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闽南、粤东、台湾三地之建筑审美文化,乃文化承袭与地域性、时代发展等因素共同建构与导引出的文化现象,此审美文化共性并非单纯独立存在,紧系于各种庶民生活文化积累的生活形态与审美之中,并以建筑形式与装饰图样表现于庙宇屋顶装饰。藉由文化解读与审美分析的方式,解析闽南、粤东、台湾三地庙宇屋顶装饰的分布与图样,辅以对照此三地的庶民文化,得悉此三地因为文化承袭与地域性、时代发展等因素,建构出同质性高且形态相似的审美体制、装饰观念、审美文化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谢子涵 《住宅科技》2023,(6):33-37+62
客家传统建筑承载着客家传统文化,是当地观念习俗的最真实反映,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赣南石城桂花屋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实地测绘、工匠访谈等方式,梳理桂花屋所属谱系、历史沿革、空间特征等,探讨桂花屋这一客家传统建筑在建筑空间形态上的普遍性特征与特殊性,推导空间背后的营造机制,为客家传统建筑的研究提供实物例证,也为客家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厦门闽南童谣文化中心方案为例,通过介绍该方案在传承闽南文脉、优化具体功能要求和控制轴线关系等方面的设计思考,以及在构造细节、材料方面的关注,旨在研究批判的地域主义在当代建筑多元发展的形势下,如何结合传统地域文化特色,对稍显冷漠的现代主义进行修正和回应,进而对文化中心类型的建筑如何运用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将现代空间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骑楼建筑广泛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地区,它以广州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逐渐传播进入闽南地区,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逐渐演变成为风格各异的、富有地域本土特色的建筑形式。本文基于地域文化环境,选取广州骑楼和闽南三地的骑楼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地骑楼的建筑材料、装饰构件、立面构图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从广州骑楼到闽南骑楼的演变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提倡发展我国多元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5.
黄乌燕 《山西建筑》2007,33(25):66-68
针对闽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及其悠久的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并从布局、施工工序和建筑禁忌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为研究闽南传统建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筑》2017,(10)
<正>闽南,地处东南沿海,主要包括漳州、泉州、厦门及龙岩部分地区等。两千年来,闽南地区创造了以本土文化为主体,兼容汉民族中原文化和域外阿拉伯、南洋与西方等外来文化,独具特色、丰富多元的闽南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闽南文化的发源地,泉州的文化遗产千年来保护完好,是国家级的闽南文化生态核心保护区。因此,本文所探讨的闽南建筑文化主要以泉州传统民居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建筑类型学以建筑本体作为研究对象,重视对建筑形态的分类,常用来研究建筑的空间特征。文章采用建筑类型学中类型提取的方法对赣南厅屋组合式民居进行分析,对研究样本的空间组合方式进行分类,通过对类型的研究,找到组合方式的原型及其发展规律,并与赣中北、粤东、皖南的传统民居进行对比,总结出赣南厅屋组合式民居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案桌和八仙桌不仅是闽南传统民居中重要的祭祀家具,还与建筑空间及尺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是认知闽南传统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章以闽南传统民居中的中案桌与八仙桌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实物测量和匠师访谈,结合数据分析对二者的类型、构成、尺度比例、形制及装饰特点展开阐述,进而结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分析祭祀家具与传统民居建筑在空间尺度、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关系,探讨其中蕴藏的传统营造智慧,以期为相关家具的设计、制作以及闽南传统建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石塘镇位于浙江省温岭市东南濒海,是明清时期闽南移民聚居之地。经历了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后,石塘的建筑装饰仍然在某些方面透露出闽南文化的影响。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收集,聚焦于石塘建筑装饰中受到的闽南文化影响,探讨其在屋脊、墙面、窗户装饰方面的独特表现,以期进一步丰富石塘建筑装饰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苏区振兴、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赣南宗祠类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利用日益受到关注,赣南宗祠风貌的研究对宗祠的保护利用有实际指导作用。文章以建筑现象学为理论依据,按照"两府一州五水系"赣南区域划分进行调研,总结了赣南宗祠风貌的静态环境、固有建筑、文脉传承和人的行为四个组成要素,归纳了赣南宗祠风貌保存的保护环境、传承历史、有机更新三个原则,提取了场所保存、干预最小,利用环境、景观渗透,挖掘文化、历史延续,活化空间、公众参与的四个策略。文章希望对赣南宗祠的保护利用有所帮助,也为类似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利用借鉴。  相似文献   

