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井壁取芯仪器的技术突破,使得井壁取芯仪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特殊测井方法。文章阐述了取芯仪的工作原理和控制原理,并通过具体的故障现象分析,从控制原理的角度为取芯仪的操作和维修,提供了解决取芯仪疑难故障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介绍了旋转式井壁取芯仪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及控制原理,最后总结了无刷直流电机在新型旋转式井壁取芯仪应用中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石油知识》2014,(3):28-29
<正>4月13日,中油测井华北事业部57155作业队在冀东油田高66x8井,首次实施传输井壁取芯作业喜获成功,取得岩芯17颗,收获率89%,标志着传输井壁取芯这一作业难题被攻克。据了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由河南油田测井公司和航天工业总公司一院十二所合作研制的HH-1型钻进式井壁取芯器,最近在长庆油田推广应用,深受石油地质专家的好评和青睐。这种取芯器由地面控制台和井下取芯器两部分构成。它与传统的撞击式井壁取芯器相比,具有很强的经济性、节时性和岩芯收获率高、岩芯颗粒大、物性结构不变,可直接用于岩电分析等优点。经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技术鉴定,技术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仪器先进水平,光后获河南油田科技进步一等奖、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总公司技术交流交易金奖。目前已开始商品化生产、并与长庆、大港等油田签订了…  相似文献   

5.
Texaco公司在墨西哥湾的一口探井中,试用微电阻率测井和磁共振测井相结合的方法来替代传统的取芯和井壁取芯作业,对该方案可行性获得了肯定的答案。使用新一代的磁共振电缆测井仪仅通过一次测量即可获是勘探工作者所需的相关数据及资料。例如:各种井眼条件下准确的地层渗透率、可动流体及束缚流体体积、束缚水饱和度,地层流体类型。而以上这些岩石物理地层参数以前只能通过费用昂贵的传统取芯或电缆式井壁取芯获得。本文详细介绍了Texaco勘探开发公司为验证这种设想最近在墨西哥湾地区的一口探井中所做的工作。Texaco公司应用斯伦贝谢公司可组合磁共振(CMR)测井仪和地层微电阻率成像仪(FMI)所采集的数据获得了位于海底峡谷填充远景带的探井的准确的储量参数,省去了油田以后开发井中大量的井壁取芯作业。时下,Texaco公司已将磁共振技术装入其地层包中。他们发现此项技术在预测探井的生产潜力方面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这对一个新平台或海下开发计划的资源配置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旋转井壁取芯器钻头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将12种取芯钻头的各项技术参数进了行综合对比.为了确定每种钻头对不同岩性地层的适用性能,设计了模拟地层取芯的实验.采集12种取芯钻头分别在0~40 kg的钻压下对五种不同岩石样本(石灰岩、花岗岩、粗砂岩、细砂岩和泥质砂岩)进行模拟取芯的实验数据,将实时记录的扭矩、钻速和功率的变化曲线配合每种钻头的各项性能参数逐一进行分析,最终获得每种钻头的适用性能星级评定表,为一线的旋转井壁取芯作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砾岩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存在多种水窜结构。通过对取芯资料、测井测试资料分析,应用现代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特征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沉积环境对水淹层的影响、水淹层在平、剖面上分布特征以及水淹层在电性上的变化特征,最终形成对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认识和水淹层判别技术,实际应用于油藏加密调整中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芬  刘伟兴 《石油仪器》2012,26(3):67-69
FCT-2是新一代的硬地层井壁取芯器,工作在井下高压、高温的泥浆中,取芯井况复杂。在多次取芯作业中,地层岩性、取芯钻进参数、井下情况和操作不当等因素都会使仪器的取芯收获率受到影响,甚至会损坏仪器。通过合理调整钻进参数,配置取芯器硬件结构,根据井况更换的液压油,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总结实践经验等方法,取芯收获率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苏鹗 《采油工程》2007,(3):53-56
杏南开发区主力油层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和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水驱常规措施效果差,加密调整提高可采储量效果差,为探索高水洗油层提高采收率方法,利用取芯井资料,研究杏南开发区高水洗油层的空间分布,储层性质、沉积特征及水驱阶段开采现状和剩余油分布特点,室内研究了适合杏南油田不同浓度、分子量的聚合物组合驱油体系,现场应用表明高水洗油层采出程度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0.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含水后期油田稳产的关键在于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深入了解和再认识。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规律;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或控制因素。总结了目前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新进展,阐述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郝桂青  庞希顺  欧阳剑 《石油仪器》2011,25(5):22-24,102
文章阐述了增强型旋转式井壁取芯仪器(ERSC)的工作原理、控制原理和仪器的结构特点,对该仪器的控制部分进行了重点阐述,介绍了ERSC仪器在国内外油田的应用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果,总结出了现场取芯操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的平面网格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数值模拟对高含水油田富集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出发,研究了平面网格对富集剩余油刻画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平面网格的划分原则,即整个数值模拟的模型最大平面网格尺寸不超过所关心最小富集剩余油面积的1/9。在这种网格尺寸下,有可能更好地刻画剩余油分布面积大于所关心最小富集剩余油面积的富集剩余油,量化了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中数值模拟所必须到达的平面网格尺寸精细程度。  相似文献   

