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友  郑世宝  张春荣 《电视技术》2004,(7):62-63,67
针对当前HDTV高清数字视频节目源的不足,介绍一种基于自主设计的视频格式转换芯片而开发的数字视频上变换器(SD—HD)系统。通过视频格式转换,将SD—SDI或BT656输入接口的标准清晰度格式的视频数据转换为满足SMPTE292标准的高清晰度的数字串行视频输出数据。该串行数字高清视频信号将作为高清编码器的输入源,可以用于完成高清数字视频节目的制作。  相似文献   

2.
《电信网技术》2014,(8):15-15
在日前举办的BIRTV2014展会上,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展示了其在演播室节目制作编辑播出、电影后期处理存储等一系列最新的DVS产品线方案。其中的Venice产品,是一款多通道多格式视频服务器,支持所有广播制作的压缩及非压缩高清标清视频素材,同时可以对视频素材进行采集、播放、格式转换、阵列存储以及数字管理等一系列操作。  相似文献   

3.
《数字通信》2007,(19):98-98
在以往的三期中我们介绍了大量的免费主题下载网站和论坛,这期主要与大家分享一些在线视频格式转换网站,这是一类提供将网络上的在线视频(Youtube,Dailymotion等),或者本地视频转换成电脑或者其他电子设备(iPod,Mobile等)能够播放的格式的视频服务网站。  相似文献   

4.
钟炳贵 《家庭电子》2003,(10):45-45
常见的视频格式有很多,如果用户稍微了解视频知识,就不会对AVI、MPEG、MOV、RM等常见视频格式感到陌生。什么格式的文件就有什么样的播放器对应:MOV格式文件用QuickTime播放,RM格式文件用RealPlayer播放。若所用计算机中只装有RealPlayer播放器,而用户得到的却是一个MOV格式文件,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这两种视频格式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互相转换。一、AV→MPEG(MPEG—1) AVI和MPEG是最常见的视频格式,所以格式转换软件有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B超产品中仍会大量使用传统的视频信号接口S-VIDEO,主要是连接视频打印机进行图像打印.本系统主要实现从计算机的HDMI接口获取原始视频信号,并通过ZYNQFPGA进行格式转换,最后输出标准的S-VIDEO视频信号.同时计算机通过IIC接口对视频转换器进行控制,使得可以对视频的参数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根据软件工程双语教学实际需求,利用国际化技术开发了基于JavaEE规范的软件工程双语教学平台。在开发过程中把自主版权的ppt格式课件利用iSpring或Macromedia Flash Paper软件转换为flash格式课件。或是把部分教学资源直接制作为Flash动画后发布到应用服务器,用户下载后只能浏览不能任意修改,有效的保护了数字教学资源的版权和原创性。该网站提供集语音视频教学、自主学习、在线测试、交流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版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前存在多种视频格式,要求液晶、等离子、各种背投和前投等大屏幕数字电视都能适应这些信号格式.否则就会制约它们的广泛应用。因为这类显示器只允许逐行扫描,并且只能显示一定格式的图像数据,因此必须将不同扫描格式的图像数据进行变换,使之与显示屏显示规格相适应。为了让它们能显示各种不同制式的视频图像,就必须对各种数字视频信号进行格式转换.其主要工作有视频解码、去隔行、分辨率转换、帧频变换4大部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有时候我们得到的视频文件并不是所需要的格式,这就要进行格式转换。比如,将编辑好的DV—AVi刻录成DVD或VCD,本地视频要放到网上发布,或者文件太大要转换成小体积等,这都需要转换视频格式。  相似文献   

9.
影视节目制作正高速进入多元化的分享途径,越来越多的影视节目跳出单一的电视播出渠道,开始向众多的分享渠道扩张。这样对于影视节目的母版格式就需要转换到所对应播出平台的格式,按照目前中国电视制式,大多数的电视节目制作采用了隔行拍摄模式,在直接面对电视频道播出时没有任何问题,但分发到网络媒体、电影节参赛、国外电视机构的时候,就需要面对各种制式转换、格式转换甚至是高标清的上下变换,如何在制作端快速高效的高质量完成视频转换一直是制作团队关心的问题,近日[DVCLUB]测评室在一次视频现场演示环节需要隔行到逐行的转换,我们采用了这款Teranex2D格式转换器圆满完成了现场直播转换,也给大家介绍下使用心得,希望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在BIRTV2014展会上展示其在演播室节目制作编辑播出,电影后期处理存储等一系列最新的DVS产品线方案。Venice产品是一款多通道多格式视频服务器,支持所有广播制作的压缩及非压缩高清标清视频素材,同时可以对视频素材进行采集,播放,格式转换,阵列存储以及数字管理等一系列操作。Clipster产品是电影后期母版制作的核心解决方案,该方案支持基于硬件的实时处理,保证电影后期制作转码等大量工作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同时具备稳定可靠的质量。另外还展出Spycer Box最新的视频素材存储方案,该系  相似文献   

