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近日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作为上海世博会五大永久性建筑之一.中国馆结构封顶标志着世博会园区建设正在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邱锡宏 《建筑施工》2009,31(6):411-413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浦江东岸。其结构气势恢宏,庄严华美,体现了东道主的大度,其施工技术与管理更具有非常的难度,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建筑业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州建设》2010,(9):36-46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  相似文献   

4.
游亚鹏 《建筑创作》2008,(5):110-119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方案是一个竞赛方案,该方案共两轮,第一轮为方案征集,343个方案中本方案进入前八名,获得了参与竞赛的资格。第二轮方案竞赛中本方案进入前三名,成为供领导遴选的三个方案之一,方案第一轮是在院内临时组织的工作平台上完成的,第二轮是由胡越工作室主持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建筑创作》2009,(7):156-157
1.标志性:针对世博会规划区域的整体性、开放性、动态特征以及"一轴四馆"的要求,中国馆应成为整个展区的入口标志建筑,代表着展馆区域的凝聚点又是起始点。  相似文献   

6.
《钢结构》2008,23(6):102-103
2008年是上海世博会工程建设的高潮年。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的世博轴、世博中心、主题馆、中国馆和演艺中心工程已全面动工。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3,(10):56-61
中国馆的创作构思凝聚了全球华人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馆位于上海世博会园区浦东区域中心位置,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及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中国馆以“东方之冠”为设计理念,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  相似文献   

9.
中国馆的超大型基坑邻近并局部跨越运营中的地铁8号线;其钢结构从33m起层层外挑,最大达36m。为此,土建施工采取措施解决了基坑施工、筒体结构施工和异形内倾幕墙安装工艺等关键施工技术,使中国馆这一特殊结构得以保质、保量、安全顺利地竣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上海世博会核心区,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为主题。中国馆是永久性建筑之一,是世博园区内最高的新建场馆建筑。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等组成,总建筑面积105879m2,结构为钢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国家馆以4个混凝土核心筒为主要的抗侧力及竖向承载体系,核心筒结构标高为69.9m。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筑》2007,(9):61-66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继中国奥运会后又一倍受瞩目的国际盛事,它将让世界再次了解发展中的中国。世博会园区的总体规划以"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为理念,体现"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园区主题。其中,中国馆的展示主题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日前,世博会中国馆投标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华人建筑师的参与。在创意产业飞速发展以及中国青年建筑师在国际建筑界影响力逐步扩大的今天,此次公开招标将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到中国。借活动的契机,本栏目介绍几位国内青年建筑师的投标方案以供大家探讨,并期盼世博会中国馆早日落成。  相似文献   

12.
《钢结构》2008,23(2):94-94
英国伦敦的水晶宫,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原子球馆……都是历届世博会为举办地留下的标志性建筑。黄浦江畔,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留下怎样的建筑呢?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09,(10):58-58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个场馆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而最引人注目的仍然是炫红的中国国家馆,其每一点的进展都牵动人心。最近,中国馆外立面已完成安装,7000多块红色铝板和1200多块玻璃相互映衬,充分展现了“东方之冠”的雄伟身姿。为了充分展示中国馆的“红外衣”,体现中国馆的传统与现代、和谐、节能与环保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李斌  蒋培铭 《城市建筑》2007,(12):85-88
经纬之城设计理念《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经"和"纬"是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其手法延续数千年,建立在"经"和"纬"基础上的理性秩序集中体现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相似文献   

15.
侯建华 《石材》2010,(12):52-52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承办的继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又一重大国际活动。可以说是新中国60年来的两个顶级国际活动。应当说世博会给了中国又一次展示的机会,而中国也给了世界又一个精彩。笔者作为一名与世博会场馆建设息息相关的石材业内人士,更关心石材在其设计、建设与展品中充当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6.
姜娓娓 《城市建筑》2007,(11):89-92
中国瓷器瓷器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具有着相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瓷器具有内敛、平和、温婉、细腻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另一方面,瓷器又在21世纪的新材料领域具有突出价值和潜力,代表了未来的精神。中国馆设计通过建筑形体的弯曲、起伏,借用瓷器艺术的意境传达中国智慧的精神。建筑表面由不  相似文献   

17.
设计与实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蜕变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从设计到建成,历经多次变更。本文试图考察中国馆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经历的若干重要变更,以反映其真实的设计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华东 《世界建筑》2007,(12):12-15
2010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而言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其中中国馆的建设自然而然地成为讨论的焦点。虽然中国以其博大的传统和丰富的物产.以及作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大国的身份.在历届世博会上都受到极大的关注.但历届世博会的中国馆建筑,迄今似乎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9.
《钢结构》2009,(3):95-96
经过一年紧张施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2008年12月31日上午实现主体结构封顶,这是继2008年11月28日中国馆土建结构封顶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标志着世博会;中国馆建设全面进入内部装修、管道安装和外立面施工阶段。  相似文献   

20.
建筑的“中国性” 解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国的现代性为背景,以建筑的"中国性"为核心议题,分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解读其表象背后的内容和意义,指出中国馆的设计属于"中国式媚俗",中国馆建筑被意识形态"异化","中国性"不过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