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固体吸附式制冷/热泵系统理想基本循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军 《新能源》1997,19(9):16-22
本文简单介绍了固体吸附式制冷/热泵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孙旭  李伍刚  王如竹 《新能源》2000,22(8):1-5,13
以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过程为依据,对比分析了多种吸附式制冷循环的回热利用,详细阐述了回热过程中各部分热量的分配,给出了连续回热型循环,理想热波循环和双效复叠式循环的回热率公式,导出了双效复叠式制冷循环总制冷系数和一、二级循环制冷系数的关系式,并计算了几种循环的制冷系数和回热率。研究表明:热波循环和双效复叠式循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双交复叠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智超 《太阳能学报》1998,19(2):156-160
  相似文献   

4.
对吸附式制冷/热泵循环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D-R方程为依据,在热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吸附-解吸过程作了比较准确的描述,给出的模型中,重新考虑了D-R方程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并充分考虑了工质对热物质性如比热容,潜热等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几种重要因素如工质对的性质,循环工况,循环特性,尤其是吸附器的热容对吸附式制冷/热泵系数性能的影响,为系统的优化设计和优化运行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伊继东  施锋 《新能源》1998,20(9):16-19
本文阐述了太阳能作为驱动热源的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循环过程的工作原理,并对在一定太阳辐射条件下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内循环参数之间的影响,系统的COP做了热力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6.
吸附制冷循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宇斌  王如竹 《新能源》2000,22(2):30-37
本文按吸附制冷循环的发展研究线索和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了吸附制冷各种循环形式的概念和特征;在深入理解各种循环形式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对相对初投资、运行经济性和工程实现难易程度的考虑,最终推断采用两床回热循环为目前阶段比较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吸附床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床的作用和功能,比较分析了现有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吸附床。通过两种吸附床装置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合理设计太阳能吸附床装置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双效复叠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吸附式制冷能量利用效率不高的缺点,采用硅胶-水、分子筛-水分别作为两级循环的工作对以及两级循环中都用分子筛-水为工作对,构造了两种双效复叠式制冷循环.该循环可有效利用第二级循环的吸附热、析出蒸汽的显热,能有效提高热力完善度。建立了计算机模型,对系统和影响性能的一些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双效复叠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克服吸附式制冷能量利用效率不高的缺点,采用硅胶-水、分子筛-水分别作为两级循环的工作对以及两级循环中都用分子筛-水为工作对,构造了两种双效复叠式制冷循环.该循环可有效利用第二级循环的吸附热、析出蒸汽的显热,能有效提高热力完善度.建立了计算机模型,对系统和影响性能的一些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明 《新能源》1998,20(2):6-12
本文阐述子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热源的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安光  孙文哲  马艳  宋倩 《节能技术》2012,30(3):207-211
在常规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无分凝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应用能量和质量守恒方程对循环中不同部件分别建立热力学模型,通过运用C++软件编程,对两种循环的循环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发生温度为150℃,冷却水进口温度32℃工况下,随蒸发温度的升高无分凝器循环的性能系数越来越接近常规循环,在空调工况下最为接近;反之,越来越偏离常规循环。  相似文献   

12.
吸附式制冷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制冷方式,可以利用低品位热能提供冷量,因此具有重要的节能意义。目前,吸附式制冷技术在太阳能热利用、工业余热利用等中低温余热领域已有应用,但对低于60℃热源的利用实例较少。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所需的驱动热源温度是扩大吸附式制冷系统使用范围的重要手段。吸附式制冷系统所需驱动热源温度与系统循环方式、吸附剂性能等因素密切相关。从二级/多级吸附式制冷循环、表面酸性强度与孔结构等影响吸附剂再生温度方面阐述了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驱动热源温度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多级循环吸附式制冷系统可以降低装置的驱动热源温度,但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低再生温度吸附剂能够拓宽吸附式制冷装置的驱动热源温度范围,吸附剂的脱附温度与表面极性、酸性、孔结构等参数有关,对吸附剂进行改性,吸附剂极性弱、酸性低的表面特性有利于降低脱附温度。另外,还介绍了数据中心余热驱动的吸附式制冷技术。开展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驱动热源温度的研究为低温余热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秋英  魏琪 《节能技术》2006,24(6):527-530
为缩短吸附制冷周期,采用两床交替吸附/解吸结构,并采用管内走传热介质,管外填充吸附剂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用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着重对吸附床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吸附床内压力,某些点温度以及吸附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说明此吸附制冷系统有较好的传热效果,为吸附床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一种新型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进行了(火用)分析,并以R600a作为工质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源入口温度为420 K、热源热水流量为0.2kg/s、热源蒸发温度为370 K的标准工况下,系统净发电量为2.74 kW,系统制冷量为11.99 kw,系统的(火用)效率达到25.83%,系统能量利用率为45.34%;系统(火用)损失主要发生在蒸汽发生器和喷射器中.在热源蒸发温度提高过程中,系统内部工质流量发生改变,导致系统净发电量和(火用)效率小幅下降,制冷量和能量利用率先增后降.当热源蒸发温度为370 K时,系统能量利用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高效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高效混和吸收式制冷循环,并介绍了该循环进行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混合吸收式循环低压发生器的发生压力在冷凝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1198.8Pa~1998.0Pa变化,其热源可利用温差比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增大16.5℃~34.5℃,可用温差较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胡冰  马伟斌 《新能源进展》2014,2(2):122-128
为有效利用低温地热资源,本文以有机朗肯–蒸汽压缩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分析比较了分别以R290、R600、R600a、R601、R601a和R1270为工质时的系统性能,并以系统整体COP和每千瓦制冷量所对应的工质流量为关键指标对工质进行了优选。分析结果表明:当地热水温度为60 ~ 90℃,冷凝温度为30 ~ 55℃,蒸发温度为 –15 ~15℃时,R601是系统的最佳工质。当地热水温度为90℃,其余参数为典型工况值时,工质R601所对应的系统性能系数COP为0.49。  相似文献   

17.
固休整有附式制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是一种能有效利用太阳能及工业余热的对环境无不新型制冷技术,对固体吸附制冷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进行了一定 总结,对固体吸附制冷技术近两年的一些研究热点及其产业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重型卡车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工况,采用R245fa作为循环工质建立了朗肯−朗肯制冷系统,剖析了此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根据系统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发生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生温度85℃、冷凝温度50℃、蒸发温度5℃时,系统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达到0.254,虽然此系统的效率要低于相同工况下的吸收制冷循环,但是朗肯−朗肯制冷系统相对于吸收制冷系统具有尺寸小、易于控制和快速响应等优点,利用朗肯−朗肯循环回收重型卡车发动机冷却液余热进行制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袁新辉  冯毅 《节能技术》2009,27(2):128-130
风力制冷作为风能利用方式之一,在解决城市制冷高能耗、农村冷冻等方面都不失为一种简单、可靠、有效的实用技术。开发和应用风力制冷技术对于节省常规能源、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风力制冷技术的特点与应用的可行性分析,预测了风力制冷的市场需求,并对今后我国风力制冷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船舶余热固体吸附式制冷可行性分析和模拟实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洪峰  张兴彪  王雪章  潘新祥 《节能技术》2007,25(3):238-240,246
目前利用船舶余热的吸附式制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渔船上,对在远洋船舶上应用的研究还仅仅是初步设想.本文探讨了利用远洋船舶柴油机余热进行固体吸附制冷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摸拟船舶余热的固体吸附式制冷实验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