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厂在没有280平幅前处理设备的情况下,采用绳状练漂工艺作特宽幅涤棉染色布的前处理工艺,以及为消除绳状皱折所采取的措施。其关键在于适当降低水洗、汽蒸的温度,以避免涤纶成为死折,并强化定型工艺。其工艺如下:烧毛(一正一反)→轧水堆置(8~12h)→二格热洗退浆(75~85℃,水洗槽采取低水位,大喷淋以保证退浆效果)→1#轧碱汽蒸(NaOH12±2g/L,70~80℃,60min)→2#轧碱汽蒸(NaOH12~149/L,80~90℃,60min)→热水洗→冷水洗→轧漂堆置(有效氯4~5g/L)→水洗→轧酸堆置(H2SO42~3g/I。)一水洗一落入堆布…  相似文献   

2.
棉织物生物酶冷轧堆前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纪惠军  范雪荣 《印染》2005,31(7):1-4
利用生物酶的专一性、高效性、处理条件的温和性和环境保护等优点,采用冷轧堆退煮一浴再氧漂的两步法前处理工艺,对六种纯棉织物的生物酶冷轧堆前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品种的纯棉织物采用生物酶冷轧堆前处理工艺,可以达到传统的前处理效果。酶轧堆退煮处方为L-2000淀粉酶2g/L,Bipprep 3000L果胶酶0.5g/L,尿素5~10g/L,渗透剂TX2~4g/L,堆置时间为4~8h;漂白工艺中,H2O2 20~25g/L,渗透剂TX3g/L和TL3g/L混用,98—100℃汽蒸60min。  相似文献   

3.
竹纤维织物前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冬 《国外丝绸》2005,20(2):14-16
本文介绍了竹纤维的酶退浆工艺,并对其碱氧煮漂工艺的烧碱浓度、双氧水用量、汽蒸时间等工艺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强力、白度、毛效等试验指标的结果,得出了当100%NaOH 1g/L、30%H2O2、7g/L和汽蒸时间60min时为煮漂最佳工艺,并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4.
《印染》2015,(9)
介绍了莫代尔/棉混纺织物长车生产工艺,包括低碱冷轧堆、短蒸、冷轧堆染色和后整理。前处理采用酶退浆后烧毛,低碱(10~12 g/L烧碱)冷轧堆和100~102℃短蒸(2 min)工艺;冷轧堆染色,可提高莫代尔纤维与棉纤维的同色性;后整理选用氨基硅柔软剂和聚氨酯整理剂,在赋予织物优良手感的同时,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天丝LF/棉混纺织物生产工艺,包括低碱冷轧堆、短蒸、冷轧堆染色和后整理。前处理采用酶退浆后烧毛,低碱冷轧堆和短蒸工艺,冷轧堆烧碱用量10~12 g/L,短蒸温度100~102℃,气蒸时间2 min;采用冷轧堆染色,织物颜色饱满,耐多次水洗色牢度优秀;后整理选用亲水性柔软剂和聚氨酯整理剂进行整理,赋予织物优良手感的同时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  相似文献   

6.
竹原纤维/棉提花交织物前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德鑫 《印染》2008,34(23)
通过优化烧毛、退浆、H2O2漂白及丝光条件,探讨了竹原纤维/棉提花交织物的前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次烧毛工艺可使布面光洁度达到4级;精练酶退浆可减少织物折皱及损伤,且织物毛效和手感较好;半丝光工艺碱浓度为190 g/L时,能达到理想的丝光效果.  相似文献   

