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场底部出矿结构一直是矿山施工的难题。针对某铅锌矿浅孔留矿法开采中存在的出矿难题,提出无底柱电耙出矿结构的改造方案,与原传统出矿方式相比,现场应用情况证明,该底部出矿结构不仅有效提高了出矿效率,并且降低平均采矿成本17.5元/t,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 我厂是耙斗装岩机和耙矿绞车的主要生产厂,年产量1000余台,主要满足国内各矿山需要。产品质量在国内有较高的信誉,但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出口量较少。耙斗装岩机和耙矿绞车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美、苏、英、法、日、西德等国耙矿设备性能结构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规浅孔留矿法回采厚大急倾斜矿体所存在的作业环境差、机械化程度低、出矿效率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等问题,进行了采场底部结构改进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漏斗受矿-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可以大大提高采场出矿效率和作业安全性,同时改善了作业环境,采场生产能力达到200t/d以上,使矿山产能于2014年顺利达到60万t/a,大大提高了矿山生产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4.
自1971年以来,根据矿山生产的需要,我们和江苏冶金修造厂、梅山铁矿一大队的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在“鞍钢宪法”的指引下,对ZYP-17型耙斗装岩机作了一些改进,试制了ZP-30型耙斗装岩机。几年来,经过有关矿山的使用表明,效果较好,受到现场工人的欢迎。ZP-30型耙斗装岩机(图1)具有结构紧凑,平巷、斜井两用,且可装尽碴石和可以自行等突出优点。为便于了解该机结构特点,我们对比国内曾用过的一些耙斗装岩机,做一简要  相似文献   

5.
针对永平铜矿东部缓倾斜厚矿体盘区二步骤采场底部结构出矿困难的问题,结合矿山开采现状,提出了3种技术上可行的二步骤采场底部结构方案,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方案三(斗颈斗穿底部结构)为最优底部结构方案。矿山开采实践证明,此种底部结构能够很好的满足安全出矿需要,在矿区范围内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耙斗进行装岩的设备——耙斗装岩机早已在国内矿山广泛采用。近年来我们在利用耙斗进行装岩转载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研制成功了装岩转载两用的新型掘进设备——耙斗装岩转载机。 该装岩转载机主要由装岩机构、转载机构和辅助机构三部分组成。装岩机构包括耙斗、耙矿绞车、前挡板、簸箕口、升降装置、溜槽车等部件。辅助机构包括卡轨器护板、滑轮、托滚、固定楔等部件。各部件的结构形式除转载机构外都与耙斗装岩机的同类部件相似。  相似文献   

7.
耙斗装岩机     
我局推广使用耙斗装岩机的时间较长。1965年,牛儿庄矿、洋渠河矿开始使用,收到一定效果,引起了各矿的重视,接着二矿、三矿也先后用起来,现在全局各矿普遍利用耙斗装岩机。广大职工利用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制造耙斗装岩机。三矿发扬自力更生,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创造了摩擦式耙斗装岩机,通二矿与上海煤矿机械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放矿口散体流动速度分布及显著影响高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登攀  马正位 《金属矿山》2007,37(10):37-41
现代地下矿山的发展促使大型凿岩设备和出矿设备不断投入使用,同时造成采场出矿巷道及放矿口断面不断增大。实践证明,采场放出口矿岩散体速度分布和放出口尺寸对放矿结果有显著影响。根据放出口矿岩散体流动状态,分析了采场底部漏斗短溜井放矿及电耙出矿条件下的放出口矿岩散体流动速度分布,给出了放出口影响范围的估算式, 揭示了放矿口对采场放矿的影响机理,对采场合理结构参数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耙斗装岩机是煤矿常用的装岩设备,一般应用在断面较大的煤岩巷掘进中,山南矿27401探煤巷受地质条件影响,在掘进过程中上山与平巷交替出现,给施工带来较大的难度,经过实践创新,成功地应用耙斗装岩机实现了快速掘进,大大减轻了工人出碴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西石门铁矿提高平行密集束状孔有底柱崩落法采场电耙道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包括使用半漏斗底部结构、改变以往设计的斗檐高度、缩小耙逗宽度而增加溜矿口直径、正确选择布孔形式和爆破参数,从而减少在斗檐内进行的二次爆破次数。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铝土矿矿石开采逐步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并且我国原生沉积性铝土矿床大多数为缓倾斜薄矿床,矿体直接顶底板围岩稳固性差。麦坝铝土矿矿区同样属于缓倾斜薄矿脉沉积性矿床,在试采期对基建采场回采过程中贫化损失指标较大,针对麦坝矿区如何控制损失率和贫化率、提高采场出矿能力,麦坝矿区对试采期间所选用的采矿方法进行了优化,改变了采场底部出矿结构并增加采场切割上山,从而减小了损失率和贫化率,较试采期基建采场相比回采率提高了33.12个百分点,提高了采场出矿能力,为矿山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某矿山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充填法联合开采。研究两种方法同时开采时采场地压的变化及采场稳定性问题,运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对该矿山采场地压的演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并利用微震监测技术验证模拟结果。研究表明,该矿山上部矿体随着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进行,下部胶结充填体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下部充填采场矿柱受力整体呈下降趋势,且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结束后,下部充填采场矿柱的垂直应力下降了约35%。由此可见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能有效缓解下部充填采场的地压,有利于提高采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矿岩散体堆积状态普遍存在于采矿生产中,是关系矿山生产安全及矿石回收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散体堆积角度(自然安息角)是其流动性的主要表现特征之一,是散体颗粒的重要物理参数。利用自制测 定装置开展物理试验,研究了静态与采场放矿条件下,不同粒级矿岩散体自然安息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静态与采场放矿条件下,随着矿岩散体粒级增大,其自然安息角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在非均匀矿岩散体 中,大粒级矿岩散体占比增大,其自然安息角随之增大;静态试验条件与溜井放矿、漏斗放矿、排土场堆积等条件相似,在选择溜井与漏斗放矿倾斜角、确定排土场占地面积及坡面角度时,可根据散体粒级进行相应 的参数调整;从采场放矿条件试验结果来看,适当增加散体粒级,可降低散体自出矿口流出的距离及堆体体积,改善铲运机作业条件,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小粒级散体流动性优于大粒级散体,应使覆盖岩层的粒级 大于矿石粒级,有利于矿石流出。  相似文献   

