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考虑管壁壁厚热阻和管壁污垢影响的情况下,导出了逆流换热器高低温流体的温度分布和管壁温度分布计算式.在考虑传热过程有压降的情况下,导出了逆流换热器的高低温流体的局部炯传递系数.计算式中体现出了两者内在的耦合关系,通过分析(火用)传递系数得出换热器的堋损分布,为确定合理的运行参数以及优化结构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汽轮机静叶内气体流动过程中的压力、速度以及传递系数的变化特征有更深的认识,从水蒸气在汽轮机级内静叶部分的流动特点出发,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的传递理论为依据,建立了水蒸气在汽轮机级内静叶部分流动的传递模型,导出了汽轮机静叶内的压流密度、压传递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其随气流出口面积的变化趋势,从传递的角度分析了汽轮机级内静叶部分的传递特性,为以压力为主势场的传递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大型煤粉锅炉屏式过热器管壁温度计算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屏式过热器三维管壁温度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烟气温度分布的不均、沿烟气流向和蒸汽流向的传热,计算出管组中管壁各点的温度,为管壁温度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Helmholtz积分方程,研究了锅炉换热器一维管阵列壁面的声共振问题,给出了管壁振动与声波频率、管间距和管壁内、外流体载荷等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数值计算了换热器管阵列在声波作用下激发管壁振动的模态共振频率分布特征及其速度振幅分布图案。结果表明多管之间多极子声散射的相互作用将对管壁运动的幅值产生影响,但对共振频率影响较小。管壁共振频率主要受到管外介质耦合质量的影响,因此置于水中的换热器(核电机组)管壁共振频率低于空气中换热器管壁(火电机组)的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和非平衡热力学理论,从传递的观点出发,对高压加热器稳定运行工况下的换热过程进行了研究;推导出流动状态下的传递方程,得到局部传系数和平均传系数计算公式,并计算出加热器各段在运行时的传量,验证了凝结段为加热器换热的主要单元,还可对加热器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与铅冷快堆的结合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动力循环之一,系统通过中间换热器传递热量,其性能影响着整个发电系统的高效与安全运行。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液态铅铋合金(LBE)物理性质和热输运性质差异显著,对称式结构无法匹配两侧工质的换热要求,构建了1种非对称式紧凑式耦合换热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液态铅铋合金耦合换热特性。结果表明:提升冷侧流体入口速度会显著增强换热;增加热侧LBE入口速度时,总换热系数先降低后增加;提升换热器冷热流体入口温度,换热器的换热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优值;在拟临界区内,强浮力作用会大幅提升冷侧换热,而加速效应则抑制换热。  相似文献   

7.
吴双应  曾丹苓  李友荣 《热力发电》2004,33(9):30-32,45
污垢是影响换热器传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现有换热器冗余面积计算式存在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换热器冗余面积计算式;对洁净换热器总传热系数与污垢换热器在不考虑污垢热阻时的传热系数之比,以及洁净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和污垢热阻等参数对换热器冗余面积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污垢对换热器(火用)传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导出结垢前后换热器传热单元数之间的关系,并引入传火用有效度的概念,对考虑污垢时的换热器火用传递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洁净状态下的传热单元数和冷热流体热容量比对结垢前后换热器的火用传递性能的影响.讨论结果表明,污垢对不同流型换热器火用传递性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文通过数值计算,对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有效能分析,计算讨论了在不同的内部换热器高压侧流体出口温度,以及不同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情况下,系统的制冷系数(COP)、单位有效能损失与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变化的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在不同的蒸发压力下,系统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温升是影响油浸式变压器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为了得到变压器的温度场分布,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方法的多物理场计算方法。对于油浸式变压器流体场和温度场的强耦合问题,混合方法考虑了温度对媒质物性参数的影响,采用迎风有限体积法和迎风有限元法依次计算流体场和温度场,即流体场和温度场依次循环求解,最终得到油浸式变压器启动过程瞬态温度场和稳态温度场。为了验证文中算法的有效性,采用换流变压器二维简化模型,分别采用文中方法和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计算了常温下的稳态温度场,计算结果验证了混合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验证文中算法有效性的基础上,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换流变压器常温环境下启动过程的瞬态温度场分布,分析结果可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的有效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对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有效能分析,计算讨论了在不同的内部换热器高压侧流体出口温度,以及不同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情况下,系统的制冷系数(COP)、单位有效能损失与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变化的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在不同的蒸发压力下,系统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常春  张强强  李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17):104-109,151