11.
便于硬件实现的视频格式转换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领域内大量格式的并存,使不同格式视频信号间的信息难以交流,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视频格式转换等技术解决。在讨论视频格式转换的相关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效果较好且便于硬件实现的视频格式转换算法:窗函数(边增强)法和中值滤波(边增强)法。第一种方法在FPGA板上进行的验证和软件仿真表明,图像主观测评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第二种方法利用了信号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关信息,克服了图像边缘不够锐利的不足,效果较好,且硬件的成本较低。两种方法都极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网络的进步,加之带宽的不断改良,各种网络视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到广大网民的日常生活中。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视频来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娱乐身心,各种网络视频格式的出现更方便了多媒体信息在互联网中的传播。本文在"三网融合"和网络视频的发展等社会背景下,主要介绍了各种常见的网络视频格式诸如MOV、AVI、WMV、FLV、MPEG、MP4、3GP等,这些格式的相关技术及其各自优缺点,并通过拍摄视频素材,编辑及输出为各种网络视频格式,在操作中记录各种数据和图表,对文件大小、画面质量、码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每种格式之间的异同,最后对网络视频格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网络的进步,加之带宽的不断改良,各种网络视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到广大网民的日常生活中。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视频来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娱乐身心,各种网络视频格式的出现更方便了多媒体信息在互联网中的传播。本文在"三网融合"和网络视频的发展等社会背景下,主要介绍了各种常见的网络视频格式诸如MOV、AVI、WMV、FLV、MPEG、MP4、3GP等,这些格式的相关技术及其各自优缺点,并通过拍摄视频素材,编辑及输出为各种网络视频格式,在操作中记录各种数据和图表,对文件大小、画面质量、码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每种格式之间的异同,最后对网络视频格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节目制作的多样化与复杂化,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视频格式.为了更好地衔接前后期及多部门合作中更好地传递视频文件,笔者分析了目前世界上常用的一些专业领域和民用领域的视频格式,并阐述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哪一种更合适,以及如何使用民用级的软件进行转换.  相似文献   

15.
微课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重点、难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非线性编辑技术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使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能以生动活泼的视频、动画形式展现出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不同格式的3D视频图像像素排列的不同,用傅里叶变换将图像从空间域转换到频率域,通过对傅里叶幅度谱的分析,并结合图像宽高比值及3D视频图像左、右眼画面相近等特点,提出一种采用3个层次的分析判定对3D视频格式进行识别的算法。通过该算法可以快速识别出3D视频格式,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7.
吴敏为 《电子测试》2022,(11):68-71
微课作为当前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网络课程形式之一,相关视频制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成效,而运用虚拟演播室技术不仅能保障视频制作质量,还可以帮助微课更快适应“互联网+”的全新环境,以此促使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广泛运用。虚拟演播室技术作为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在有效融合摄像机拍摄图像和计算机设计三维虚拟背景空间的基础上,构成全新的视频图像。因此,本文在了解虚拟演播室技术应用原理和技术要点的基础上,根据其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优势和技术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此为微课视频制作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微课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资源,也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组成部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提供支撑。文章以真人出镜的方式为微课技术提供支撑,进行《综合布线技术》课程中"安装配线子系统"的知识点视频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总结微课的一般开发流程和原则,探讨微课应用的一般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图像和视频采集方法简介 1. 用数字照相机或视频采集卡采集图像 (1)用数字照相机来采集画面,再用相应的软件将其转换为位图,并进行加工处理。 (2)在计算机中配置视频采集卡,然后可将录像机、视盘机或摄像机播放的视频转换为数字视频,并通过视频制作软件(Premiere或Ulead MediaStudio Pro等)将数字视频信号存为AVI或MPEG格式的视频文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资源和考核评价五个方面说明了如何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说课设计,并通过"word表格制作"这一教学任务演示了课堂教学的执行过程,为教师的备课和实施具体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