14.
目前煤矿广泛应用的立爪式装岩机和挖掘式装岩机,由于固有的结构缺陷,降低了工作效率。螺旋扒斗式装岩机,采用对称截齿螺旋集料,小摆臂扒斗快速扒料,宽铲斗集料的原理,使本机拥有全断面作业,不需主机左右移动、快速、连续装岩的特点,作业效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5.
郝世波 《现代矿业》2013,29(10):5-9
山东烟台鑫泰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刘家矿区矿体倾角0°~22°,平均厚度4.17 m,属于二长花岗岩型矿床,采用铲运机出矿的房柱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设计采场面积2 400 m2,内有3 m×3 m矿柱14个,采场内矿柱太多给生产造成困难。经优化后,矿柱降至4个,直径增大至5 m。结果表明:矿柱的减少增大了采场作业面积,有利于采场内矿石运输,且圆形支柱比方形更优,给以后采场顶板形成拱形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狮子山铜矿大团山XI2^矿体系深部深部厚大矿体,采用分段空场法开采。在实践中,针对原设计的采矿方法存在的一些不足,对采场拉槽、采场底部结构,回采爆破等进行了一些改进,使采切工程量、大块率大大降低,而采场日出矿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落凼矿原使用的留设矿柱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存在损失率偏大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采用两步骤分段空场嗣后充填连续采矿法进行开采,以降低落凼矿的采矿损失率,并根据矿体的倾角不同提出两种不同的底部结构布置方式,以降低采场的贫损指标和采切工程量。试验结果表明:与原有采矿方法相比,该采矿方法经济技术指标占优,安全可靠,大大降低了采矿损失率,提高了回采率,大大提高了落凼矿的经济效益,可在落凼矿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贵州某金矿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法存在的问题,以采矿方法的优选和采场结构参数优化为切入点,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采矿方法优选模型,最终确定采用下向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法进行开采,可以有效扩大矿山生产能力,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根据下向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法的特点、开采经验和矿体特征,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开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从采场顶板下沉、应力分布、塑性区范围等方面综合评估采场稳定性,得出采场结构合理的参数为采场宽和高为4.5m×15m或5m×13m,采场沿走向布置,长度为100m。随后对采场生产能力和充填能力进行验证,证明选用的采矿方法和采场结构参数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求。研究成果对“三软”条件下金矿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选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华南某铜矿体由于断层的破坏被切割成矿块,倾角变缓使矿石不能正常自流,使用的留矿法无法实现自重放矿,同时在采场中形成的矿石悬拱增大了施工作业风险和矿石损失。针对这一问题,在留矿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留矿全面采矿法,该方案综合了留矿法和全面法的特点,采用留矿法的采场结构、采准布置和全面法的搬运方式、顶板管理,克服了留矿法不能自重放矿的缺点,从而解决了放矿这一技术难题。经矿山生产实践表明:新方案使矿山生产能力提高14.3%,采准工程量降低40.8%,矿石损失率降低25%,贫化率降低16.7%,进一步实现了矿山高效开采和保障了采矿的作业安全,可为其他类似矿山的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某铁矿为工程实例,根据该矿的开采技术条件,初选了垂直深孔球状药包落矿阶段矿房法、阶段强制崩落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三种初选方案。然后运用双基点决策理论选取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比对三种方案,确定最适合该矿的采矿方法。最后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双基点法决策理论对采矿方法进行选择,能避免采矿方法选择的主观性,同时经现场实践证明所选取的采矿方法有效,采场结构参数合理。这些研究成果可供矿岩条件类似矿山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