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Planning》2013,(5)
媒体根据自身的定位,为受众进行信息的筛选,在某种程度上有舆论引导的意味。事实上,一个真正的社会舆论热点的形成,应该是受众自己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的过程。公民新闻的发展,受众对新闻信息参与度的提高,使议程设置的主体逐渐发生变化;同时,议题的内容和传播的流程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从议程设置理论在融媒时代的变化、公民新闻的特点以及公民新闻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三个部分,来认识议程设置理论逐渐从"权威议程设置"到"大众议程设置"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3)
媒体失范是指媒体背离自身应尽职责和义务的非规范行为。目前,多数关于"媒体失范"的讨论仅停留在泛泛而论的层面,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尚欠缺,对于"羊群效应"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以此为切入口,借助媒介间议程设置理论,以"张悟本事件"为案例,来深入探讨"媒体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7)
今年的"小便门"事件在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不断升温,陷入了非理性的误区。这不得不发人深思。媒体报道新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挑选议题"的过程,本文从媒介议程设置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事件,思考这一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8)
近年来,我国多个地方的PX建设项目因其环保问题受到民众抵制而被叫停,PX事件一度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在PX事件中,网络无疑是监督政府职能、维护公众利益的重要工具。本文以宁波PX事件为例,探讨在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和博弈以及网络议程设置和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5)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媒介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建立在传统媒介环境之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相应的也发生了改变。本文试从议题本身、议程设置的主体、议程设置的作用机制以及议程设置的效果四个方面分析网络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8)
议程设置功能是西方传播效果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对特定社会事务的关注与报道,能够通过新闻信息的传播将公众及社会引向特定的关注方向。马航事件是一次突发的重大航空事件,对这一事件的处理体现了政府部门的应对能力及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本文重点分析议程设置功能在马航事件报道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
议程设置理论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反复强调的"大事"与受众广泛讨论的"大事"有高度的对应性,而且强调越多,受众对此事越重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的及时更新,广大受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来自网络议程设置的影响。当许多意见领袖对一件事展开自己的意见、讨论,自然会影响到大量网民的意见、态度。面对现如今许多星二代、官二代、大学生成为网络争议的重点,而当他们触犯法律之时,舆论对他们的抨击更激烈,更易形成媒介审判或网民审判这一现象。这样的影响便是议程设置的体现,随着网络的普及,其影响的范围更深、更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4)
李普曼用"我们脑海中的图像"来解释传统媒介环境下大众舆论的形成,它的形成基于媒介通过新闻报道为大众制造的拟态环境,媒介议程深刻影响公众议程。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传统媒介环境,中国社会的转型改变着人们对待变化的心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众媒介与舆论之间的关系将如何演变?本文试从梳理大众媒介与舆论之间的关系演变入手,探讨议程设置理论在各个环境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的适用情况,并展望未来媒介环境的变化对大众媒介与舆论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0)
新媒体带来一场新的传播革命,正在深刻改变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本文试图从议程设置理论视角,分析党报话语权面临的挑战,探讨如何重塑党报话语权。党报在发挥议程设置功能中必须实现"两步走":一是影响目标读者的议程,二是影响其他媒介特别是新媒体的议程。针对媒介间议程设置的"溢散效果",本文提出,只有变被动为主动,将(非主流媒介)"倒逼"转为(主流媒介)"倒灌",党报才能成为媒介中的"意见领袖",发挥社会舆论的"压舱石"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8)
新媒体时代,基于传统媒体所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的主体也由传统媒体扩展到了多元化的普通大众,这使得传受双方的角色及媒介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传播主体多元化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在复杂的多元主体中营造平衡的媒介环境,促进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2):51-52
英语语言的教学不仅是教授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的一点。而民族文化、专业要求和时代诉求均体现出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课堂上的审美教育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课外,学生受到和谐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其审美能力也自然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要遵循五个原则:师资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专业设置要以职业岗位为要求;课程建设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训基地建设要以实践为重点。所有的这些原则都要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使得商务活动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并有效地转化为商务技能。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25-27
民办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对能否完成既定的培养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始终要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将课堂教学作为民办高校的基础和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保证并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做好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完善,并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8)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英文写作能力是顺利学习全英文的专业课程和到国外深造基本能力之一。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基础普遍薄弱且教师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在写作教学中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写作任务形式、调整批改方式能有效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
本文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以及高职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从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企业等各角度出发,针对"高考英语改革"的大环境变化,阐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力应该不断提升,以真正将英语学习融入社会实践中,并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
应用文写作能力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笔者对现在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探寻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2):75-7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鼻窦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98例实施西医治疗,治疗组102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8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4.90%)显著低于对照组(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鼻窦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进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6):39-40
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个案,对珠三角地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团队建设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实践和探索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施"学商一体、行业先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5)
首先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及主要形式,然后分析了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7)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教学一直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写作课堂形成双向互动,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