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一种利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法的在用润滑油黏度快速测定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标准油样和某润滑油在用油样进行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分析,选择1 465 cm-1作为测定其黏度的特征峰,分别对标准油和在用油样的黏度和相应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处的吸光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给出回归方程。并用该润滑油的新油样品较正了标准油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利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法测定在用某润滑油的黏度是可行的,测定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配制的不同3号喷气燃料含量的50-1-4φ润滑油样品作为航空润滑油燃料污染水平测定的标准模拟油样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选择红外谱图中805-755 cm-1区域作为测定滑油燃料污染水平的定量区域,对此区域峰面积与相应的样品燃料污染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给出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航空润滑油的喷气燃料污染水平是可行的,测定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对11个不同基础油含量的50—1—4Ф润滑油样品(标准油)和从现场采集的28个在用50—1—4Ф润滑油样品(在用油)进行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分析。选择1465cm。作为测定其运动粘度的特征峰,分别对标准油和在用油样品的运动粘度和相应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处的吸光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给出了回归方程。用另外20个新油样品较正了标准油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利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法测定未用及在用50—1—49Ф润滑油的运动粘度是可行的,测定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润滑油在高温高压等苛刻工况下的抗泡性能,以某型国产航空润滑油和进口酯类航空润滑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模拟氧化装置在175~290℃下进行氧化试验,测定不同温度下氧化后油样的100℃运动黏度和酸值,利用GC/MS分析油样氧化组分和主要产物,并分别对高温氧化油样的泡沫特性和空气释放值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种航空润滑油的黏度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均在250℃达到黏度的最大值,但进口油由于极性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其黏度值更加稳定;进口油在氧化温度过高时发生水解和热氧化,导致其酸值在高温下急剧增大,因而腐蚀性明显差于国产油;国产油在起泡倾向和空气释放性能方面均比进口油差,这是由于国产油中的PAO分子的表面聚合以及高温氧化条件下表面活性吸附层的形成,均增大了起泡倾向,并延长了空气释放时间,进而导致抗泡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5.
针对实际工况下采集的在用润滑油,依据ASTM标准试验方法与条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与自动电位滴定法分别测得氧化度与总酸值,并研究得到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氧化度与总酸值高度相关,说明用红外光谱测定的氧化度代替电位滴定法测定的总酸值是可行的。但不同类型的油品总酸值与红外氧化度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以氧化度理论计算总酸值需要有足够多的样品实测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温下金属部件中的铁对航空润滑油高温氧化的影响,用高温氧化釜分别模拟50-1-4Ф航空润滑油在含铁片和不含铁片情况下的高温氧化过程,观察油样的颜色、黏度、酸值的变化,用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其氧化诱导期。结果表明,高温氧化对50-1-4Ф航空润滑油高温黏度影响较小,对低温黏度、酸值和氧化诱导期影响明显;铁对该航空润滑油的酸值和氧化诱导期影响较大,含铁的油样酸值和氧化诱导期的变化幅度是不含铁油样的数倍;铁在较高的氧化温度下(250、300℃)对黏度影响明显,但在较低的氧化温度下(180、200℃)对黏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通过外标法定量分析某飞机发动机在用润滑油中低温抗氧剂和高温抗氧剂的衰变规律;利用加速氧化试验,探讨高温抗氧剂的热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该航空润滑油在使用中,高温抗氧剂基本能维持在一定水平,其热氧化衰变过程近似为一级反应;补油可明显延缓润滑油高温抗氧剂的衰减速率,且补加油情况对抗氧化性能有一定影响;低温抗氧剂在使用中衰减比高温抗氧剂要快得多;通过检测润滑油的黏度和总酸值变化,可以监控航空润滑油的氧化衰变,从而有效保障飞机发动机的润滑油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某合成的在用航空润滑油的组成和需检测的指标项目,研究了润滑油红外光谱信息与检测项目之间的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建立红外光谱和运动粘度、闪点、酸值和水分等理化指标的多元校正分析模型。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建立红外光谱峰面积或峰高与被测组分的工作曲线,实现了燃油、抗氧剂、抗磨剂的定量分析。针对基础油酯基降解程度无法定量检测的特点,将酯基降解与酸值、粘度值进行关联性研究,酸值与酯基降解红外谱峰相关性很好,可通过酸值变化确定酯基降解程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金属筛选实验,选定Cu片作为航空润滑油高温氧化实验金属用材。在金属和抗氧剂存在下,模拟航空润滑油基础油PAO和己二酸二异辛酯(DIOA)的高温工作环境,分析反应后2种油样的外观、黏度和酸值变化,并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分析油品性能衰变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PAO和DIOA会发生氧化和裂解,不同程度地出现颜色加深、黏度降低、酸值增大等现象。FTIR分析可知,PAO油样高温衰变的过程中断链产生了大量饱和烃,DIOA油样水解产生酸、醛和醇等含氧化合物,2类油样均检测到O=C-H、C=O和O-H等官能团。高温下,PAO易发生断链,产生碳数更少的烃分子,导致260℃时黏度就出现急剧下降现象,而DIOA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黏度骤降出现在300℃左右;酯类油DIOA氧化和裂解易产生羧酸,导致其酸值衰变程度远大于PAO。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航空润滑油的高温氧化规律,利用高温氧化加速装置分别模拟某型航空润滑油在铜、铁金属催化作用下,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过程,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氧化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氧化产生的酯类化合物最多;氧化温度为230℃时,油样中开始出现烯烃,温度继续升高烯烃含量增大并且油样中出现醇和酸类物质,230℃可能是该润滑油开始剧烈氧化的温度;添加剂消耗产生的化合物是导致该润滑油酸值增大、颜色加深的主要原因;氧化过程中,部分长链结构的酯变为短链结构,油样中出现小分子的醇、酸等物质,这可能会导致润滑油黏度降低;抗氧剂含量的降低和不安定组分的产生会降低油品氧化安定性,导致氧化诱导期和起始氧化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