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力学性能和 DSC测试以及 SEM观测 ,分析了丙烯腈 -b-苯乙烯共聚物 (SAN)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核 -壳聚合物 (MBS)、SAN/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ABS)、SAN/ MBS/ ABS及 SAN/ MBS/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SB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MBS对 SAN基体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 :当添加 ABS或 SBS弹性体时呈现出明显的协同增韧效应。SAN/ MBS/ ABS共混体系冲击断面的 SEM照片显示 ,当材料受冲击时产生了大量的空洞 ,从而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量。  相似文献   

2.
核-壳聚合物粒子增韧改性工程塑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核 -壳结构聚合物粒子的组成、制备方法及用途 ,概述了其作为抗冲改性剂和增韧剂对工程塑料的改性 ,探讨了核 -壳粒子的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3.
含核—壳聚合物共混体系PC/PBA—cs—PMM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聚碳酸酯(PC)和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聚合物(PBA-cs-PMMA),采用密炼机以不同条件机械混合。经力学性能测试、形态结构观察和转变行为表征表明,PC与PMMA具有一定的相容性,PBA-cs-PMMA能很好地分散在PC中,当其含量超过1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值为PC的10余倍,是PC的良好增韧剂。增韧机理属银纹和剪切屈服共存。  相似文献   

4.
将聚碳酸酯(PC)和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聚合物(PBA-cs-PMMA),采用密炼机以不同条件机械混合。经力学性能测试、形态结构观察和转变行为表征表明,PC与PMMA具有一定的相容性,PBA-cs-PMMA能很好地分散在PC中,当其含量超过1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值为PC的10余倍,是PC的良好增韧剂。增韧机理属银纹和剪切屈服共存。  相似文献   

5.
用核壳型聚合物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新方法,即用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刚性粒子和核壳型结构聚合物来增韧环氧树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了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BA/PMMA)核壳型聚合物粒子,并对其表观形貌及结构进行了SEM和FTIR分析。将所制备的核壳型聚合物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当用量仅为环氧树脂用量2%时,冲击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自制丙烯酸酯类核壳结构弹性体(ACR)对PLA进行增韧,来提高其冲击性能。在ACR制备过程中,先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的PBA核层乳液,再进一步聚合得到壳层PMMA。将ACR与PLA共混,对共混物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ACR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LA的冲击性能,并在8~15%以后达到最大,其增韧效果可达10~12倍,同时其拉伸性能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进一步探讨了ACR的粒径、核壳比、用量等因素对增韧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核/壳结构聚合物改性硬质聚氯乙烯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丙烯酸酯核/壳结构聚合物,总转化率超过95%,乳胶粒理论粒径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聚合体系没有明显的二次成核过程.将其用于硬质聚氯乙烯改性,当加入量为3 phr时,就能产生显著的增韧效果,常温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6.51 kJ/cm2,而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扫描电镜分析冲击断口表明,核/壳聚合物已经很好分散到聚氯乙烯基体中,呈网状结构,为明显的韧性断裂过程.该研究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首先选取POE对PP进行增韧,确定PP/POE二元共混物具备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的最佳比例。然后固定PP基体比例为85%,将PP、POE和PE 3种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共混制备一系列三元共混物。借助SEM观察,在PP基体中发现了POE包覆PE的核壳结构分散粒子。通过建立这一系列三元共混物的形态-性能(屈服强度、悬臂梁冲击强度和落锤冲击能)关系,研究PE核相的核壳分散相的增韧机理。此外,通过Wu氏理论的发展进一步比较了二元和三元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单独POE增韧PP能大幅度提升韧性但是会使材料强度降低;核壳结构分散相可使三元共混物的强度和韧性达到基本平衡,在最佳条件下相比原始PP韧性提高约2.5倍。  相似文献   

