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经济实用地对废水进行处理,将来源广泛的黑藻制成粉末加入到含铜、镍离子的废水中,研究了其对废水中铜、镍离子的吸附作用,考察了溶液pH值、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干扰离子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藻吸附2种重金属离子的速度快,30 min即达到吸附平衡,适宜的pH值为5.0~6.0,干扰离子对Ni2+的影响大于对Cu2+的影响;黑藻对2种重金属的吸附均符合Langmiur,FreunoU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模型,对2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顺序是:Cu2+>Ni2+.  相似文献   

2.
就热等静压处理对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的缺陷消除、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改善作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热等静压处理后的合金,不仅可有效地消除合金中的缺陷(疏松和气孔),获得致密的合金,而且还可改善合金的显微组织,提高合金的持久、拉伸和疲劳性能,显著地减小性能分散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有关 TiNi 形状记忆合金的时效及其对合金机械行为的影响方面的文献资料,系统地综述了 TiNi 形状记忆合金时效过程中富镍相的析出行为、析出相的结构及晶体学关系,探讨了富镍相对合金预马氏体相变及马氏体相变、伪弹性及记忆效应影响的机理,并提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芸  杨萃娜  丁述理 《材料保护》2013,46(1):53-55,10
为了提高膨润土吸附废水中Ni2+,Cu2+的效果,对其改性制备了钠基膨润土,考察了吸附时间、废水pH值以及Ni2+和Cu2+初始浓度对自制钠基膨润土吸附Ni2+,Cu2+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吸附等温线,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钠基膨润土对Ni2+,Cu2+都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初始阶段(前10 min)吸附很快,之后随时间延长吸附量提高甚微;pH值为6.2时,处理后的水质即可达国家排放标准;随着Ni2+,Cu2+初始浓度增加,去除率先增加后降低,而吸附量迅速增加,Ni2+和Cu2+初始浓度分别为25 mg/L和40 mg/L时,钠基膨润土对Ni2+,Cu2+的去除率均可达98.6%;钠基膨润土对Ni2+,Cu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5.
用标准加入光度法同时测定镀液中的Co2+与Ni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合金镀液中Ni2 ,Co2 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用标准加入光度法同时测定镀液中的钴和镍的研究.用钴的等吸收点波长490 nm和530 nm作为测定波长,以镍为标准加入组分,用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作显色剂,溶液pH值为9~10.在镀液样品中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钴为100.4%,镍为101.5%,最大相对标准偏差钴为6.1%,镍为4.6%;还探讨了测定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可行性强,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硫酸锰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深度净化,一直是锰行业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δ-MnO2进行表征,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硫酸锰溶液中Mn、Co和Ni的离子形态随pH的变化关系,研究不同pH条件对δ-MnO2吸附硫酸锰溶液中Co2+、Ni2+的影响。结果表明:δ-MnO2结晶性较差,缺陷和空隙较多,表面羟基丰富。随着硫酸锰溶液pH升高,δ-MnO2对于Co2+和Ni2+吸附率逐渐增加,Co2+比Ni2+更容易被吸附。在低pH下,δ-MnO2吸附效果受结构缺陷和空隙影响,pH高于5时,在表面负电荷和羟基的共同作用下大量吸附Co2+和Ni2+,Co2+、Ni2+吸附率最高达到99....  相似文献   

7.
高硬度镍硼合金涂层的组织转变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化学镀方法制备了高硬度Ni-B合金涂层。经XRD分析确认镀太镀层组织为过饱和固溶体与非晶态的混合组织。热处理后硬度高达HV1300。该镀层组织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以350℃为分界点。组织转变过程有很大差异,并发现转变过程中有Ni2B出现,应力释放、B的脱溶及Ni2B和Ni3B的形成是影响镀层硬度的几个关键因素,尤其是Ni2B显对镀层硬度-时间曲线的变化的影响显著。为同热处理温度下,硬度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有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向时间缩短方向移动的趋势;热处理温度愈趋近Ni-B合金的晶化温度,硬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愈复杂。  相似文献   

