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坑的开挖与支护设计经常要涉及到填土层,而填土层复杂的工程性质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若干基坑破坏的实例分析,介绍了基坑填土层对支护的影响,为相似的基坑设计参数处理和施工提供类似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某医院项目工程场地为渣土消纳场,均为深厚填土层,场地整平后将在场地四周形成高3~16 m的填方边坡。采用“放坡+格宾挡墙”边坡支护形式,有效解决短期内完成3~16 m的深厚填土层边坡治理难题。经过对边坡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在一个月以后逐步趋于稳定,水平位移及沉降的变形速率和变形累计值均未超过设计预警值。  相似文献   

3.
4.
结合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的发展现状,将模糊综合评价的技术评价体系应用到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技术,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现实与实际情况符合,证明所建立的模型和指标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体土工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天子岭废弃物填埋场是国内第一个规范化的山谷型卫生填埋场 ,填埋场的设计和运行都要求对固体废弃物的土工性质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本文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等手段对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固体废弃物的一些土工性质 ,如密度、含水量、比重、液限和塑限、渗透系数、压缩性、抗剪强度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填埋是一种有效地消纳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目前的评价方法缺乏对整体技术方案的全生命周期考虑,本项研究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在界定目标与范围的基础上,对卫生填埋技术的生命周期清单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生命周期解释。  相似文献   

7.
《工业建筑》2013,(12):97-103
在室内配制了具有典型组分比例的固体废弃物,利用室内柱状沉降试验仪,在一定的淋滤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废弃物填埋试验。定期测定废弃物在填埋全过程中的沉降值等指标。采用基于Gandolla计算模型,考虑废弃物瞬时沉降和长期沉降的特殊性,建立了考虑废弃物全过程沉降的复合沉降计算模型。利用柱状沉降试验观测数据,反演分析模型中的各计算参数。结果表明,应用复合沉降模型对填埋试验和现场试验分别进行的计算与观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沉降机理分析和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开发了高温煤气净化新工艺,进行了自行研制的脱硫剂在流化床气化条件下的气流床脱硫和流化床再生工艺、脱硫剂的硫化和再生过程动力学行为研究.通过移动颗粒床-表面过滤板复合除尘器和CANDLE陶瓷除尘器,在高温煤气净化前后,进行了高效除尘.进行了气体中碱金属和重金属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垃圾准好氧填埋消除酸积累现象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垃圾厌氧填埋渗滤液在直接回灌初期会出现严重的酸积累现象,分析研究了垃圾准好氧填埋与厌氧填埋的渗滤液直接回灌后的出水水质,发现采用准好氧垃圾填埋的体系内所含挥发性脂肪酸量和COD量比厌氧填埋柱低得多,不存在酸积累现象;从整个降解过程看,准好氧填埋加快了COD的降解速率,加速了垃圾体的稳定化进程;另外,环境温度对垃圾体的降解速率影响很大,较高的温度能够加速垃圾体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10.
李健 《山西建筑》2008,34(16):106-107
结合某地基强夯工程,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平板载荷试验与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测试了夯击能,夯后时间对强夯强度和加固深度的影响,初步解释了有效加固深度的概念,提出了目前设计承载力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董少刚  刘白薇  唐仲华 《工程勘察》2010,38(7):42-45,52
通过室内淋滤实验分析垃圾渗滤液-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实验发现Cl-的保守性是相对的,其中在粉砂土中Cl-存在吸附解吸现象,平衡浓度为4446mg/L时,分配系数Kd=0.18L/kg,而在壤土(亚粘土)中Cl-保持保守。SO42-和F-积极参与水岩相互作用,粉砂土和壤土对SO42-和F-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的结果使大量的NO 3-从粉砂土中解吸出来。  相似文献   

