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素芳  王欣 《河北水利》2006,(11):44-44
水利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水利信息包括雨水情信息、汛旱灾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水环境信息、水工程信息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水利现代化的保障,而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智慧水利(互联网+水利)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关键,即通过对水文信息、水资源信息、水工情信息,以及管理等信息的感知监测,借助互联网实现各类信息的全面整合与共享,实现防洪除涝、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现代化水利行业管理服务等领域科学预测预警、评估决策,从而全面提高水利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带动水利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朱志坤 《河北水利》2005,(12):29-29
水利部门肩负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水利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更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水利信息化可以提高信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利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对于水利工作的作用尤为重要.当前,水利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保证,信息技术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益的重要措施,水利现代化必须要有信息化作为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5.
黄征  吴明芝 《治淮》2003,(3):41-41
信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21世纪初,社会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飞跃变化.目前,水利行业正处于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大变革中,网络对现代水利统计是机遇,更是挑战.利用网络,现代水利统计可以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基本的水利信息,为生产、建设、科研等社会各个领域服务;利用网络,可以实现现代水利统计工作现代化,使之更有效地为经济现代化服务,所以网络与水利统计相结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水文是水利的基础,水文为水利等工程建设积累、提供各种水文信息和为防汛抗旱、水资源规划、调度提供科学依据,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要实现水文信息现代化,必须全面实现水文测验自动化、信息采集数字化、数字传输网络化的标准数字化,用水文信息化来适应社会信息化,积极为经济建设和水利工作提供更全面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
王勇 《治淮》2003,(2):44-45
一、问题的提出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它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信息化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和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水利信息化是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这一重大治水思路转变的技术基础。 作为水利信息化基础的网络建设,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水利网络建设中,因为许多水利系统管理单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微电子、计算机、光电和通信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主体,也是信息化的基本条件,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水利行业在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这既是信息社会对水利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新世纪水利发展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应用GIS、GPS、RS和IT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和效益,是水利行业走向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同时也可以说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水利信息化是提高防治洪涝干旱灾害、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水利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传输的时效性,提高预测和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设施的效能。建设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一项投资少,工期短而又十分有效的非土建工程性的防洪措施,已为全世界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0.
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应用GIS、GPS、RS和IT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和效益,是水利行业走向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同时也可以说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水利信息化是提高防治洪涝干旱灾害、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水利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传输的时效性,提高预测和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设施的效能。建设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一项投资少,工期短而又十分有效的非土建工程性的防洪措施,已为全世界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