9.
MBS核-壳改性剂增韧聚氯乙烯的形态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交联的丁苯(SBR) 乳胶粒子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和苯乙烯(St),制得 MBS核-壳接枝共聚物,并将其作为增韧剂与聚氯乙烯( PVC) 共混制备MBS/PVC共混物。分析了MBS的结构特征,考察了不同核壳比的MBS在PVC中的分散状态以及对MBS/ PVC共混物力学性能和透光性能的影响, 以制备高透光高韧性的MBS/PVC共混物。实验结果表明: 当MBS壳层中 PMMA量少时,MBS粒子在PVC基体中不能实现良好分散,MBS粒子呈聚集状态; 随着MBS壳层中PMMA含量增加,MBS粒子由团聚状态转变成网络状,当MBS壳层量增加到一定量时,MBS粒子以单一粒子状态实现均匀分散。随着 MBS壳层量增加,使PVC/MBS共混物实现脆韧转变所需的SBR 橡胶的质量分数降低,共混物的透光率降低;小粒径MBS增韧PVC的主要机制是基体的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正丁酯(PBA)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粒径为346 nm的核/壳型改性剂(Poly(BA)/Poly(MMA)),简称PBMMA,改变两种单体的质量比分别为:60/40、65/35、75/25、70/30、80/20,以及调整添加量研究其对氰酸酯树脂(CE)的增韧改性效果。结果表明,该种子乳液聚合反应具有很高的瞬时转化率( 90%)和总转化率( 95%),且改变核/壳质量比对乳液聚合反应过程没有影响。经透射电镜表征发现,PBMMA乳液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对CE/PBMMA共混物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断裂表面形貌,并利用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CE/PBMMA共混物的分子运动。当核/壳质量比为60/40、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时,增韧剂PBMMA在基体中均匀分散并出现脆性-韧性转变点。CE/PBMMA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是纯CE树脂的3. 78倍,力学性能与断面SEM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用MBS和SBS协同增韧具有耐高温但又具脆性的无规SMA。研究表明,SMA与MBS和SBS共混时,SMA和MBS的PMMA壳有很好的相容性,与SBS的PS链段部分相容,虽然MBS增韧SMA的效果比SBS好,但却有限。MBS和SBS以合适的比例共同增韧SMA时,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大于各自单独增韧SMA的相应值,并且当两者比为某一值时出现极大值,该极大值随两者总量提高而增大。电镜观测表明,在合金中MBS以约0.2μm直径的球状颗粒存在,而SBS以约l0μm的不规则团状物出现。协同增韧效应的产生与MBS和SBS尺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分散相对高分子合金增韧及脆/韧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生脆/韧转变的合金材料,其刚性体分散相CPP在基质形成的静水应力的作用下沿拉抻方向发生了塑性形变。分散相无论是刚性体还是弹性体,在基质形成的静水压应力的作用下均可通过形变吸收能量使合金材料增韧;同时分散相也可作为应力集中剂引发基质产生银纹和屈服剪切带,使合金材料增韧,脆/韧转变过程提前,当分散相模量较时,后一种作用为主。随着分散相模量的增加,前一种作用的影响逐渐增加,并最终转变成为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PMMA基核-壳型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改性R-PVC/CPE韧性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经过特殊表征的PMMA基核-壳型有机刚性粒子对R-PVC/CPE体系的增韧和增强作用及其对加工流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适当粒径的核-壳型粒子与R-PVC/CPE基体共混,常温(23℃)使基体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得到提高,断裂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和加工流变性也有改善,而在低温(-10℃)时几乎无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增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详细总结了聚合物曾韧机理研究的进展及前景,并讨论了分散相橡胶粒子形态,结构对增韧效果的影响,概括了橡胶增韧聚合物及其加工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热塑性树脂共混物的原位成纤复合及其增韧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尼龙6作为分散相与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通用热塑性树脂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发现尼龙6在这些树脂中的能形成微纤,通过对聚丙烯/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发现微纤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基体的缺口冲击强度,无缺口冲击强度表现一个最小值,拉伸强度和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以PMMA为壳,聚丙烯酸丁酯为核心的“壳-核”型聚合物作为冲击性剂,并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为增容剂,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备了尼龙6/“壳-核”型聚合物共混合金。对合金力学性能与亚微形态的研究表明,在合金中添加DGEBA可以显著改善尼龙6与“壳-核”型聚合物的界面粘接性和相容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同时合金的断理解伸长率与显著提高。Brabender动态扭矩显示,DGE  相似文献   

17.
核壳结构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及丙烯酸为单体,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进行了种子乳液聚合,通过“粒子设计”利用核壳结构化乳液聚合技术制备出核壳结构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以克服需单独制备两种乳液的缺点,研究了交联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交联单体用量、单体用量和乳化剂用量对反应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乳胶粒的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共混物的反应性增容及相形态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聚合物共混物的反应性增容及相形态控制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聚合物共混物反应性增容的几种方法及增容机理,并从热力学、动力学和熔融共混过程中流动参数三方面对聚合物共混物相形态结构的控制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合金增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要回顾了弹性体增韧塑料的机理后,着重介绍了刚性粒子增韧塑料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增韧机理,分析了两种增韧机理的差异及内在联系,最后旨出刚性粒子增韧作为一种增韧新方法,使之有可能成为制备高强度高韧性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共混体增韧机理的研究:增塑剂和形变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吴守恒聚合物共混体的脆韧转变的逾渗模型,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研究了聚合物共混 的脆韧转变过程,并得到在脆韧转变点材料参数及有关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工,从这一方程出发,讨论了增塑剂,结果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