩明 《规划师》2004,20(4):53-55
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宏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宏村整体风貌遭受建设性破坏,游览景点的保护和修缮缺乏整体性等负面影响。宏村遗产的整体性保护规划力求保持古村落格局及空间形态,旅游开发以遗产保护为前提,增设景点,延长旅游线路,正确预测游客量,以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双赢”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湘南古村保护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保护规划实践基础上,以湘南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溪村为例,阐述和分析了其保护过程,提出了湘南古村保护从价值判断、确定指导原则、制定保护规划、明确保护主体、筹措资金、制定法规制度保障到规划实施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诺邓村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云南省云龙县诺邓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详细规划》是云南省编制的首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详细规划。规划在现行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当地村民生产和生活特征,按照详细规划层面的深度要求开展编制,力争有效协调解决村民提升生活品质需求与村落保护要求之间的矛盾。规划鼓励推进村民自主、自发的保护模式,因而在工作方法和编制内容上采取了多种创新,目前在以村民为主导的规划实施过程中已经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名村保护规划体系还不完善的背景下,本文借鉴名城保护的成熟经验,在板梁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当中提出“三位一体”的名村保护体系。“三位一体”是国土、规划和文物三个管理部门专项规划的集合体,也是村域保护、村庄保护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点线面”相结合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7.
从形象、表象和抽象三个方面剖析了古村落的传统特色,构建了古村落特色要素体系。探讨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保护面临的困境。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三位一体模式,并详细地阐述了模式的框架和内容,该模式由保护、经营和监管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点;经营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监管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董卫 《建筑师》2005,(3):94-99
本文简要回顾了南阁村保护规划过程中所思考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以及由于应用数字技术而出现的对传统空间认知与分析方法方面所作的一些改进。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保护不是简单地守成,而是在一个已经发生巨变了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对中断的历史进行重新疏理,并将其融入新的社会环境中。  相似文献   

19.
堡寨聚落的空间防御性通常是在特定时间段内,对区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具体表现。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逐渐变化,新的村落空间构成摆脱了设防形式,堡寨聚落正处于极度的衰落之中,空间防御体系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对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的研究紧迫而必要。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冷泉古村的分析和实地调查、现场测绘等多种途径,对冷泉古村的空间防御层级构成进行解析,并划定保护区划,提出保护措施。最后,唤起人们对堡寨聚落空间层级的保护意识,以及为堡寨聚落空间的重新塑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武敏  李仁伟 《山西建筑》2009,35(8):48-50
指出山西交口县西庄村古建筑群有着珍贵的古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目前处于急需保护的状态,通过对西庄村古建筑群的现状分析,针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法,旨在使这一古建筑的研究价值得到重视,并提高全社会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