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珍海味里,山珍吃得少,只记得小时候吃过叔叔从东北大森林里带回来的松菇。其它的山珍,想到动物保护,就没有吃的兴致。海味呢,因为是在河边长大的,也吃得少,其实我更喜欢河鲜。喜欢海鲜的人不喜欢河里鱼虾,觉得它们有泥腥味,我却觉得,吃鱼虾不吃泥腥味,那就吃肉去好了。有了姜丝、料酒,什么样的腥味都能去掉。  相似文献   

2.
鸡鸭伴情汤     
我的太太小丽在吃的方面应该是“大师级”的,她经常独创一些美味佳肴比如说“鸡鸭伴情汤”就是她发明的。与太太谈恋爱时,有一次双休日她邀请我去她家玩,她的父母故意回避去亲戚家串门一整天,目的就是让我们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相处。我一进她家门,看见我热恋的姑娘腰上系着卡通图案的围裙,正在厨房忙碌着。她妩媚地对我说,今天我烧饭给你吃。我坐在她家客厅里看了一会儿电视,喝了一杯茶。这时小丽已经把菜忙好了,紧接着厨房里散发出一阵阵扑鼻的香气。我问她,你在烧什么好吃的?她微微一笑,吃得时候你就知道了。那天小丽烧得菜不多,三菜一汤,…  相似文献   

3.
洪巧俊 《美食》2009,(4):27-27
“我能不吃加碘的食盐吗?”一位甲亢病患者找到我说。她说,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根本就不缺碘,而是碘过剩,但还不得不吃加碘盐。本来她生了甲亢病,医嘱不能吃海带、紫菜、海鲜,不能吃加碘盐。  相似文献   

4.
舟山鲜     
正识得舟山海鲜的真味,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收获。那年,我背井离乡前往舟山当教师。老同学们煞是羡慕,说这回够你享受海鲜啦。他们议论得热闹,我倒很不以为然:月薪仅30元也不到,不可能常常开荤,何况我平常讨厌剥壳去骨剔刺之类的菜肴,嫌它们耽误吃饭时间。然而在那里待久了,方才知道"靠海吃海"所言非虚。我在学校附近一家机关食堂搭伙,食堂聘的厨师是当地人,  相似文献   

5.
原先买菜的时候,我是不还价的.看中的菜,别人说什么价,我掏钱就买,没一句多余的话.那时候,我认为讨价还价太小家子气.男人嘛,就得有点男人的派头. 我想,那些卖菜的一定很欣赏我吧?我常回过头用眼睛的余光去瞟他们,看他们是不是觉得我挺豪爽的.结果呢,呵呵,人家无动于衷.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次买菜的时候,我跟卖菜的婆婆聊起来.我说:“你们卖菜时,是不是特别喜欢那些不还价的人呢?”她竟然说:“唉,那些人,钱倒是有,可就是没趣.”咦,这个回答倒是出乎我意料,我又问:“怎么没趣呢?你喊什么价,人家就出什么价,不是能让你们多赚钱吗?”  相似文献   

6.
月饼变奏曲     
假如随机找10个人来,问他(她)爱不爱吃月饼,估计8个人说不喜欢,再问他(她)买不买月饼,仍会有8个人说买。“买者不吃,吃者不买”这就是异化了月饼。上海的月饼市场有多大?去年做了十几个亿,过一次中秋节,人均吃月饼2个。 上海这个地方是移民城市,五方杂处,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汇聚在一起,经过几十年的相互同化,中秋  相似文献   

7.
北京人说:饮酒、喝茶、抽烟。换了上海人,他们一概用“吃”,即吃酒、吃茶、吃香烟。北京人调侃上海人语言贫乏,只知道“吃”,其实吴方言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颇有古意,“吃茶”便是一例。要找证明很容易:周作人《五十自寿诗》中说“且到寒斋吃苦茶”,它的出典在唐朝高僧赵州的从谂禅师:《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文:“有增到赵州从谂禅师处,僧曰:‘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 茶是喝的,但吴方言中却说“吃”,当然,吃时不会把茶叶吃下去,虽然很嫩的茶叶也是可吃的。像周总理去杭州梅家坞茶区视察,听说采茶人不轻易将冲泡后  相似文献   