8.
以己内酯为单体,在绿色溶剂离子液体中对纤维素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改性纤维素对金属离子Cu2+、Ni 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金属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对比了改性纤维素对Cu2+和Ni 2+的吸附效果,同时对Cu2+的吸附热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8K,时间为2h时,改性纤维素对Cu2+、Ni 2+的吸附量分别为133mg/g、40.4mg/g;Cu2+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及温度的降低有利于吸附的进行;改性纤维素对Cu2+的静态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微量B元素对铸造Ti2AlNb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优选出适合铸造工艺的Ti2AlNb合金成分,为推进铸造Ti2AlNb合金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 以Ti–22Al–25Nb(原子数分数,下同)、Ti–22Al–24Nb–0.1B、Ti–22Al–24Nb–0.2B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不同B含量合金铸态、热等静压态的宏、微观组织及析出相形态。采用XRD分析合金的物相组成,室温拉伸性能测试评价力学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拉伸断口,分析微量B元素对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结果 添加微量B元素可以明显细化Ti–22Al–25Nb合金的晶粒尺寸,随着B元素原子数分数增加至0.2%,晶粒尺寸由958 μm减小至548 μm。B元素在合金中主要以固溶态、TiB和TiB2针片状析出相形式存在,随着B含量的增加,硼化物长度和厚度尺寸略微增加、体积分数由0.3%增加至0.8%。0.1B合金的室温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与原合金水平相当,0.2B合金的屈服强度提升,但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降低。断口分析显示,0.2B合金塑性降低是硼化物增多、集中分布引起脆性断裂所致。结论 综合B元素对流动性的改善效果,优选出适合铸造工艺的合金成分为Ti–22Al–24Nb–0.1B。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钾长石中掺加钙复合助剂对其进行焙烧改性制备Ni~(2+)吸附材料(MKf),由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进行表征,考察MKf添加量、初始pH、振荡时间、初始浓度对MKf吸附Ni~(2+)的影响。结果表明:MKf最佳制备条件为CaSO40.08g,CaCO30.3g,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3h;MKf呈棒状结构,并有新物相CaSiO3生成;在初始Ni~(2+)浓度为200mg/L,MFf添加量为0.2g,初始pH为4,室温吸附24h条件下,MKf对Ni~(2+)的吸附率达到99.3%;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主要受颗粒内扩散和吸附反应控制;Langmuir等温模型能更好地描述MKf的吸附行为,最大吸附量为14.973mg/g,较改性前提高了4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Zn-Ni合金镀液中Ni2+含量的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便、快速而准确地测定Zn—Ni合金镀液中的Ni2+含量,不使用任何化学显示剂,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Ni2+,Ni2+/Na2+,Ni2+/Zn2+体系中Ni2+的吸光特性。结果表明:在Ni2+体系中,Ni盐浓度为5~100g/L,入射光波长为660nm时,Ni2+浓度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在Ni2+/Na2+,Ni...  相似文献   

12.
采用燃烧法制备得到CeO2∶Er3+纳米晶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CeO2∶Er3+纳米晶的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纳米晶粒度均匀、结晶完好,属于立方萤石结构.上转换发光光谱的研究表明:在980nm红外光激发下,可以发现上转换荧光,分别来自于Er3+离子的2H11/2,4S3/2→4 I15/2和4 F9/2→4I15/2跃迁.  相似文献   

13.
以NaOH,Y(NO3)3.6H2O和Eu(NO3)3.6H2O为前驱体,通过添加络合剂PEG-2000,采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Y2O3∶Eu3+纳米棒和纳米管,并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探讨了Y2O3∶Eu3+纳米棒和纳米管的生长机制,同时研究了Y2O3:Eu3+纳米晶的光致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温度、反应时间、NaOH的添加量和PEG-2000对产物形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制备的材料具有Eu3+的特征红光发射,并在Eu3+的掺杂量为5%(摩尔分数)时样品发光最好。  相似文献   

