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卢保军 《炼铁》2019,38(6):52-55
山钢日照1号高炉开炉1年后,为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高炉燃料比,开展了取消中心加焦布料模式的摸索。通过采取提高原燃料质量、优化装料制度、调整送风制度、改善出铁制度等措施,逐步形成"平台+漏斗"的布料模式,煤气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燃料比降低到500kg/t以下,成功取消了中心加焦,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19年6月,1号高炉平均日产量10600.5 t/d,煤气利用率约50.61%,燃料比481.20kg/t。  相似文献   

2.
在钢铁市场持续低迷、原料价格上涨、钢材价格下降、利润逐步减少、入炉原燃料质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成为钢铁企业的生存之本。唐山国丰7#1 780 m3高炉通过对鼓风动能、风口回旋区的计算,在保证高炉稳定顺行的前提下,缩小风口面积,对炉顶布料制度做了扩大矿批、调整布料角度等调整,达到了活跃炉缸、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燃料比的目的,综合焦比由528 kg/t降至517 kg/t。  相似文献   

3.
张钢 1#高炉采取了炉顶受料斗焊接挡板 ,定点布料 ,增加正装比例及运用双装的合理装料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消除了布料偏析 ,强化了冶炼 ,高炉利用系数达 2 .81t/m3.d,焦比达 5 5 0 kg/t,降低 62 kg/t  相似文献   

4.
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1~#1 750 m~3高炉大修开炉后,采用中心加焦布料模式,因炉缸、炉墙结厚、操作等问题以及原燃料质量差且不稳定等原因,炉况始终处于欠稳定状态,经济技术指标不理想。采取中心焦逐步外推、减量、最后去中心焦的布料模式,同时操作中固定矿石布料模式,调整焦炭布料制度,高炉形成了稳定的"平台+漏斗"料面形状,煤气利用率提升,燃料比由560 kg/t降至约510 kg/t,利用系数由2.3 t/(m~3·d)提高至2.6 t/(m~3·d)以上,高炉保持长时间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5.
石横特钢1#1 080 m3高炉通过细化铁前管理、控制铁水化学成分、优化高炉布料、改善炉前操作、经济喷吹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实现了2014年全年高炉炉况稳定顺行,高炉灰铁比18.30 kg/t,煤气利用率45.53%,燃料比511.07 kg/t,其中干焦比326 kg/t,煤比144.36 kg/t(富氧≤1 500 m3/h)。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煤气利用、降低能耗,莱钢3200m3高炉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大矿批冶炼试验。通过调整布料矩阵,减少入炉粉末,保证足够的风速和鼓风动能等,高炉实现了100~105t的大矿批冶炼实践,炉况稳定顺行,煤气利用率由46.5%上升到49.5%,燃料比由525kg/t下降至500kg/t。  相似文献   

7.
邯宝炼铁厂从喷煤系统和高炉系统两方面提高喷煤比。改造喷煤系统中的喷煤罐排气装置和稳压装置,调整放散操作和喷吹操作,保证将喷煤准确性控制在0.2 t/h以内,均匀性控制在5 t/h以内。改造高炉系统中的布料溜槽,投建4#热风炉,不断优化布料矩阵,提高富氧率和顶压,喷煤量达到50 t/h,喷煤比提高至150 kg/t左右。  相似文献   

8.
对武钢7号高炉自开炉以来指标不断创新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武钢7号高炉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管理、合理布料矩阵及大批重、高富氧以及严格的炉前管理等措施,各项指标不断创出新高,2007年6月高炉平均利用系数达到2.938,焦比达到290.4kg/t,煤比181.2kg/t,燃料比502.0kg/t.  相似文献   