11.
闽西客家土楼民居中风水因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居主要集中在闽西、赣南、粤东和粤北等山区。赣南客家民居以围屋最具代表性,粤东和粤北则分别以围龙屋和围楼最为有名。闽西客家民居大体上可分为群体住宅和土楼两大类,而土楼住宅是闽西最具特色的民居。客家土楼的成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光  相似文献   

12.
圆土楼分布在闽南与粤东北交界地区,那里的居民一部分讲客家话,一部分讲闽南话.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13.
厦门传统宫庙是闽南乡土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环境和多元文化影响下,呈现出独有的地域特色。尤其在建筑装饰艺术等方面表现十分突出,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地社会的审美习惯与营造技术。文章以实地调查、测绘为手段,结合建筑学、统计学、图像学等研究方法,对厦门传统宫庙建筑装饰工艺手法以及装饰题材的类型和应用部位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其装饰特征,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遗产保护和现代建筑装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选择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文化与石材文化为2个切入点,对厦门近代"嘉庚建筑"1919—1962年间的本土化历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首先追溯其本土化历程的缘起,进而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红砖文化融入南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红砖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最后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石文化融入南洋与西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石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的峇峇娘惹以及其文化,是一种特殊并独具一格的存在。文章从峇峇娘惹文化与闽南文化的交融入手,以峇峇娘惹祖屋博物馆的建筑特色为例,总结出峇峇娘惹文化与中国闽南文化的异同以及在建筑上的体现方式。建筑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峇峇娘惹建筑里融合的闽南建筑的特色,说明了闽南文化与峇峇娘惹文化同根同源。  相似文献   

16.
缪小龙 《华中建筑》2009,27(8):224-233
根据亲临金门实地的考察及参阅大量史料,该文论述与研究了金门岛的历史沿革;传统聚落的形成、营造原则、代表性传统聚落的现况;闽南式传统民居的类型、立面造型;洋楼建筑的类型、象征表现;军事建筑的遗存;景观建筑小品风狮爷的来历、艺术造型等。同时提出设想:金门与厦门、漳州、泉州共同以"闽南建筑"为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厦门传统墓上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地域文化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现存的墓上建筑中明清时期占据绝大多数,造型多样、装饰精美。结合地方志等史料及官方对墓葬形制规定,实地调研厦门明清传统墓上建筑分布,分析明清墓葬建筑与地方社会历史发展关系,结合典型案例从平面、立面布局分析墓上建筑特征,分部件详细梳理墓上建筑的构成元素,为当前地方墓上建筑的保护修缮提供传统形制依据。  相似文献   

18.
唐翔  孙群 《华中建筑》2023,(11):149-152
闽南佛教寺庙建筑装饰艺术门类众多,题材丰富,工艺精湛,具有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地域特色明显、表现形式多样的审美特征,蕴含着佛道儒文化、世俗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内涵,反映了闽南人广大胸怀和包容态度,演绎着闽南佛教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一直是工业遗产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尤其是在城镇化模式从"增量发展"至"存量发展"的背景下。文章以泉州工艺美术工业公司的改造再利用实践为例,通过对其改造背景、理念和策略等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基于闽南地域特色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新思路。文章从闽南独特的工业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总结了改造过程中的得失经验,以期为当下工业遗产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郑辰嫄  申程浩  李芝也 《城市建筑》2023,(15):119-121+138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鼓浪屿建筑风格的变化反映着闽南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风格之间的较量。研究通过实地测量拱廊建筑立面尺度,对比中西方建筑立面的构图比例,从拱廊建筑的结构、材料方面进行建构视角下的分析。发现鼓浪屿拱廊的变化与气候、中西方建筑理念等存在联系。不同时期的拱廊建筑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鼓浪屿西式洋楼建筑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