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岩墙延伸机制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对与岩墙的侵入作用伴生的小构造的详细填图。在以色列的Ramon地区发现了许多极好的这类构造露头,为分析岩墙的延伸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在Ramon地区大约出露有200个玄武质和粗面质成分的岩墙和岩席,它们在早白垩纪时侵入到三叠系和侏罗系的地层中。岩墙群由位于南部未出露的中心侵入体向外延伸达30km,形成一个放射状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Piper(1976)的劳伦和波罗的地体在格林威尔造山前拟合的修订方案,回顾了英国刘易斯期杂岩及邻区劳伦和波罗的早元古代造山带的构造。整个区内于1.9~1.8Ga期间在会聚方向上的明显一致性说明重建是正确的,并且表明北大西洋地区在早元古代期间经历了相同的运动型式。推测的该区2.6~1.6Ga期间的板块构造历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2.6~2.4Ga:北大西洋克拉通内共轭剪切带系统的形成;(2)2.4~2.0Ga:古老克拉通内裂谷作用和岩墙就位;大洋和陆间盆地的形成;(3)2.0~1.8Ga:随着岩浆弧的产生,古老克拉通活动边缘发生消减,随着克拉通内盆地的封闭,克拉通发生碰撞作用;(4)1.8~1.6Ga:与先前构造带一致的新活动边缘的形成,在混杂的大陆组合内会聚方位有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序言指湖(Finger Lakes)地区的金伯利岩是Vanuxem(1842)首次在文献中报道的.从那时起,在一个约25公里宽、45公里长的地区内巳鉴定了82个岩墙和一个小火山通道。很多工作者已对这些岩墙在野外的产状作过描述,Foster(1970)列出了已知产地的完整目录。纽约伊萨卡附近的金伯利岩产地见图1。在这次研究中鉴定的标样大部分取自Cascadilla Gorge岩墙,Taughannock Creek岩墙以及Poyer Orchard火山通道。Glenwood Creek岩墙位于Poyer Orchard火山通道正北的小湾处。Zartman等(1967)测定的标样取自Portland Point露天岩墙。  相似文献   

4.
Strangway(1961)提出,岩墙的几何形状使得它们的剩磁方向通常是以非常大的角度,偏离空间磁化场,从而限制了对岩墙古地磁研究结果的价值。解释岩墙中磁化方向视偏离的一个统计模式(Evans,1968)是曾假定一个偶极子场和直立岩墙的随机定向以及古纬度。在讨论非直立岩墙(偏离直立±20°)的现代文章中,这个分析已被发展了,增强了这个模式的价值。有利于岩墙记录保真度的另一个证据是,由岩墙得到的古地磁极和由诸如岩床和沉积物等其它建造得到的古地磁极的一致性,岩墙和其烘烤边之间观察到的磁矢量的平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第三系富水未成岩砂岩地层隧道工程实际,对第三系富水未成岩砂岩地层隧道在施工时的防排水工艺和辅助坑道支护工艺进行了探索,对第三系富水未成岩砂岩地层隧道的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Lemland侵入体是产于芬兰西南地区的四个造山期后花岗岩类侵入体之一,侵入体主要由斑状花岗岩和基一中性岩组成,它们显示出双峰式岩浆作用的性质,引起网脉化,形成混合岩. 近来对Lemland侵入体南边部分的研究揭示,基一中性岩形成一环状构造,在环状构造中,岩石可暂分为三个组合:(1)斑状花岗岩中的细粒镁铁质枕状体;(2)混杂基体中含镁铁质包体的混合岩;(3)中粒镁铁质岩。本文认为这种具不同单元的环状构造是从搅动的带状岩浆房中侵位形成的,而不同的岩石组合是由于岩浆的物化性质不同造成的. 岩浆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基性岩浆侵入到上覆的酸性岩浆中,并在其中形成基性枕状体开始,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在基性岩浆留在后面的地方,基性的和酸性的岩浆迅速地混染和混合,形成的混合岩浆侵入到镁铁质枕内,这种镁铁质枕在靠较冷的酸性岩浆一侧形成一隔离边。环状构造中部的中粒镁铁质岩被认为与细粒镁铁质岩为同一种岩石,其较粗的粒度取决于较长的结晶时间.这种岩石被混合岩浆回复脉入和角砾化,形成巨形角砾。在这之后,酸性岩浆继续活动,在镁铁质岩石和混合岩中形成切割的岩墙.  相似文献   