8.
未去北京前,在上海听一位曾生活于北京的亲戚说,那儿的菜爱放大蒜,很不习惯。的确,上海人做菜通常很少放大蒜,即使放了,也只是半瓣或一瓣大蒜,如做木耳菜(上海称“紫角叶”)或苋菜,这可以增香、添鲜、杀菌及降低它们的凉性。 我有机会去北京小住,上侄女家吃饭,她自小在北京长大,所做饭菜能反映北京人的口味。她亲自包饺子作为主食——我是稀客,包饺子以示隆重。对上海人来说,他们只习惯于包馄饨,很少有人去包饺子,更不  相似文献   

9.
牛牛此时题得很安详,清瘦了许多的小脸上略显得有些苍白.芳华久久地凝视着儿子,眼里不时地涌出一滴滴泪水.丈夫自从恼怒地甩门而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芳华又一次想起他们吵架的情景:“你是怎么照顾儿子的?怎么就偏带着他去那家拉面馆!”“这能怪我吗?我看里面挺干净的,人也挺多,我哪知道他的汤里放那玩意,再说你一定就是一个星期,仅仅为了一个什么同学聚会?”……“我要吃拉面,我要吃拉面”。牛牛在昏睡中嘴里又在不停地叼咕着.芳华的泪水再一次流了下来,不知道心里是后你还是心疼儿子。她把儿子的小手从胸前移开,起身来到…  相似文献   

10.
1983年的一天,美国医师明尼苏达在给一位美籍华人看病时发现,这位病人怎么几天没见,血脂竟然降了这么多?明尼苏达医师就问病人:“你怎么搞的,是不是药吃多了?”病人说:“我肯定没多吃药。”明尼苏达医师说:“那就奇怪了,你最近吃过什么别的东西吗?”病人说:“我前几天到过加拿大中国城,吃了一顿中国饭,木须肉,有肉、鸡蛋,还有黑木耳。”美国医师一想:“肉片没用,鸡蛋更没用,这两种东西几乎全世界的人每天都吃它,恐怕是你们中国人爱吃的那种很怪的黑乎乎的东西有用。要不你再去一趟试试看。”于是病人再去吃了一次,回来化验的结果表明确实有…  相似文献   

11.
瓦罐     
城里新近开了一家饭店,叫“井水饭庄”,打出了广告“柴火煮饭,瓦罐煲汤”,生意居然出奇的好。朋友约我去吃了几次,菜倒也平常,那汤却果然有特色.清香四溢,爽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吃着那罐子炖的美味,我竟有了一种久违的感觉,便想起居住在乡下的一些日月来. 那时节,我还小,母亲天天要出工,祖母在家带着我。每天日上三杆时,她便颠着小脚忙开了.她把一个小巧的瓦罐洗净后,放进一把米,淘洗得干干净净,再加小半勺井水,然后放到木炭上慢慢地炖煮,到我喊肚子饿时,罐子的清香也就溢满了房间。我香甜地吃着这种罐子饭,慢慢…  相似文献   

12.
有个词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堵不如疏”,我觉得用在育儿上,真是科学极了。疏,本身就有体验,指导,然后归于自觉执行的意思。堵,如果不牵扯大的是非,实在没有必要采取这种态度。所以,我对零食的态度是采用“疏”的政策,即我知道一些零食的危害,但却不会阻止孩子吃零食,一是让他们体验到美味与快乐。二是以零食为条件,甚至可以要求他们更好地吃饭,因为吃不好饭是不可以吃零食的。三是让孩子们明白,零食好吃,但吃多了并不好,不吃也可以。说起来简单,但只有孩子真正理解了,才会自觉去遵守。最近我发现,小容小韬对零食的态度理性了很多。那天,姑妈送给两人一盒子枣片,酸酸甜甜的,两人非常喜欢。我给了小容小韬一人两片,结果小韬竟然退回来一片,说:“爸爸,零食不能吃太多了,今天吃一片,这一片等明天再吃吧!”我非常意外,又惊又喜,其实吃两片也是不多的。小韬这样一说,我便顺水推舟地说:“嗯,小韬说得对!”然后我转头对小容说:“那另一片我们明天再吃吧!”小容虽然不情愿,但想了想,还是很痛快地把枣片递到了我手里。  相似文献   

