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长沙市某医院项目工程场地为渣土消纳场,均为深厚填土层,场地整平后将在场地四周形成高3~16 m的填方边坡。采用“放坡+格宾挡墙”边坡支护形式,有效解决短期内完成3~16 m的深厚填土层边坡治理难题。经过对边坡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在一个月以后逐步趋于稳定,水平位移及沉降的变形速率和变形累计值均未超过设计预警值。 相似文献
3.
4.
结合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的发展现状,将模糊综合评价的技术评价体系应用到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技术,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现实与实际情况符合,证明所建立的模型和指标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填埋是一种有效地消纳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目前的评价方法缺乏对整体技术方案的全生命周期考虑,本项研究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在界定目标与范围的基础上,对卫生填埋技术的生命周期清单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生命周期解释。 相似文献
7.
8.
9.
10.
结合某地基强夯工程,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平板载荷试验与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测试了夯击能,夯后时间对强夯强度和加固深度的影响,初步解释了有效加固深度的概念,提出了目前设计承载力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12.
填埋场覆盖系统由不同的土层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覆盖层直接与大气和植被接触,因此土的含水率随季节和天气条件不断变化。冬天,土的饱和度增加。夏天,土的含水率减少,同时土中吸力增加。如果土中吸力达到某个极限值,将出现干缩裂缝。这时,粘土阻隔层的密封功能将受到损害。为了研究粘土覆盖系统的长期性状,我们进行了两个大规模现场试验。本文介绍第一批现场试验结果,包括水流量、土中吸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重点介绍保护层(营养层)厚度对覆盖系统水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介绍了重庆市主城区填埋场的现状,论述了深入研究陈垃圾土压缩特性的重要性。作者在简要总结了采样场内陈垃圾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后。通过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亦称固结试验),得出了描述陈垃圾土压缩性质的基本参数,如αv、Es、mv和Cc等,试验表明陈垃圾土是一种不同于常见土类的高压缩性欠固结土,试验结果可为填埋场再利用和已封闭填埋场的沉降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透明土材料和粒子图像测速法(PIV)技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锚杆拔出机理.在模型试验中采用A、B两种不同尺寸的连续球体锚杆锚固段,试验获得各锚杆锚固段上移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规律、锚杆位移与锚固力变化曲线以及拔出破坏时破裂面的位置及形状.通过分析连续球体锚杆锚固段的极限承载力和锚固段破坏机理,推导出连续球体锚杆抗拔力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本文试验条件下,锚杆拔出时竖向位移最大影响范围与连续球体的半径和间距有直接关系;A、B型连续球体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分别比普通圆柱型锚杆提高52%和117%;连续球体锚杆锚固段在上拔破坏过程中抗拔力的贡献可分为3个部分:直杆与土层的黏结、肩部端承力和黏土黏聚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透明土材料和粒子图像测速法(PIV)技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锚杆拔出机理.在试验中采用普通圆柱型和手榴弹型、糖葫芦型和圣诞树型3种异型共4种不同形状锚固段锚杆,测试获得各锚杆随锚杆锚固段上移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规律、锚杆位移与锚固力变化曲线,分析各锚杆锚固段的极限承载力与锚固段破坏机理.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在锚杆拔出破坏前,除了手榴弹型锚杆外,各种形状锚杆对土体水平位移影响相对于竖向位移均较小,糖葫芦型和圣诞树型锚杆对土体的竖向位移影响范围最大,达到6.0倍锚杆半径,比普通圆柱型锚杆对土体竖向位移影响范围大1.5倍;异形锚杆可以很有效的提高锚杆极限承载力,比普通圆柱型锚杆可提高66%~91%,其中圣诞树型锚杆的极限承载力最大;锚杆锚固段的有效长度、有效横截面积、有效直径对其极限承载力有直接影响;锚杆极限承载力值是发生在锚杆锚固段与土体接触的界面开始破坏到完全破坏之间,锚杆锚固段与土体接触界面发生破坏,是从锚杆自由段部位开始逐渐往锚杆底部发展,以A型锚杆为例,当破坏发展到距锚杆底部1/3的位置时,锚杆极限承载力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6.
从剪切试验分析滑坡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制样并做饱和前后的剪切试验对比,测得其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结合土的力学性质,具体分析了滑坡发生的层面和机理,为更好更全面地预防滑坡、治理滑坡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7.
垃圾填埋场沉降变形条件下气-水-固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多孔介质流气–水–固耦合和微生物降解理论,建立描述这一复杂动力学行为的二维气–水–固耦合数学模型,并给出耦合模型的数值格式。通过数值仿真实现垃圾填埋体的变形沉降及气体产生和迁移演化过程的可视化,得到气体压力及产气量随填埋年份的变化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填埋体内总应力及孔隙度的改变与垃圾降解变化规律一致;抽气过程使场内气体压力得到释放;由于沉降作用填埋场内水相饱和度有增大的趋势,其中底部变化较顶部明显;此外,气井产量的变化与气体迁移单相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耦合模型的可靠性,其研究成果为垃圾填埋场沉降控制与气体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a nonlinear elastic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behavior of compacted clay concrete interface (CCCI)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ransition mechanism failure (TMF). A number of simple shear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CCCI to demonstrate
different failure mechanisms; i.e., sliding failure and deformation failure. The clay soil used in the test was collected
from the “Shuang Jang Kou” earth rockfill dam project. It was found that the behavior of the interface depends on the critical
water contents by which two failure mechanisms can be recognized. Mathematical relations were proposed between the shear at
failure and water content in addition to the transition mechanism indicator.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 were th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terface mode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verification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interface shear stress versus the total shear displacement very well. 相似文献
19.
土钉支护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用土钉支护结构不同的钉长、插入角度、间距、砂密度和不同的支护方式下的10组模型试验的成果分析,揭示土钉的工作机理,探讨一种较为简单实用的土钉支护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电动体视显微镜微观试验手段,研究了不同水泥掺量下水泥加固砂性土加载前后微观特征,并分析了水泥加固砂性土孔隙的形状系数、定向角和孔径大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水泥砂性加固土体强度及承载机制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水泥砂性加固土在加载前后孔径分布和孔隙形状系数在水泥掺量5%~10%范围内同时存在剪缩和剪胀;但水泥掺量高(>10%)的加固土加载后整体宏观表现为剪胀;(2)在加载条件下,水泥加固砂性土体的颗粒或团粒会发生定向滑移或转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孔隙长轴的方向会发生改变。且孔隙定向角分布形式逐步由均匀向集中转变,孔隙分布呈现显著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