7.
通过钻井、野外剖面及分析化验数据分析,认为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发育洗象池群、龙王庙组、灯影组优质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溶洞及裂缝。发育区域性泥质盖层和膏盐岩盖层。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显示:相带和岩溶改造控制优质储层展布;排烃期形成的古构造高点控制油气运聚;晚期构造保存条件是该区成藏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意大利西北部Voltri地块中超铁镁质的阿尔卑斯型橄榄岩详细构造研究,揭示出碎斑状构造岩中存在斜组构.这种构造岩的主面理,由具有未变形结构的粒状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中公里级剪切带内高温流变作用引起的辉石拉长和尖晶石定向排列而构成.这种构造岩中的斜组构以与构造面理夹角达40°的拉长橄榄石和显著的颗粒边界线状排列为特征.此外,膝折型亚颗粒边界常常与(100)面平行,并显示出与构造面理呈大角度相交的优选方位.在具有这种斜向颗粒形态组构的构造岩中,橄榄石的晶格优选方位型式表现为[100]和[001]的双峰态分布.推测斜组构和双峰态方位分布起因于伴有不利取向颗粒消减,变形颗粒边界迁移的高角度膝折式颗粒边界的发育.据斜组构确定的剪切方向与据晶格优选方位、不对称辉石碎斑系以及出现显微构造的剪切带填图尺度几何学确定的剪切方向一致.因此,这些斜组构是上地幔剪切带中高温流变作用的可靠的运动学标志.  相似文献   

9.
对苏格兰Orkney地区North Scapa断层上盘North Scapa砂岩进行显微构造和成岩作用分析,可帮助认识盆地发展过程中断裂作用与流体运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一关系影响到断层的封闭作用和油气运移.在中泥盆世Orcadian盆地发展期间,断层呈张性.与碎裂变形相关的膨胀作用促使了局部的流体运移,并且在North Scapa砂岩中距断层1m的范围内导致了石英和伊利石胶结物的沉淀.这一成岩事件以及相伴生的碎裂岩大大地减小了紧靠断层的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些作用在砂岩中是有效的封闭机制.Orcadian盆地的湖相生油岩在泥盆纪晚期至中石炭世就已成熟.在此阶段后期,盆地被抬升,North Scapa断层重新活化,性质为正断层,但以斜滑为主.此种后发生的变形被直接调整到封闭带以外,从而形成了宽的(10~20cm)角砾岩带和窄的(<10cm)碎裂带.与碎裂变形相关的进一步膨胀为油气在高应变的角砾带和碎裂带中的运移开辟了途径.这些观察表明,与盆地中油气的成熟和排驱大致同时发生的断裂活动,可直接影响运移选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渤海旅大区块稠油油藏,主要产层为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岩性为大套砂岩、含砾砂岩夹泥岩,其中砂岩疏松不成形,砾石直径较大,取心难度大。重点分析了疏松砂砾岩取心难点以及取心收获率低的原因。通过优选取心工具及取心钻头,优化取心工艺,总结出松散砂砾岩地层取心技术方案。在LD5-2N-2井进行现场应用,取心进尺204.00m,心长166.60m,平均收获率达到81.7%,提高了同类地层取心收获率,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印度西部拉贾斯坦中南部元古宙Aravalli超群由浅变质的粗砂岩、碳酸盐岩及杂砂岩所组成,夹有细粒粉砂岩和泥质岩,位于由片麻岩、片岩及高级变质沉积物组成的太古宙基底之上。其中杂砂岩可分为四种不同的岩相类型(相A、B、C、D),每一种岩相具有不同的QFL组分、粒度、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根据QmFLt判别图可判别每一岩相类型形成的构造环境。相A、D杂砂岩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相B则来源于与岛弧相关的安山质岩石。相C的粉砂岩表明存在一个陆块物源区。这种以岩相学为基础的解释与根据沉积相和沉积构造分析所恢复的古地理环境是非常一致的。唯一的例外是相B,根据岩相学分析其为安山质物源,但是与其露头特征并不一致。这些物源区的判别已得到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资料的验证。地球化学资料广泛证实了以岩石特征为基础所做的构造背景解释。这些基础实验方法与野外原始沉积构造相结合,使我们能够十分精确地区分不同的物源区与构造环境。作者用向西消减的元古宙板块构造模式来解释Aravalli超群中沉积作用的演化。  相似文献   

