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壁面的亲水性问题,笔者在多孔陶瓷管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实验台上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该冷却器的二次/一次风量比、淋水量以及一次空气侧压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次风量为500m3/h时,最佳二次/一次风量比为0.9,此时效率达到35.4%,温降达到4℃;在二次/一次风量比为0.9的工况下,淋水量越小,冷却器的效率和温降越高,在淋水量为0L/h时,冷却器的效率和温降达到最大,并且冷却器效率和温降可稳定维持100min,在淋水量为150L/h工况下,连续喷水5min可以将多孔陶瓷管充分湿润,大大缩减了喷水时间,可真正实现间歇供水,节水节能;冷却器一次空气侧压降随着一次风量的增大而增大,一次风量为500m3/h时,压降为118Pa。  相似文献   

2.
利用现有的卧式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搭建了模拟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实验台,并进行相关测试,在标准实验工况下,该模拟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最大温降9.2℃,最高换热效率62.4%,最佳一次空气流量为2000~2500m3/h,最佳二次/一次风量比为0.7,最佳淋水密度1197kg/(m·h)。与卧式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进行对比,该模拟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效率略低,二次空气侧阻力较大。总结出实际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应设计为大管径、圆形换热管,布水方式采用管内直接布水。  相似文献   

3.
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设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介绍了以二次空气湿球温度为依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对实验工况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对比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数学模型分析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现有的几种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数学模型,并加以比较。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不足之处,优选出了一种新型简便、实用性较强的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测值与理论值较好吻合,表明此种计算方法十分适于指导工程实践。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设计、优化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露点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搭建了实验台,对实验样机各功能段单独运行和组合运行时的性能分别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预冷段和冷却段的最佳二次/一次风量比分别为1.2和1.69;整机联合运行时,出口终温低于入口空气的湿球温度,逼近露点温度.  相似文献   

6.
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热工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以二次空气湿球温度为依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热工计算方法,并对实验工况进行了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的结论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常规间接蒸发冷却器由于表面水膜均匀性、完整性差而导致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两侧旋转布水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3种布置方式下的换热性能实验,运用正交实验对影响换热器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开孔正对气流方向时换热器换热性能最佳,且旋转布水装置存在最佳转速76r/min,喷水量、空气流速、冷却水流量、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增加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增大,喷水温度、空气温度的升高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减少,其中冷却水进口温度的改变对换热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温度由35℃上升到39℃时,换热量提高37.62%,单位面积换热量为1.14kW,该换热器可安装于地下车站排风坑道内,可有效地解决地铁站冷却塔安装位置难题。  相似文献   

8.
郝亮  张健  李秋菊 《建筑节能》2013,(4):6-9,22
以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实验台为依托,着重对其传热传质过程进行分析与计算。合理设置实验台初始状态参数,测试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在兰州地区气候条件下的实际应用效果。在获得理想实验数据后,通过查阅文献选择误差范围较小的传热传质关联式,计算出换热过程中主要技术参数,为今后在兰州地区气候条件下制造出适用性更高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设计依据,并进一步证明在空气能比较丰富的西北地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推广应用大有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地铁站冷却塔设置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低速电机驱动旋转布水装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在两种布置方式下,对其换热性能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运用正交实验法对较优布置方式下影响换热器换热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布置方式下,喷嘴与蒸发冷却器的间距、两组换热管束间距均存在最佳值,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优于单侧旋转布水;换热器平行气流布置且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为较优布置方式,此时,换热器换热量随喷水量、转速、空气速度、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增加以及喷水温度、空气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中,冷却水进口温度对换热器换热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因素对其换热的影响从主到次顺序为:喷水量、空气温度、空气速度、喷水温度、转速、冷却水流量。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对比了几种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性能特点,并指出管式间接-直接组合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主要形式及分区依据。着重对新疆、甘肃、山西等地的管式间接-直接两级或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提出实际工程中机组运行出现的问题,并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测试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在兰州地区气候条件下的实际运行效果,提出设计与建造本实验台。前期已经对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传热传质过程分析与计算研究。为了测试该蒸发冷却器的最佳二次/一次风量比、淋水量、空气温湿度以及压降,需要设计与建造相关实验台的测试系统以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制备冷水,解决常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风道占用空间大、风机耗电高的问题,是在干燥地区推广应用蒸发冷却技术的关键.介绍了间接蒸发冷却冷水制备技术的原理、研发机组的实测性能及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综述了目前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状况和推广前景.所研发的间接蒸发冷水机出水温度16~19℃,达到室外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的平均值,可作为空调的冷源.这种间接蒸发冷水机及其系统在西北地区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推广.  相似文献   

14.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均匀布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布水不均匀问题,从布水器结构型式的改进和吸水性材料的选择两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可以达到改善均匀布水效果、增大换热器表面润湿系数,进而提高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热质交换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直接蒸发冷却以及家用直接蒸发冷却器的工作原理,并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单台家用直接蒸发冷却器降温和加湿性能进行了测定,得到实际运行工况的性能曲线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家用直接蒸发冷却器的使用效果及需要改进的问题,为多台空调扇组合使用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目前常用的直接蒸发冷却器填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用多孔陶瓷填料的直接蒸发冷却器。并对多孔陶瓷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多孔陶瓷填料直接蒸发冷却器的特点,指出多孔陶瓷材料在直接蒸发冷却器中的应用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多孔陶瓷间接蒸发冷却器与直接蒸发冷却器复合的二级蒸发冷却系统,其冷却效果更逼近露点。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逆流式露点蒸发冷却器的冷却效率,对冷却器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提出了新型的内置格栅的露点蒸发冷却器.建立了描述冷却器内部热湿传递过程的二维数值模型,通过求解数值模型比较了5种结构的露点蒸发冷却器在不同入口空气温湿度、入口空气速度和二次/一次空气风量比条件下的冷却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内置双层格栅的露点蒸发冷却器(模型...  相似文献   

18.
间接蒸发冷却器内涉及同时发生的传热与传质过程,传热传质机理非常复杂。本文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分析了温度场与浓度场、局部Nu数与局部Sh数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因素对平均Nu数和平均Sh数的影响。应用一个无量纲数θ以考虑二次空气干、湿球温度和一次空气干球温度对对流传热传质的影响。拟合得到了平均Nu数与平均Sh数关于Re数和无量纲数θ的计算式。该结果为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二次空气来源于一次空气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器送风总冷量、送风空气品位、效率与二次空气/一次空气存在一定关系。二次空气/一次空气比越大,效率就越高,送风品位高,但空调器总送风制冷量不一定增加。通过计算对其品位、效率、制冷量进行优化分析,为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间接蒸发冷却换热系统开展实验,对换热器通道的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雷诺数较小处于层流状态时,摩擦系数大于根据计算得到的摩擦系数,使用圆管内当量直径的方法也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在雷诺数大于1700时,流动从层流进入过渡区,在雷诺数大于2100时,流动呈现紊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