12.
填埋场覆盖系统由不同的土层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覆盖层直接与大气和植被接触,因此土的含水率随季节和天气条件不断变化。冬天,土的饱和度增加。夏天,土的含水率减少,同时土中吸力增加。如果土中吸力达到某个极限值,将出现干缩裂缝。这时,粘土阻隔层的密封功能将受到损害。为了研究粘土覆盖系统的长期性状,我们进行了两个大规模现场试验。本文介绍第一批现场试验结果,包括水流量、土中吸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重点介绍保护层(营养层)厚度对覆盖系统水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介绍了重庆市主城区填埋场的现状,论述了深入研究陈垃圾土压缩特性的重要性。作者在简要总结了采样场内陈垃圾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后。通过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亦称固结试验),得出了描述陈垃圾土压缩性质的基本参数,如αv、Es、mv和Cc等,试验表明陈垃圾土是一种不同于常见土类的高压缩性欠固结土,试验结果可为填埋场再利用和已封闭填埋场的沉降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透明土材料和粒子图像测速法(PIV)技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锚杆拔出机理.在模型试验中采用A、B两种不同尺寸的连续球体锚杆锚固段,试验获得各锚杆锚固段上移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规律、锚杆位移与锚固力变化曲线以及拔出破坏时破裂面的位置及形状.通过分析连续球体锚杆锚固段的极限承载力和锚固段破坏机理,推导出连续球体锚杆抗拔力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本文试验条件下,锚杆拔出时竖向位移最大影响范围与连续球体的半径和间距有直接关系;A、B型连续球体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分别比普通圆柱型锚杆提高52%和117%;连续球体锚杆锚固段在上拔破坏过程中抗拔力的贡献可分为3个部分:直杆与土层的黏结、肩部端承力和黏土黏聚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透明土材料和粒子图像测速法(PIV)技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锚杆拔出机理.在试验中采用普通圆柱型和手榴弹型、糖葫芦型和圣诞树型3种异型共4种不同形状锚固段锚杆,测试获得各锚杆随锚杆锚固段上移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规律、锚杆位移与锚固力变化曲线,分析各锚杆锚固段的极限承载力与锚固段破坏机理.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在锚杆拔出破坏前,除了手榴弹型锚杆外,各种形状锚杆对土体水平位移影响相对于竖向位移均较小,糖葫芦型和圣诞树型锚杆对土体的竖向位移影响范围最大,达到6.0倍锚杆半径,比普通圆柱型锚杆对土体竖向位移影响范围大1.5倍;异形锚杆可以很有效的提高锚杆极限承载力,比普通圆柱型锚杆可提高66%~91%,其中圣诞树型锚杆的极限承载力最大;锚杆锚固段的有效长度、有效横截面积、有效直径对其极限承载力有直接影响;锚杆极限承载力值是发生在锚杆锚固段与土体接触的界面开始破坏到完全破坏之间,锚杆锚固段与土体接触界面发生破坏,是从锚杆自由段部位开始逐渐往锚杆底部发展,以A型锚杆为例,当破坏发展到距锚杆底部1/3的位置时,锚杆极限承载力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6.
从剪切试验分析滑坡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晓东 《山西建筑》2007,33(13):120-121
通过制样并做饱和前后的剪切试验对比,测得其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结合土的力学性质,具体分析了滑坡发生的层面和机理,为更好更全面地预防滑坡、治理滑坡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7.
垃圾填埋场沉降变形条件下气-水-固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多孔介质流气–水–固耦合和微生物降解理论,建立描述这一复杂动力学行为的二维气–水–固耦合数学模型,并给出耦合模型的数值格式。通过数值仿真实现垃圾填埋体的变形沉降及气体产生和迁移演化过程的可视化,得到气体压力及产气量随填埋年份的变化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填埋体内总应力及孔隙度的改变与垃圾降解变化规律一致;抽气过程使场内气体压力得到释放;由于沉降作用填埋场内水相饱和度有增大的趋势,其中底部变化较顶部明显;此外,气井产量的变化与气体迁移单相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耦合模型的可靠性,其研究成果为垃圾填埋场沉降控制与气体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a nonlinear elastic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behavior of compacted clay concrete interface (CCCI)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ransition mechanism failure (TMF). A number of simple shear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CCCI to demonstrate different failure mechanisms; i.e., sliding failure and deformation failure. The clay soil used in the test was collected from the “Shuang Jang Kou” earth rockfill dam project. It was found that the behavior of the interface depends on the critical water contents by which two failure mechanisms can be recognized. Mathematical relations were proposed between the shear at failure and water content in addition to the transition mechanism indicator.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 were th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terface mode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verification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interface shear stress versus the total shear displacement very well.  相似文献   

19.
土钉支护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俞季民  邹勇 《土工基础》1998,12(1):14-19
本文通过用土钉支护结构不同的钉长、插入角度、间距、砂密度和不同的支护方式下的10组模型试验的成果分析,揭示土钉的工作机理,探讨一种较为简单实用的土钉支护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电动体视显微镜微观试验手段,研究了不同水泥掺量下水泥加固砂性土加载前后微观特征,并分析了水泥加固砂性土孔隙的形状系数、定向角和孔径大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水泥砂性加固土体强度及承载机制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水泥砂性加固土在加载前后孔径分布和孔隙形状系数在水泥掺量5%~10%范围内同时存在剪缩和剪胀;但水泥掺量高(>10%)的加固土加载后整体宏观表现为剪胀;(2)在加载条件下,水泥加固砂性土体的颗粒或团粒会发生定向滑移或转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孔隙长轴的方向会发生改变。且孔隙定向角分布形式逐步由均匀向集中转变,孔隙分布呈现显著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