12.
在北海中部Fulmar油田,已对Fulmar组(上侏罗统)岩心作了沉积岩相学和石油地球化学的研究.与水饱和带相比,在油饱和带中的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程度要低.然而,对石英次生加大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研究表明,这两个带中具有相似的温度范围(85~126℃),且所测的最大温度与现今储层的温度接近(大约130℃).这就意味着油饱和带中石英的次生加大在油聚集以后还在进行,只是其程度上与水饱和带相比受到了阻碍.因此,可以肯定局部的石英胶结物是通过压溶作用形成的.与水饱和带中钾长石的钠长石化程度相比,油饱和带的程度要小得多(约小50%).因为这一过程涉及到钠的提供和钾的排除,因此,很可能受到石油聚集的限制.根据钠长石化的差异判断,Fulmar储层中石油的聚集很可能是发生在晚第二纪,这一推断与邻接盆地中用生油模拟得到的时间基本上是吻合的.在Fulmar砂岩中,极少或不含高岭石,也找不到长石或碳酸盐大量被淋滤的证据,这很可能是因为部分由浊流和滨外砂沉积物组成的Fulmar砂岩没有暴露于大气的原因所致.从次生孔隙的发育来看,尽管Fulmar砂岩与低熟到成熟的Kimmeridge粘土岩地层相邻,但此生油岩中形成的有机酸和CO_2对其只起很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港西油田明化镇组水淹层特征,文章剖析了水淹层岩性特征、物性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并开展水淹层分布规律分析。研究表明,水淹层岩性以细砂岩、中砂岩为主,具有分选好、结构成熟度高的特征;物性普遍较好,孔隙度一般大于30%、渗透率一般大于300×10-3μm2,具有高孔、高渗特征;典型水淹层录井显示的含油级别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测井响应特征为:自然电位具有明显异常值,井径测井曲线值变大,电阻率曲线值明显降低,中子孔隙度测井曲线值增大;水淹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注采井网完善的井区,且分布在注入水"水线"的主要方向;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埋深小于1400m的井段,在砂体内部常见于正韵律砂岩储层的中下部。该研究成果可为该区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在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四段发育有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等砂岩。砂岩的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有重要影响。文章在对大量薄片和岩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铸体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四段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地区沙河街组四段砂岩主要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的影响比较大,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空隙的形成具有破坏作用,溶蚀作用对空隙的形成具有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可能是由大陆伸展期间的深成活动引起的。韧性变形脉冲在由侵入的深成岩体、岩床或岩墙的热导入所引起的短期热事件期间已经发生。这种侵入作用可能是变质核杂岩构造剥蚀期间下盘差异抬升的根本原因。据~(40)Ar/~(39)Ar视年龄推断的快速冷却在岩浆到达期后可能已经发生,而并非快速侵蚀或者构造剥蚀的结果。~(40)Ar/~(39)Ar视年龄的不均匀性可以由形成于岩床(或岩墙群)的热晕内地壳浅层次的变形糜棱岩的快速冷却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很清楚等温减压轨迹实际上可以连接在岩浆活动期以及期后的瞬变矿物生长记录的p-T点。  相似文献   