7.
5 工艺设计 5.1 纯棉染色和印花工艺 工艺流程 烧毛碱处理→丝光冷漂→蒸洗烘干→染色或印花→整理→成品 5.1.1 烧毛碱处理 质量要求 纱织物3~4级,线织物4级。 工艺条件 烧毛碱处理机车速90~100m/min,二火口烧毛,轧碱浓度180±10g/L,温度95±5℃,多浸一轧,压力0.1~0.15MPa,落布入小容布箱堆置3min左右,进弯辊扩幅架后打卷,堆置4~6h后丝光。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棉织物冷轧堆漂白法耗时长和耗碱高等问题,研究复合氧漂活化体系在棉针织布冷轧堆漂白中的应用。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探讨各漂白因素对棉织物白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30℃,复合氧漂剂质量浓度4 g/L,H 2O 2质量浓度32.5 g/L,NaOH质量浓度5 g/L,堆置时间7 h时,该棉氧漂活化体系可获得与常规冷轧堆氧漂工艺相当的织物白度,并明显减少织物强力损伤,提高前处理效率,为实践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针织物冷轧堆漂白工艺,分析了其对针织物强力和毛效的影响。测试并比较了双氧水、氢氧化钠、活化剂TAED用量和堆置时间等因素对织物白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并对H2O2/TAED活化体系与传统H2O2漂白体系处理后织物的白度和强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针织物冷轧堆漂白最佳工艺条件为:室温下H2O2用量18 g/L,NaOH用量15 g/L,TAED用量1 g/L,渗透剂JC-1用量10 g/L,稳定剂JD-22用量4 g/L,堆置时间为24 h;与传统煮漂一浴法和常规冷轧堆前处理工艺相比,H2O2/TAED冷轧堆前处理新工艺大大降低了H2O2和NaOH用量,在织物获得足够白度的基础上,降低了织物的强力损失,耗能少、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魏凤 《印染》2007,33(5):18-21
介绍了牛奶/大豆蛋白纤维的特点及染整工艺。小样试验中,测试了强碱、pH值对织物的影响,比较了酶退浆、低碱煮练剂DKB退浆、Na2CO3退浆的退浆效果;探讨了双氧水漂白中温度、H2O2浓度、还原剂漂洗等工艺参数;列举了牛奶/大豆蛋白纤维大样试验的工艺流程和具体工艺参数,包括烧毛、漂白、定形、染色和特种整理(抗皱、柔软)等工序。  相似文献   

11.
棉织物复合酶前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种酶制剂及其它助剂复配的退浆煮练剂SZ-101和氧漂促进剂SZ-102,对棉织物进行退煮漂前处理,确定了优化工艺:坯布一轧退浆煮练液汽蒸(退浆煮练剂SZ-101 4~6g/L,pH值6~7,轧余率100%,80℃汽蒸40 min)→轧漂白液汽蒸(H22O2 6~9 g/L,氧漂促进剂SZ-102 10~15g/L,Na2SiO3 5 g/L,pH值10~11,轧余率100%,98℃汽蒸50 min)→水洗.该工艺的前处理效果与传统碱前处理效果相近,且可节水节汽40%左右,污水近中性,COD低,色度浅,可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锡亮  杨文卿  郭利 《印染》2006,32(12):18-20
介绍了Modal/棉混纺织物的退浆、练漂工艺。退浆采用高温酶L-40,用量2g/L,温度85℃,时间6h;煮练NaOH用量30g/L,氧溧H2O2用量2.5~3g/L。通过对染料进行筛选,采用汽巴公司的HW型双活性基染料染色,优化轧染工艺,得色均匀,无双色现象,摩擦牢度、水洗牢度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水平  梁军原 《印染》2007,33(8):9-11
对棉织物的酶高温轧蒸工艺进行研究,讨论了酶浓度、轧余率、轧酶温度、酶液pH值和汽蒸时间等因素对退浆效果的影响,初步确定淀粉酶退浆工艺为:淀粉酶L401.5-2g/L,轧余率100%~110%,室温轧酶(轧前先浸轧60℃热水),酶液pH值约6.5,汽蒸时间15min,汽蒸温度100—102℃。比较碱轧蒸退浆工艺发现,酶退浆工艺退浆率较高,可达7级以上,但毛效、润湿性和白度稍低。  相似文献   

