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从“普遍联系与历史发展相结合”的整体性理论视野,建构由建筑学研究、哲学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框架,以此来分析“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内容体系、发展历程和价值取向,并探究其体系性、结构性与层次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今岭南建筑学派的领军人物,何镜堂院士基于丰富的建筑实践提出了“两观三性”理论,成为岭南建筑学派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相关的城市案例及实践项目的研究,尝试以“两观三性”为理论框架,探索并深度挖掘其规划内涵,总结出与其相适应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以指导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3.
通过国内外乡土建筑研究的基本动态分析,以问题为导向,指出乡土建筑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在“时空连续统”视野下,从“know-what”到“know-how” 和“know-why”,发现乡土建筑的“建造智慧”、“导存”和“基因”,并使之成为地区建筑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来学习了王清教授等人于 2 0 0 0年在《岩土工程学报》第 4期发表的“土孔隙的分形几何研究”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 ) ,受益匪浅。原文用汞压法研究“土孔隙的分形几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为建立孔隙的分形模型奠定了基础。笔者经过反复学习 ,仍有以下问题认为值得提出来讨论 : (1)原文笼统地讲“土孔隙的分形几何”似有不妥 ,应该指明是孔隙表面分形或是孔隙分布分形 ,原文表 2和表 3中给出的分维 ,笔者有些糊涂。分形几何最初是由Mandelbort提出的[1] ,分形最重要的概念是分维。分维的定义是 :对于某一图形 (或现象 ) ,按某种尺度r可分为N(r)个各自相似 ,且与整个图形  相似文献   

5.
2011年,广东省在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文明、宜居、承载力强的理想城市”的目标。理想城市一直以来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的梦想,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关于理想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理想城市这一多解命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探讨了理想城市模式;基于理想模式,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旧观念”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约翰·弗里德曼教授对于中国城市发展建设“六个转变”的思路,从“精细规划”的角度,探讨我国理想城市建设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住区规划课程设计为对象,采用过程实录的方法,展示学生设计思路形成、修正全过程,通过过程分析,探讨课程设计教学中鼓励学生方案多样化创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清 《岩土工程学报》2000,22(6):758-759
非常感谢对“土孔隙的分形几何研究”的讨论 ,文中对讨论一文中所提出的孔隙分形和孔隙的分类等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1)原文题为“土孔隙的分形几何研究” ,是借助压汞实验结果来研究土孔隙分布分形。因为决定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的本质原因是构成土体的物质组成 ,而这组成的存在形式是土的结构特征 ,土孔隙的大小与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分和结构的特点 ,因此 ,称为“分形几何研究”。显然 ,原文求解分维的方法是源于Mandelbort关于求海岸线分维的定义 ,称之为数方格方法。数方格法是针对自然中具有统计自相似特征的对象。土孔隙分布特征分析是认为是一类典型的具统计自相似的分形。由  相似文献   

8.
概念性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主干专业课,是在初步建筑设计层面上的空间创造,是一年级的总结性课题。本文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关于该课题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对该课题发展演变的历程、对设计中关键环节和过程的提炼与还原,探讨了生成设计概念与演绎建筑形态的操作方法以及阶段步骤,揭示出对“形”与“意”关系的思辩处理是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关键内容,最终的设计结果即是两者的统一体。从而为今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两观三性设计思想是岭南建筑学派大师何镜堂院士提出的具有整体可持续性的建筑设计思想策略,泰州中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以此思想为指导。该文以两观三性思想为视角,分析泰州中学的规划设计内涵及建筑设计理念,探讨呼应城市文脉、与地域文化和谐共生的当代校园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建筑创作领域,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提出了建筑"两观三性"的理念,即建筑既要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同时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统一。笔者认为建筑结构也必须要体现"两观三性"的和谐统一,即结构设计阶段既要遵循"安全观"和"整体观",同时要保持结构的"耐久性、经济性、先进性"。本文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地震,分析建筑结构设计阶段的"两观三性",希望对今后的抗震防灾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围绕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他说”文本进行回溯和梳理,总结出该理论的三个主要认识视角:岭南传承的理论渊源,整体逻辑的理论特征,中国思想的理论定位。“他说”扩大了“两观三性”理论的影响,推动了该理论研究的发展。借由“他说”,“两观三性”建筑理论成为激发思想的触媒,为建筑理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和谐性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和谐性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中国城镇与建筑发展现状,结合中外城市建设实例,整合思想提出关注环境、产业、历史、文化、容量、自然、设施、公正的八个理念,并进行了探讨,以期提升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切实地指导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5.
建筑理论与创作的哲学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建筑哲学,中、外建筑师都在不同程度上予以关注,中、外建筑理论家更是予以重视。笔者对建筑理论与创作的哲学指导真正予以关注并作思考,只是近年来的事情。1995年9月,我有幸赴台湾参加第六次海峡两岸建筑学术交流会,结识了时年80高龄的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叶树源先生,并蒙赐专著《建筑与哲学观》。该书堪称叶老终身奉献于建筑界的智慧结晶,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在娓娓道来中回答了建筑的哲学指导问题。我爱不释手,还未回到大陆,就将《建筑与哲学观》一气读完。该书出版于1983年1月,限于当年海峡两岸建筑界交流不多,大陆建筑界…  相似文献   

16.
(一)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建筑理论史巨著,其涵盖面之广,内容之丰富,古今之贯通,考据之周详,立论之坚实,是令人惊异的(即便浩繁的注释,对学习者来说,也不乏与正文同样的参考价值,提供进一步深究的线索),这不仅反映了作者在治学上的严谨,也说明了西方建筑理论本身是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庞大体系,很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研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这浩如烟海的建筑理论史知识中领略要点,融入自己的知识系统,提高建筑理论修养,下列诸点将促使我们加深认识。一、西方建筑理论有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在西方世界,建筑理论不是短时间内一蹴…  相似文献   

17.
禹庆 《建筑技艺》2021,27(6):22-31
在过去十年中,CCDI有幸在天津、青岛、厦门先后完成了三座邮轮母港客运楼设计,其中两座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思考这三座建筑的时代维度,从城市交通、动线组织、空间氛围、建筑风貌等不同角度加以分析,总结这一独特类型建筑的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8.
结合云南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以云南昭通卷烟物流综合业务用房设计方案解析为例,探究现代建筑“绿色”设计的方法,通过发现和解决建筑创作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对方案的设计的思路及方法进行梳理,尝试总结“因地制宜”绿色建筑设计系统原则,努力实现具有云南地区特特色的绿色建筑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焕加 《建筑创作》2009,(8):164-165
文学研究中的接受理论先前,文学理论界有一派注重研究作品里的人物和事件,另一派认为作品最重要的是文学性,即作品的语言、结构、风格等.相同的是两派都着重于作家和作品文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