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建 《中州建设》2012,(3):64-64
老建筑真的是“负资产”吗?殊不知老建筑可以创造新价值。近年来,香港积极推行“古迹活化”的概念,多座逾百年历史的古迹遗址被翻新,新旧文化在香江焕发青春的老建筑里互相补足,缔造出更具创意的鲜活形态。香港如何为老建筑注入新生命?在其华丽转身的背后有何经验可供内址借鉴呢?  相似文献   

2.
以香港永利街实践为例,从"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梳理了具体过程,并通过项目自身以小见大展示了香港文物建筑"保育"与"活化"环节的特色,管窥了事件背后的作用机制与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王珺  周亚琦 《规划师》2011,27(4):73-76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规划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运营模式、制度保障、资金保证及公众参与不够完善.为保存香港珍贵的历史建筑,并以创新的方式加以利用,香港政府推出了"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可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及完整的制度、创建"伙伴"关系、加大公众参与力度等措施,推动内地历史建筑...  相似文献   

4.
金磊 《建筑》2022,(16):75-76
2022年6月21日,中国文物学会单霁翔会长于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终评“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时,向专家们介绍了他的新作《人居香港:活化历史建筑》(以下简称“《人居香港》”)以及感想。他细致讲述了香港历史建筑“保育与活化”的经验与个案,说明了香港城市保护与建设的创新成就。笔者认真研读《人居香港》一书后,确感到它不仅呈现了香港本身对建筑遗产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范银典 《华中建筑》2015,(2):127-131
针对在历史建筑的更新活化中,现代技术及功能要求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权衡问题,以香港茂萝街/巴路士街"活化与保育"计划为例,基于信息传递的活化策略视角,从技术信息、艺术形式信息、社会信息三种信息传递角度浅析香港在历史建筑活化中的历史解释与呈现方法,认为既尊重历史信息的保护与传递,又融入现代技术要求与功能的方法可以实现在恢复历史建筑生命力的同时保持历史建筑价值与精神的动态传承。  相似文献   

6.
随着可持续理念的普及,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历史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需求量越来越大,极大地促进了相关技术的更新升级和集成应用。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可持续保护理论发展和国内外代表性案例整理,总结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同时,结合新时期发展特点,指出了其中的核心关键是跨学科专业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以破除“科学认知—人文解读—价值传播”完整链条的屏障,并在此基础上以活化场景为目标来驱动技术集成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自宋以来,中原有不少文人士大夫为躲避战乱,辗转南迁,其中有最后留居于今香港新界地区。他们不但经济上富有,而且在明、清时代科名显赫,单是新界邓、彭、侯、文、廖五大姓,进士、举人便不下数十人。他们在新界等处建起大量宅第、祠堂、书室,不少是岭南建筑的杰作。  相似文献   