14.
对竹/棉混纺织物的冷轧堆前处理和冷轧堆染色工艺进行了探讨,用中心旋转法设计试验,并用数理统计法优化工艺条件,加工产品质量良好。其前处理工艺为:NaOH30-40g/L,100%H2O2 10—14g/L,稳定剂DF-713-6g/L,精练剂DF-618g/L,渗透剂JFC2g/L,温度30℃,时间20h;染色工艺为:水玻璃60-70g/L,NaOH4-6g/L,时间8-10h。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棉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工艺耗时长和耗碱高等问题,采用活化剂壬酰氧基苯磺酸钠(NOBS)、烧碱和双氧水体系对棉织物进行冷轧堆一步法前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各工艺因素对棉织物前处理效果的影响,开发了一套低能耗、高效率的冷轧堆前处理新工艺,其优化工艺条件为:H2O2(35%)用量50 g/L,NaOH用量25 g/L,NOBS用量5 g/L,堆置7 h.结果表明:与传统冷轧堆工艺相比,该活化冷轧堆前处理工艺耗碱量低,堆置时间短,能很好地改善前处理织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对竹/棉毛巾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研究了NaOH用量、H2O2用量、堆置时间和堆置温度等对织物处理效果(毛效、白度、断裂强力)的影响,并优化处理条件:NaOH 25~30 g/L、H2O2 12~14 g/L时,在28~30℃打卷堆置20~22 h.冷轧堆优化工艺处理后织物的毛效、白度与传统工艺相当,而强力损失却远小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大麻织物的前处理工艺,通过试验得到了最佳的退煮工艺为:NaOH 30g/L,ST-10D 2g/L;最佳氯漂工艺:有效氯4g/L,NaOH 0.5g/L,FK-032g/L;最佳氧漂工艺:100%NaOH 1.0g/L,100% H2O2 6g/L,FK-035g/L,最佳丝光工艺:NaOH 240g/L,室温张力丝光60s。  相似文献   

18.
天丝/PBT交织弹力面料染整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丽 《印染》2011,37(13)
天丝/PBT交织双色弹力面料染整加工主要包括烧毛、退浆、定形、碱处理、原纤化、酶处理、溢流染色和后整理等工序.试验表明,前处理采用酶退浆工艺可减少纤维损伤;定形工艺条件为170℃×30 s,以稳定纬向尺寸;碱用量70~80g/L,浸碱时间40~45min,可提高天丝得色率,减少后道工序产生擦伤等疵病;采用纤维素酶进行抛光处理;采用分散/活性浸染工艺,分散染料染色温度控制在110℃;后整理选用柔软整理剂、功能性整理剂,以改善织物手感,获得特殊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棉针织物常规冷轧堆漂白工艺处理后白度值不高、织物损伤大的问题,文中主要考察活化剂R60用量、漂白增效剂CF-15用量、NaOH用量、H2O2用量、蒽醌用量、堆置时间、堆置温度对棉针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确定棉针织物高白度、低强损冷轧堆漂白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常规冷轧堆漂白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白度、低强损冷轧堆漂白最佳工艺为活化剂R60用量4 g/L、漂白增效剂CF-15用量3 g/L、NaOH用量20 g/L、H2O2用量100 m L/L、蒽醌用量10 g/L、堆置时间24 h、堆置温度为25℃,处理后棉针织物的白度为83.35、30 min毛效为10.7 cm、强降率为1.32%。  相似文献   

20.
韩丽  张占柱 《印染助剂》2014,(12):37-40
传统棉织物冷轧堆前处理生产周期长、效率低.研究了EDTA(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和TAED(Tetraacetyl ethylene diamine)在棉织物冷轧堆前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对试验效果的综合比较,H2O2/TAED活化体系作用效果最佳,其对应的最佳工艺为:H2O230 g/L,NaOH30g/L,TAED7 g/L,堆置时间14 h.该工艺条件下,织物白度80.7,强力736 N,毛效11.8 cm/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