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其对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窄带载波和宽带载波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电力专用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详述了该芯片的结构及其关键技术,并结合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两种典型通信单元的不同需求,提出了基于该芯片的模块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PLC的TTU通信模块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PLC)的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TTU)通信模块。模块选用SGS-THOMSON公司的电力线载波芯片ST7538对电力线载波信号进行调制解调。通信模块的主控制器采用高性能处理芯片ARM芯片做为核心单元,对ST7538进行通信控制。此模块的通信格式参照DNP3.0通信规约进行设置,对其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蓝牙技术在远程电力线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电力线通信PLC存在通信距离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二种基于蓝牙技术以实现远程通信的方案.该方案以通用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LM1893和蓝牙模块WRAP THOR 2022-1为核心,以AT89C51为主控单元设计了一个远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以解决音频信号的跨变压器传输问题.硬件系统由8个模块组成,并对系统整体的软件...  相似文献   

4.
基于扩频技术的家庭网络电力线数据通信接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线通信是家庭网络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扩频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信号能以低功能密度传送,又可实现码分多址等,是应用于电力线通信的较好通信技术。文中介绍了线性调频直扩通信及美国Intellon wcngSSC485、SSC111集成芯片,并结合国际标准协议CEBus,给出了电力线数据通信的软、硬件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配网自动化中应用宽带电力线载波技术,可弥补光纤和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不足,对推动配网自动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国内配网结构复杂,通信网络速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引入应用SIEMENS BPL200宽带电力线载波技术构建配网自动化系统,探讨了其应用方式,分析了宽带载波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宽带载波的功能特点和耦合方式,最后以BPL200宽带电力线载波在某省某市供电局老城区10kV配网自动化改造中的应用实例,结合实际的测试数据,验证BPL200宽带载波技术在配网自动化中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正在从窄带向宽带发展,宽带载波通信已成为近年来电力线载波通信研发和应用的热点,为保证不同厂商研发的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符合协议规范要求并能够互联互通,对其进行一致性测试十分必要。基于TTCN-3测试框架和Titan开发平台设计了宽带载波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提出了一致性测试系统软件和硬件设计方案,阐述了测试系统各部分的实现机制及关键技术。在深入研究宽带载波通信协议的基础上,针对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层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测试用例,构建测试环境并进行一致性测试,可对被测系统协议实现的正确性进行判决。对推进宽带电力线通信的标准化和互联互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力线高速数据传输使电力线作为通信媒介成为现实,研究电力线通信是十分必要的。文章详细介绍OFDM的原理以及TI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VC5402,描述基于OFDM技术,采用16位定点DSP———TMS320V5402作为控制单元的配电网电力线数传通信设备,最后给出其软硬件设计原理及实现过程,并给出此设计的具体参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基于PLC(电力线通信)的传感器信号遥测系统,系统硬件主要由16位AD7715模数转换电路、51单片机内核、RISE3401电力线通信芯片组成.软件以MCS-51汇编语言编制,并给出了软件设计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9.
基于RISE3201带有USB接口的智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微处理器芯片RISE3201和USB接口芯片USBN9604各自的优点,将两者相结合,研制开发了具有USB接口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详细介绍了该模块的硬件组成、抗干扰措施及实验分析.该方案实现了通用计算机与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之间基于USB总线的通信功能,拓展了其在智能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电力线通信技术的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基于HomePlug电力线通信的智能家居网络系统的设计,利用电力线网传输以太网数据速率达200Mbps。系统以INT6000通信芯片为核心,以S3C2510为主要控制芯片,实现家居网络的智能化联网。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