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是一种很常见的内部过电压,会严重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对于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措施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研究,但不同抑制措施对于特定小电流接地系统母线电压的影响尚未有统一的认识。针对某220 kV变电站种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出现的铁磁谐振过电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抑制措施对变电站35 kV母线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电压互感器高压侧经零序电压互感器接地相比,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对铁磁谐振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电压互感器高压侧中性点经电阻接地以及互感器开口三角绕组接阻尼电阻两种方法对铁磁谐振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与所接电阻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非有效接地系统中电压互感器防谐振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磁谐振是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常见的1种现象。HAROLD A.PETERSON建立了铁磁谐振的经典研究模型。阐述了谐振产生的机理.对西安市电网2007年上半年的谐振进行了统计分析,应用PETERSON铁磁谐振经典模型对电压互感器的各种防铁磁谐振措施的原理和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此类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压互感器铁损对铁磁谐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仿真计算,对比了采用3种处理方式处理铁损的不同结果,分析了电压互感器铁损对铁磁谐振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铁磁谐振定量仿真计算中应考虑铁损的影响,且应用非线性电阻对铁损进行模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饶玉凡  曾祥耀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7):226-228,221
为解决配网中的铁磁谐振问题,以ATP-EMTP仿真软件为平台,建立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两种铁磁谐振诱发条件下的谐振规律,进而采用单相接地故障来诱发铁磁谐振,对现有消谐措施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消谐措施均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的对地电容电流下较好地抑制铁磁谐振。因此,在实际配网运行中,应考虑系统对地电容电流的大小(即线路的出线长度)来合理选择消谐措施。  相似文献   

5.
互感器励磁特性线性度对铁磁谐振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铁磁谐振频繁发生,对电力系统造成了较大损失。实测了三个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特性,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励磁特性对电压互感器发生铁磁谐振的影响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电力不接地系统中应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力系统的电压测量广泛采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提高,传统电压互感器因其存在铁磁谐振、绝缘结构复杂、造价高、体积大而笨重等缺点,难以满足系统需要。另外,随着电力系统往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不能提供数字接口,故无法满足电站需求。这就促使了电子式电压...  相似文献   

7.
对10 kV配电网中采用二次消谐措施消除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建立在故障瞬间必须立即在PT开口三角绕组投入阻尼电阻且要求电阻阻值很小并有足够的热容量的基础上,但这在实际中较难实现,使得一些二次消谐装置不能有效消谐,消谐效果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一起某电厂主变压器倒挂运行时,电压互感器发生分频谐振,导致主变压器低压侧开口三角电压报警动作的案例.结合现场检查处理情况,对铁磁谐振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变更运行方式、装设消谐电阻及消谐装置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了TV(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机理。综合分析了下列谐振措施:TV开口三角绕组接电阻或分频谐振装置,TV中性点经接地电阻接地或经XXQ-10接地,在TV中性点串单相TV,采用抗谐振型电压互感器,提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为城网改造,新建变电站TV的选型提供参考,以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0 kV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谐振以及电压互感器故障,具有相似性,但处理方式却不相同.结合理论及多年运行实际经验,论述了10 kV系统异常的判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11.
线路电压互感器引起的母线电压不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35 kV配电系统一般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运行中存在着电压不平衡问题。从电压互感器产生的电力系统电压不平衡的几种原因出发,结合具体35 kV线路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在现场运行过程中线路电压互感器所引起的母线电压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结果给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燕芝 《能源与节能》2020,(3):184-185,190
分析了传统的失压延时保护电路,提出了针对不同操作机构隔爆高压开关采用不同的改造方案,即永磁操作机构采用增加电容的改造方案,弹簧操作机构采用增加继电器+电容的开关改造方案。实践证明,此种改造方案简单易行,增强了电路的延时保护功能,大大降低了因电网波动引发供电中断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该崭调压方式变压器的移相调压原理,指明新型调压方式变压器与传通变压器区别仅在于变压器一次线圈,介绍了该型变压器运行和制造特点事项。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压系统中CVT不能应用于谐波测量而成为电能质量监测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分压器的高压系统谐波测量的应用方案,并对电容分压器误差进行了分析,以110kV电容分压器为例进行了软件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低阻尼电容分压器的分压比的影响因素,基于有限元电场计算,分别研究了频率,阻尼电阻,分压器的安装高度、半径、高压臂臂长,屏蔽环深度、半径、到分压器距离对简化的串联阻容分压器分压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频率较低(30~300Hz)及阻尼电阻较小(0~1 200Ω)时,分压比基本保持不变。当保持高压臂和低压臂的电容不变时,增加分压器的安装高度,分压比会减小;增加高压臂的臂长或分压器的半径,分压比会增大。在高压端附近安装屏蔽环会使分压比减小。增加屏蔽环深度、半径、到分压器距离,分压比均会减小。研究成果可为低阻尼串联阻容分压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范丽君  黄鑫 《电力与能源》2021,42(4):447-450,460
低电压穿越(LVRT)能力是考验大型光伏电站能否稳定并网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国家电网制定的标准和并网要求,提出了一种提高单级光伏电站LVRT能力的综合控制策略.该控制方法能够限制光伏发电交流侧的过电流以及直流侧的过电压,从而避免其可能导致的逆变器脱网或损坏等问题.该控制策略还可以在检测到电压降落时,注入一定的无功功率对电压进行支撑.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不仅提高了光伏系统的穿越故障能力,保证了光伏电站的安全性,而且可在不同故障类型下通过有功、无功功率控制对电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18.
19.
基于遗传算法的动态电压恢复器不对称暂降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压暂降作为一种电能质量问题,由于不对称故障的存在,使处理不对称电压暂降变得复杂。电压暂降除了幅值减小外,还往往伴随着相角跳变,这样更增加了补偿难度。电压暂降发生幅值不对称和相角不对称,都对电子变流设备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将负荷电压的幅值恢复到容忍范围,同时保持三相电网电压对称。由于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受最大注入电压限制,需要建立一种方法使DVR的各相注入电压得到有效控制。针对动态电压恢复器(DVR)补偿电压约束下,不对称故障电压补偿,采用遗传算法对其注入电压实施控制,并以算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