13.
活虾、甲鱼、海蟹、鱿鱼……只要一提起宴会,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一般都是这一套,人们称之为“宴八股”,并不夸张。人们若经常参加宴会,则越吃越不想吃,原因就是那个百宴一律的“宴八股”所致。 我也曾有幸赴过几次宴,虽然是分别在几家风味看来迥异的饭庄吃的,可入到我嘴里的“风味”却还是一个味儿。为此我想,众多的的饭庄、酒家为什么不能打破老一套,非得百宴一律地七大盘八大碗,而不能根据顾客需要搞点“单打一”的风味宴呢?譬如有爱吃海味儿的,就专门搞一桌海味宴;有爱吃山珍的,就专门搞一桌山珍席;而对于想吃点风味菜、又不想破费太大的食客,就  相似文献   

14.
和食的理解     
食、色,性也,说得极好。除了海鲜和辣莱,日本料理也是我喜欢吃的。“伊藤家”去的频率较高,仔细观察,埋头专心致志在饕餮的,几乎都是女人,男人主要是欣赏女人吃和买单。上海的男人向来温情脉脉,但他们多数对寿司、生鱼之类冷感的食物兴趣寡淡。据我所知,不少男人如果一天没吃到一寸见方的肉,他们会肚子饿;而日本料理里恰恰就难觅此等规模的肉。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八岁去美的表妹还乡,还带了一个中学好友,在中国吃得不亦乐乎。为了让这个在美国南加州长大的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味,我也加入其请客行列。有次去吃夜上海,点心叫了酒酿圆子,表妹竟然没有吃过。我告诉她,你看这小小一碗,有米的三种形式,做成酒的米、做成圆子的米,还有磨碎的米。她像得了什么真传忙着向刚离席回来的好友宣传,你看一把米能做到这么微妙。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道平常点心,个中细节已经不须多说,可是遇到外人,倒想出它的种种妙处了。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东南亚知名的作家尤今,她涉足过的国家可不比三毛所到过的国家少。她为我国人民所熟知,主要是她的旅游散文。上海人酷受旅游,对她当然更为亲近、喜爱,尤其在三毛仙逝后。尤今以客观而动人的笔触,让我们了解到海外各地的奇风异俗以及缤纷多姿的景色。 旅游,总少不了要品尝各国的菜点,尤今说:“人间美食多在寻常陋巷,所以每到一国,总要挤到当地人趋之若鹜的地方去,尝美食,吃气氛。”(《吃在旅途》)尤今所闻所尝,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最难忘的是《舌战软体怪物》,  相似文献   

17.
一、吃辣椒 辛辣之食有好几种,这儿只说辣椒。上海人对辣椒的称呼十分特别——“辣火”。辣椒酱便成了“辣火酱”。“辣火”之意很清楚:那热辣辣犹如灼人之火。上海人对它是怕的,这才有“侬识相点,侬不识相,我请依吃辣火酱!”意思是,你要识时务,你不识时务,我请你吃辣椒酱。要是上海人对四川人这么说,四川人感谢还来不及哩!但上海人怕辣。 到过上海的外省人,若跟上海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上海人。这只是一次事实陈述,而不带任何褒扬或者菲薄。无非就是要表达,作为“苏州河的女儿”,这是一个讲述关于我自己的故事。我不比其他任何一个上海人多生一只眼睛,也不曾期待这位“母亲”的特殊照顾,因为毕竟她有超过1300万子女要抚养——这还只不过是我出生时的数字,而现在  相似文献   

19.
或许多人和我一样,天生就喜欢吃海鲜。但久居在内陆城市,对于我们拿工资的人来说,恐怕想和吃是两回事。 一年初夏在青岛游玩了4天。可以说青岛整个城市始终被一股股海腥味笼罩着。沿街到处都是海鲜馆,门口全是养海鲜的喷氧池。海鲜大多是近郊的渔民用摩托车送来。只要你想吃新鲜的海鲜,往饭店门前一站,想吃什么朝喷氧池里一指,店员立即过磅烹饪。第一次吃海鲜是在一个叫琴岛的旅游区吃的,整个半岛就像一把浮在海面的小提琴。我们特意选了一家不显眼的饭店。开始想点毛蛤,想想 1988年上海流行甲肝风波,又只好放弃了。尽管饭店…  相似文献   

20.
王女士常说自己是个“没有口福”的人。她最爱吃海鲜.可每次吃上几口之后.脸上就会出现成片的荨麻疹,痒得厉害。没办法.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家人大快朵颐。让她更郁闷的是.自己的这个毛病竟然还“传染”给了儿子,小小年纪的他吃海鲜之后不仅全身起疙瘩,还伴有腹痛腹泻。王女士不得不忍痛割爱.彻底拒海鲜于家门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