9.
《甘肃冶金》2015,(6):12-15
对酒钢2号高炉开炉后装料制度调整过程进行了总结。通过确定适宜的料线、合理的布料模式、布料矩阵和批重,使上部装料制度和现有的送风制度相匹配,稳定上部煤气流分布,维持了高炉稳定顺行。通过后期逐步调整风口布局,下部改善送风制度,上部稳定优化装料制度,使上下部调剂相合理,形成合理的操作炉型,实现了高炉长时间稳定顺行,取得较好的生产指标,燃料比降至555 kg/t。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济钢高炉的实际生产数据绘制了里斯特操作线图,应用该图计算出1^#1750m^3高炉仍有降低焦比40.61kg/t的潜力。同时,计算表明,生铁含硅改变0.1%影响焦比4.33kg/t,热风风温提高100℃可降低焦比21.24kg/t,高炉煤气中CO2变化1%影响焦比8.52kg/t。为此提出了优化布料方式、提高风温等操作措施,以实现高炉燃耗指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总厂5号高炉大数据,介绍了高炉布料平台宽度计算方法,研究了高炉布料参数对高炉指标的影响,得出高炉布料平台极限宽度范围应控制在0.9~1.2 m,最佳平台宽度为1.1 m,无矿区占比53.5%,此时能保证风量及消耗达到最佳匹配;同时布料平台宽度每减少0.1 m,综合焦比升高约2.51 kg/t.  相似文献   

12.
黄峰平 《炼铁》2001,20(6):16-19
梅山1号高炉采用了多环布料工艺,改善了料柱结构,煤气流分布更加合理,高炉冶炼指标不断改善,利用系数由1998年的1.973提高到2000年的2.083,焦比由431kg/t降至400kg/t,煤比从84kg/t提高到104kg/t。  相似文献   

13.
对韶钢7号、8号2座大高炉采取改善原燃料质量、优化布料矩阵、提高风温和富氧、加强炉前操作等措施后,大高炉的煤比提高到150 kg/t,焦比下降到360 kg/t,生铁成本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运用Rist操作线和高温热平衡理论对武钢8号高炉现阶段降焦途径作了定量分析,指出该高炉节能降耗最佳途径是将提高煤气利用率和降低冷却热损有效结合起来,通过调整布料、控制合理炉型、优化高炉操作及冷却水参数的控制。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8号高炉燃料比具有降至500kg/t以下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鞍钢鲅鱼圈2号高炉中修更换铜冷却壁后,为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高炉燃料比,开展了取消中心加焦布料制度的实践。通过先调整中心加焦挡位,初步形成了"平台+漏斗"的布料模式,之后再缩小中心漏斗、降低矿焦角位差和综合调整矿焦角位差等手段,2号高炉成功取消了中心加焦,炉况稳定顺行,煤气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燃料比下降到502kg/t。  相似文献   

16.
《炼铁》2014,(4)
对安钢1、2号高炉由"中心加焦"布料模式向"平台+漏斗"转换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平台+漏斗"布料模式燃料消耗比"中心加焦"可降低10~20kg/t,但由于2座高炉原燃料条件不同,在布料模式转换过程中高炉的反应及转换后高炉运行情况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侯向平  寇栋炜 《山西冶金》2023,(11):122-126
通过对陕钢集团汉钢公司2 280 m3高炉大修后,再次开炉并从装配料到出铁达产过程进行了总结。本次开炉优化了配料计算参数选择,装料布料矩阵采取动态跟踪调整,均匀堵6个风口点火送风,采用预埋氧枪法开铁口,实施快速降硅技术,高炉实现了顺利开炉,9天高炉产量达到6 769.99 t,燃料比降至517.2 kg/t,实现了快速达产达效。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高炉炼铁原料成本,1350m~3高炉炼铁的综合入炉品位从56.55%下降至54.54%,炼铁渣比从371.0kg/t_(Fe)上升到398.5kg/t_(Fe)。通过提高焦炭质量和烧结矿强度,缩小矿批重量,调整布料角度,采取全风量、高顶压、控制渣铁成分,使高炉稳定顺行,冶炼效果得到强化,日产生铁达到3815.8t。  相似文献   

19.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总厂为了降低2580m^3高炉综合焦比。通过采用精料方针、调整布料制度、控制冶炼强度、调整送风风口面积等措施。综合焦比由530kg/t下降至500ke4t水平,实现了经济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芜湖新兴1 280 m~3高炉采用BT型串罐式无料钟炉顶布料系统,从开炉至生产不断摸索、总结和优化高炉布料规律的过程。重点介绍了特殊炉况和季节变化时无料钟布料矩阵的变化情况。优化后的无料钟炉顶布料矩阵使高炉煤气流分布更合理,煤气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燃料比降低到505 kg/t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