周向非均匀高密度热流引发的过热问题一直影响着太阳能热发电站中高温吸热器的运行安全。该文建立了太阳能高温吸热管对流换热电加热实验台和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实验研究和模拟计算,研究了周向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吸热管壁温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周向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吸热管壁温度分布与截面圆心角余弦呈函数关系,实验测量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经典Dittus-Boelter公式仍可用于计算周向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吸热管内的换热计算,但不适用于管壁温度分布计算。文中给出了周向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吸热器管壁温度计算关联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压气式SF_6断路器的静态与动态运动特性的区别,考虑了电弧电流对运动特性的影响,引进了电弧截面影响系数δ和电弧温度系数Ω。然后应用焓流理论求取了电弧面积,导出了负载下电气室气体密度,压力特性及断路器分闸特性计算式。最后以LW—220落地箱式SF_6断路器为例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对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有效能分析,计算讨论了在不同的内部换热器高压侧流体出口温度,以及不同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情况下,系统的制冷系数(COP)、单位有效能损失与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变化的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在不同的蒸发压力下,系统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热管是一种利用密闭管内工质相变来传递热量的高效传热元件,由它组成的换热器具有换热能力强、管壁温度便于调节等特点。近些年,由于热管技术的不断完善,热管式空气预热器在电站锅炉上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设计经验和实践经验。本文试图对电站锅炉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特点、现状和应用前景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邓成刚 《广东电力》2007,20(12):38-41
换热器是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给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一种装置。通过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水换热器的选型论证,详细分析管壳式换热器与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可为相似工程的水-水换热器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基于熵分析法的回热系统损分布矩阵方程及汽水分布矩阵方程为基础,结合某台300MW汽轮机组回热系统,进行了数学推导与归纳,获得了加热器端差变化对回热系统损分布影响的通用计算模型。该模型只需要通过加热器出口水参数及上级加热器疏水参数的偏差值,即可准确快捷地计算出回热系统的损分布变化,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通用性,同时也便于在线定量分析端差变化对回热系统损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发夹式换热器工作原理及结构优势,在高温高压工况条件下,冷热流体进行大温差换热,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冷态启动过程中:管内空置时,壳侧为注满低温热流体状态,高温热流体以小流量缓慢注入换热器内与低温热流体混合,研究壳侧流量对壳侧温升速率的影响;当壳侧温度达到需要高温时,管侧进入冷流体,模拟冷流体温升变化与流量的关系;强度方面通过对换热管及管板进行防冲击热应力分析,对管板以及整个换热器承受温差冲击时进行设备安全性评估;最终保证换热器在大温差情况下的启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定制的单相四柱式变压器试验模型,进行直流偏磁下的温升试验,得到结构件表面不同位置的温度随直流偏磁电流增大的变化规律.建立损耗计算模型,计算直流偏磁下各结构的损耗.建立温度场计算模型,给定结构件表面导热系数表达式;有限元软件考虑变压器油的材料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将导热系数作为未知变量之一进行求解;计算得到直流偏磁下的结构件的温度分布.试验模型的损耗、温度仿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验证了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内屏式过热器管子超温爆管问题,建立了某300 MW CFB锅炉屏式中温过热器管壁温度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四节点四边形单元对温度场剖分并进行了计算分析,不同负荷不同蒸汽流程布置方式(U型布置和Z型布置)的管壁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管壁最高温度出现在鳍片的中心位置处,管内壁温度较低,接近于工质温度;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300 MW CFB锅炉屏式中温过热器蒸汽流程Z型布置优于U型布置。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的运行情况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