8.
运营模式、制度保障及公众参与 等不够完善是内地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面 临的挑战。历史建筑保护在香港越来越受 到重视,在多方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积极 成果。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结合实际项目典 例分析,从政府管理体系、公众参与方式以 及活化与保育方法方面来介绍香港对历史 建筑“保育与活化”的经验。可借鉴其成功 经验,通过设立专门机构与较为完善的管 理体系、构建政府-社会机构-公众“伙伴 关系”、丰富活化利用多样性来推动内地历 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9.
考察一下最近10多年来香港关于建筑保护和活化再利用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建筑引起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集体回忆”,而对于这些建筑设计的好坏所知甚少,或浑然无知。香港现代建筑设计研究就是要发现那些能够体现香港那个年代的设计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江西地方传统建筑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建筑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建筑普遍面临着空心化与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基于长期的实地调研,文章简要概述了江西地方传统建筑的发展现状,对其保护与活化形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探讨在基于PFIC模式下的传统建筑保护与活化策略.其内容包括:建筑群体规划保护创建(Produce)、建筑单体分级保护创立(Found)、原住居民生活空间活化创新(Innovate)与公共空间价值活化创造(Create).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香港城市化不断推进,新界乡村居民大规模迁徙到市区,乡村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物质景观逐渐衰败。90年代后,香港开始通过不同方式推动乡村转型,取得良好成效,可为内地乡村复兴提供有益参考。从近现代香港乡村演化路径切入,以转型发展中的荔枝窝、盐田仔、大澳村以及南丫岛为例,基于“后生产主义”理论视角探讨乡村复兴的不同驱动方式,包括由精英阶层“多方联合”推动,由本地居民自发保护,由政府或村民开展的“零碎型”保护,以及由中产阶级迁入而推动的“乡村绅士化”等4类乡村复兴方式。香港乡村经历了从“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发展的演化路径,乡村职能从农业生产逐渐转变为乡村消费,城市资本对乡村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进行重构。香港乡村复兴主要由民间力量推动,政府参与度较低。乡村转型亟待综合性保护规划的制定, 并通过因村施策、多方合作等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保护、经济发展等多维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香港公屋重建计划的一个具体案例牛头角上郝,带来一些启示:通过设计前期的社会参与,设计过程的新技术介入,运行中的社会资源利用,来实现保障性住区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香港旧型公共房屋重建的背景下,从房委会和居民的角度探讨重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接收屋村问题、租金问题、政府与居民信息互递问题、老人问题等,并分析其成因,最后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香港郊野公园的发展与管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骁鸣 《规划师》2004,20(10):90-94
香港郊野公园的日常管理由管理科和护理科两个机构来完成。管理科的主要职责是策划郊野公园各项建设计划、管理建设及维修郊野公园内的各项设施;护理科的主要职责是为游客提供信息及服务、推广自然护理保育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Nearly 1 million m2 of gross floor area is represented by the survey which identified four different building envelope designs. To enable judgements to be made on construction cost and time,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a 40-storey generic office building.  相似文献   

16.
香港随感录     
金秋野 《建筑师》2013,(6):107-113
本文为作者2013年夏天在香港的旅行笔记,内容涉及城市观感,也有写人记事和对旅行本身的看法。全文由三个段落组成。贯穿其中的线索是商品制度下的城市形态及人的处境。以及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行走”的方式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Conservationists 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 acknowledge that adaptive reuse of historic buildings contributes to urban sustainability. Traditional Chinese shophouses are a major historic building typology found in the old districts of Asian cities. In Hong Kong, the few remaining shophouses are generally deteriorating and are increasingly under threat of demolition for urban renewal. However, adaptive reuse of these buildings has created many social concerns. In light of these concerns, evaluating adaptive reuse potential needs to incorporate a much broader sustainability framework than simply physical building condition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obsolescence, heritage value and redevelopment pressures have affected the adaptive reuse of shophouse intervention in government-led urban renewal projects. Interestingly, the results based on adaptive reuse potential find no consistent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adaptive reuse actions of eight cases in urban renewal districts of Hong Kong. Instead, the question of revitalizing shophouses is determined by whether they are within an urban renewal redevelopment plan. This study further explores the broader urban sustainability framework reflected in eight case studies of shophouse revitalization in three renewal districts. It includes a qualitative synthesis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contributing to the adaptive reuse of shophouses in urban renewal.  相似文献   

18.
Fire safety in old high-rise buildings is of great concern to the general public as a result of several big fires occurred over the past 10 years. A fire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is essential for building engineers to quantify the fire safety level, to identify the measures to be improved and to schedule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s. Together with a scoring system with weighting factors derived for local buildings, this paper proposes a universal fire safety evaluation (FSE) checklist for fire safety level quantification and improvements prioritization in old high-rise buildings. In a survey, the fire safety levels of 122 old high-rise buildings in Hong Kong were quantified using the scoring system. Th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less than 5% of the inspected samples reached the standard required for life safety. The FSE checklist was then applied to prioritize the improvement works of 10 selected buildings with the lowest scores.  相似文献   

19.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侯丽  栾峰 《城市规划》2000,24(5):47-50,54
由于土地资源匮乏 ,加上历史和政治原因 ,香港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地区。从历史回顾、规划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和运作体系等方面评述了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