16.
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东南部的Kokanee地区的Ag-Pb-Zn-Au脉状和交代矿床赋存于Slocan湖区深断裂上盘的中侏罗Nelcon岩基及其外围的寒武纪到三叠纪的变质沉积岩中.变质证据表明成矿作用晚于Nelson岩基和Ainsworth地区中侏罗纪的片理化作用,而早于(或同时)Slocan深断裂下盘的Valballa变质核杂岩的始新世揭顶活动时期.煌班岩墙和辉长岩墙与成矿作用明显地是同期的,通过对其中黑云母和角闪石的K-Ar同位素年龄研究,确定了40到52Ma时的始新世中期一次短暂的碱性岩浆活动.而更老一次早白垩纪另一次碱性岩浆活动(141~129Ma)的存在是可能的,但尚未完全证实.通过对矿脉和热液蚀变带中白云母进行的K-Ar法和分阶段加热的~(40)Ar/~(39)Ar法同位素年龄研究,可确定成矿热液沉淀形成脉状矿床和形成交代矿床的时间为58~59Ma,矿体与煌斑岩墙之间相互穿插关系表明,该矿区热液系统的活动持续了15Ma以上.始新世地壳拉张运动导致了高温热流体及作为成矿热液流动通道的构造体系的形成.Nelson岩基与成矿作用在时间上相差100Ma,两者之间仅有空间上的联系,没有成因上的联系,空间上的伴生不代表成因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长7储层为镇泾地区主要的烃源岩,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储层物性,后期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研究区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  相似文献   

18.
北海华尔德油田中侏罗统本特群砂岩中,骨架颗粒的溶解现象比较普遍.代表侧向上广泛分布的砂岩相Etive组,比具有相当渗透性而可能侧向连续性较差的Ness组砂岩,呈现出更为强烈的淋滤作用.这一差异在大量的次生孔隙中与淋滤作用以及平流相关的物质运移相一致,而且还可以提供有关储层内部流体性质的信息.在次生孔隙中,发现高岭石以及长石残余物,这说明次生孔隙结构是由长石溶解而成的,溶解作用与高岭石的沉淀相关.在次生孔隙度最高的砂岩中高岭石含量最少,这表明铝的迁移能力与孔隙水的流速有关.对此最可能的解释是由于高岭石的同位素特征而引发大气孔隙水的循环,同时表明,高岭石形成温度<60℃,而伊利石是在温度升高后形成的.次生孔隙也可能在埋深更大、温度超过60℃的情况下形成,但分布不广,选择性溶解钾长石的淋滤作用,可能是通过细粒的伴生砂岩、粉砂岩中蒙脱石伊利石化以及小部分高岭石的伊利石化而得以产生.这一过程没有引起孔隙的净增加,而物质的运移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了解洋壳的结构构造、岩石和化学蚀变作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的.我们要知道海洋情况方面知识主要是进行蛇绿杂岩的研究和遥感地球物理测量,并从海底中采集或采取岩心样进行研究.海洋地壳模型是以理想蛇绿岩岩石地层和综合地球物理数据为基础.蛇绿岩模型是深海沉积物覆于喷出的枕状玄武岩(2A和2B层);从上剖面向下为具辉绿结构的杂岩墙(2C层);层次更深就进入辉长岩和超铁镁堆积层(3层).火山岩层(2层)平均2km厚,但它们的厚度是极不稳定的,而下伏的"海洋层"一般具有均一的厚度(平均厚4.5km).钻孔504B明显穿透喷出的枕状熔岩,并进入席状杂岩墙,该孔位于Costa Rica Rift南201公里的5.9Ma的地壳上,对于一个完整的地壳剖面,在席状杂岩墙与下伏辉长岩之间过渡带采集样品是最适宜  相似文献   

20.
矿区赋矿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前黑山组下岩段,受构造影响矿区呈不规则的复式倾伏向斜产出。矿体产出形态与地层走向一致,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体整体较稳定,形态简单。赋矿岩性为褐铁矿化石英砂岩。蚀变主要有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石炭系前黑山组下岩段中的褐铁矿化石英砂岩为主要的找矿标志。该区域具有寻找沉积型铁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