14.
王亚楠  刘鑫  李兆  曹静  王永锋  吴坤尧 《功能材料》2021,(3):3160-3163,317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u2.94Al5O12:0.06Ce3+绿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Lu2.94Al5O12:0.06Ce3+绿色荧光粉为立方晶系,表面为类球形。激发光谱中,位于340和450 nm的激发峰分别归属于4f的两个能级到5d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吸收,340 nm处的激发峰是由于发光是由于2F5/2到5d的跃迁,而450nm处的激发峰是由于2F7/2到5d的跃迁。发射光谱中,位于525 nm的发射峰对应Ce3+的4f-5d电子跃迁。当Ce3+掺杂量为6%,1500℃煅烧5 h时,Lu2.94Al5O12:0.06Ce3+绿色荧光粉CIE色坐标为(0.3683,0.5959),是一种可以用作白光LED的绿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5.
Cr~(3+)离子掺杂对Al_2O_3粉末结构及发光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球磨法制备了不同浓度Cr_2O_3掺杂的Al_2O_3粉体,并在700℃、1200℃空气中退火2 h。1200℃退火后样品,除掺杂浓度为1.6%的样品中出现少量γ-Al_2O_3相外,其余样品相均为纯α-Al_2O_3。样品晶格常数随着Cr~(3+)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波长为579 nm的激发光源对佯品进行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Sm3+/Ce3+/Tb3+共掺杂的CaO-B2O3-SiO2发光玻璃材料,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CIE色度坐标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发射光谱表明,在374nm激发下,Sm3+/Ce3+/Tb3+共掺杂CaO-B2O3-SiO2发光玻璃的发射光谱中同时观测到了红橙光、蓝光和绿光的发射带,这些发射带的混合实现了白光发射。此外,在Sm2O3和Tb4O7含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CeO2含量的减小,Sm3+/Ce3+/Tb3+共掺杂发光玻璃的发光颜色在白光区逐渐由蓝光区附近过渡到黄光区附近。  相似文献   

17.
以氟化钠、硝酸钇、硝酸铒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合成NaYF4:Er3+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吸收(FT-IR)以及发光光谱等手段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和荧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YF4:Er3+为六角棱柱晶体,属于六方晶系,具有P63/m(176)空间点群结构。在980nm光激发下,NaYF4:Er3+展现出强的上转换光,波长在520nm和539nm为绿光发射,对应为Er3+离子的2 H11/2→4/I15/2和4S3/2→4/I15/2跃迁发射,而652nm为红光发射,则对应于Er3+离子的4F9/2→4/I15/2跃迁发射。  相似文献   

18.
ZnO and In2O3 films were prepared by thermal oxidation of vacuum deposited zinc and indium films, respectively onto the glass substrate at 30 C. The fabricated films have been irradiated with 100-MeV Ni7+ ions at different fluences ranging from 5×1011 to 5×1013 ions/cm2. The structural and gas sensing properties of pristine and irradiated films have been discussed. X-ray diffraction (XRD) pattern of pristine and irradiated films reveal that the films are polycrystalline in nature and crystallinity increases after irradiation. In this study, highly porous In2O3 nanorods evolved when being irradiated at a fluence of 5×1013 ions/cm2 while ZnO film shows decrease in number of nanowires. The ammonia sensing performance of the Ni7+ irradiated In2O3 films shows an improvement as compared to its pristine counterpart.  相似文献   

19.
通过离子交换和水热两步合成过程简单制备了Yb3+、Er3+和Eu3+共掺杂锐钛矿型TiO2纳米带。该3种离子共掺杂未导致TiO2结构和形貌发生变化。光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稀土离子掺杂浓度低,Eu3+掺杂未改变由Yb3+和Er3+产生的上转换发射峰位,但可观察到因上转换发光激发的Eu3+荧光发射峰;Eu3+荧光光谱也未受到Yb3+和Er3+掺杂的影响。通过对掺杂样品上转换发光机理的考察证实,上转换发光过程是双光子过程,但TiO2和Eu3+掺杂对此发光过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荧光探针、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NaCl、CaCl<'2>和AlCl<.3>对水溶液中的聚丙烯酸钠(PAANa)自组装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NaCl的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分子链以线团形式存在;而Ca<'2+>或Al<'3+>与聚丙烯酸钠主链间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疏水胶束.当Ca<'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