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杭 《建筑师》2019,(1):38-44
本文解读了德国理性主义建筑师马克斯·杜德勒的教学、实践、师承及理念,剥离其形式的表象试图去触及德国理性主义的内核。  相似文献   

2.
杨维 《建设监理》1999,(4):52-53
根据德国建筑师及工程师的酬金条例(HOAI)规定,德国工程设计阶段划分为:设计准备阶段、概念性方案设计阶段、方案优化及初步设计阶段、审批设计阶段、设计审核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如图1所示)。德国工程设计与我国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把审批设计确定为独立的设...  相似文献   

3.
张晶晶 《山西建筑》2009,35(33):347-348
介绍了德国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特点,探讨了德国优秀的后工业景观、德国园林的生态节约型设计、民众可参与性以及德国风景园林展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以期为我国园林设计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展览     
<正>从制造到设计——20世纪德国设计展在20世纪的100年中,"德国制造"逐渐发展成为卓越设计与高端品质的代名词,其设计思想及推动制造发展的方式,对现代设计制造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源头性的。本次展览系统全面地回顾了德国设计制造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并从设计师、制造商与使用者等多个角度来解读设计史上的经典,以当代中国的视角重新理解德国设计与制造互动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展览汇集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收藏的德国设计史的代表作品近百件,从1 9世纪末新艺术运动的杰作到20世纪中后期的现代设计经典,其中还包括极为稀有的设计原型,如手工锻造的巴塞罗那椅、红蓝椅和康定斯基的版画等。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美术学院与何香凝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从制造到设计——20世纪德国设计展》,系统全面地回顾了德国设计制造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并从设计师、制造商与使用者等多个角度来解读设计史上的经典,以当代中国的视角重新理解德国设计与制造互动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在20世纪的100年中,"德国制造"逐渐发展成为卓越设计与高端品质的代名词,其设计思想及推动制造发展的方式对现代设计制造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源头性的。展览通过学术梳理,将藏品及其设计制造过程的翔实史料相结合,通过"手工艺与制造"、"理想与实验"、"设计与政治"、"系统化与国际化"四个版块,以德国设计制造中的历史案例来揭示20世纪现代设计制造  相似文献   

6.
1999年底,受德国国家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DAAD)的邀请,我作为“现代设计教育考 察团”的成员赴德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活 动。其间亦参观和考察了德国境内的众多建 筑和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纵然德国的新建筑 代表着欧洲新建筑的设计理念,反映其先进 科学技术、经济实力、施工水平,但作为其城 市更新中的重要部分──大量的历史建筑再 利用的设计实践,更让我印象深刻,感慨颇 多。德国ZKM及HFG设计学院的扩建工程 便是其中一例。 欧美发达国家对待历史建筑的态度 在城市更新和发展过程中,如何正确对 待和妥当处理好历史…  相似文献   

7.
周洛珊访谈     
周洛珊博士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获得艺术与设计学士以及设计学硕士。她在德国布伦瑞克艺术大学获得"设计科学"博士学位。她曾在香港、加拿大、美国和德国从事实践、教学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5)
设计素描源于德国,是为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专业开设的基础课。设计素描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有别于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有其自身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建筑与城市设计课程"德国威廉港城市设计",包括教学计划与重点、作业解析、教学启示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德国2002年《能源节约法》颁布后的城市节能住宅设计为研究对象,在阐释对其设计背景,条件、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节能手段和城市设计意图,并总结出德国城市节能住宅的特点、趋势及其对中国节能住宅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斯密特教授总结他在德国和中国多年的成功的建筑设计和教学经验,撰写了《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一书。此书是少有的论述建筑设计逻辑的入门书。围绕书内主要章节,解析了建筑设计逻辑的思想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 the interplay between scale models and intellectual paradigms, architectural models construct immaterial ideas. This confluence of material and immaterial in architectural modeling is explored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Gerrit Rietveld's design for the Rietveld Schröder house (1924). His first wood massing model of the project is often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created before the idea of flowing space and as an instance of Thomas Kuhn's paradigm shift. Instead, through Gaston Bachelard's concept of paradigm nesting, the model is shown to be integral to Rietveld's design process that used three mutually exclusive notions of mass across different conceptual terrains.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赫尔佐格的建筑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归纳总结了托马斯·赫尔佐格教授在建筑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通过阐述其主持或合作开发的节能建筑产品、立面系统设计、建筑集成系统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中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归纳了赫尔佐格教授建筑设计中严谨的科学性,而这种科学性正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建筑表皮是近年在建筑界关注的热点,而托马斯·赫 尔佐格以及赫尔佐格&德梅隆是在这个方面很活跃的世界级建 筑师。文章试从建筑表皮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他们的设计手法进 行比较分析。尽管他们设计的出发点,材料的运用,以及对建筑 艺术与技术侧重的不同,造就了他们设计手法的差异。但他们都 设计出了优秀的作品,实现了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祝晓峰在国内的建筑实践始于1990年代的深圳。文章介绍影响祝晓峰的主要建筑理念,如他在珠江三角洲的机遇,库哈斯对珠三角的城市印象,以及赫尔佐格与德默隆对建筑本质性的探索;并深入分析了祝晓峰到上海创立“山水秀”事务所以后的两个项目“青松外苑”和“金泽耶稣堂”。  相似文献   

16.
杜姿然  刘文安 《山西建筑》2004,30(21):58-59
对目前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条形基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其基础设计的方法、过程,以提高建筑安全度,确保房屋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适用·经济·美观——浅议新时期的建筑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提出我国的建筑方针,阐述了作者在新形势下对它的理解并对方针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Munich-based DETAIL magazine is an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publication, uniquely focused on the architectural detail. Here, its Editor-in-Chief Christian Schittich acknowledges how design concepts provide the key driver for architectural detailing, as details combine to provide the overall character or aesthetic quality of a building. However, how might an increasingly diverse design team collaborate on the execution of high-quality detailing when designing large-scale schemes?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speculates on Thomas Jefferson's invention of dumbwaiters at his home at Monticello. Intended to allow dinner-table conversation to proceed uninterrupted by servants, these mechanisms traveled between the realm of the of the kitchen and that of the dining room. From the dining room, raised and set apart, guests could enjoy the fruits of Monticello Plantation and look out over the landscape, framed as a pastoral vista in large windows. The freedom to speculate in conversation and to survey the landscape as spectators was encouraged by an architectural separation from the household and from the land. Jefferson created and controlled this separation by design of the dumbwaiters and the view.  相似文献   

20.
美国建筑师托德·威廉姆斯和比丽·钱(TodWilliams&BillieTsien)以“建筑是工作和生活的结合”为基本创作理念,将日常生活的感受融于建筑设计中,使建筑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对空间体验的重视,对材料特性的探索,以及“缓慢”的设计理论,共同形成了建筑中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