13.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潜力定量化表征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含水期油藏与中低含水期油藏相比,剩余油的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高度分散、局部富集的特点,常规的剩余油潜力分布定量化表征方法在高含水期不再适用。考虑到剩余油分流能力与含水饱和度之间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适用于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潜力分布定量化表征的新概念——优势潜力丰度。分析了胜坨油田坨七断块顶部油藏沙二段8—10砂层组高含水期剩余油优势潜力分布规律,在剩余油可采储量丰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部位的优势潜力丰度最大相差达10倍,有效地突出了剩余油优势潜力部位,明确了剩余油的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14.
喇嘛甸油田北北块萨尔图油层调整挖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特高含水期控制油层层内无效循环的有效方法, 挖掘剩余油层潜力,减缓油田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 借鉴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取芯资料、精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 对喇嘛甸油田北北块萨尔图油层的动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剩余油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 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卫星油田储层评价及油层水洗动用状况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油田是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新增石油探明储量油田,因发现时间晚,开发周期短,缺少有关储层描述和水洗状况的资料,为了检查目前井网条件下葡萄花各类油层的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特点,部署一口密闭取芯检查井.本文根据油田投产前或投产初期钻取的油基泥浆取芯井及密闭取芯井的资料,进行储层初步评价[1,2],并通过岩芯水淹识别和计算,进行水洗动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葡萄花油层束缚水饱和度较低,油水共渗范围宽,水淹动用状况很差,水洗厚度小,水洗程度中等,井点采出程度低.  相似文献   

16.
任丘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动态和静态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进行了精细描述,总结出了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根据剩余油的分布类型,提出了潜山油藏剩余油潜力的分布和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一种预测储层含油饱和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剩余油分布预测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对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可以预测井区附近剩余油的分布情况,但无法预测远离井区域的剩余油的分布情况。采用时间平均方程和时移地震技术,得出了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结果表明,由时间平均方程可以求得静态剩余油饱和度;将时间平均方程与时移地震相结合,可以获得动态剩余油饱和度(饱和度的变化率)。该方法符合精细地质研究的思想,为用时移地震技术预测油、水分布的动态信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高高含水期裂缝性碳酸盐潜山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是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在分析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潜力区作了预测。剩余油的形成与储层层的储集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可分成微观和宏观两种,预测该油藏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岩块油水界面以上,远离主断层井区,井间油水界面低凹区,流动屏蔽层完整分布部位以下以及水淹带Ⅲ类储集层区。  相似文献   

19.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较为零散,通过单一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很难准确描述剩余油分布。利用多种手段监测剩余油分布,寻找潜力油层,调整开发方案,指导油田开发实践,进而提高油田采收率已势在必行。2004年以来,马岭油田充分利用动态分析方法、剩余油测试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及检查井、观察井研究等相结合方法.通过反复对比、分析、论证,实现剩余油分布描述从定性分析向定量的转化,进而指导油田开发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增加地质储量230×10^4t,可采储量75×10^4t,提高采收率0.5%。探索出了符合马岭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科学方法,并对开发同类油田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受岩性作用影响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屈亚光  刘月田  丁祖鹏 《断块油气田》2011,18(5):634-636,640
受岩性作用影响的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断层、岩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较复杂。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是定量研究此类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有效手段。以高尚堡深层油藏为例。依据油藏精细描述成果,建立了符合油藏地质特点的三维地质模型,指出了此类油藏地质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关键点及难点。通过对高尚堡深层油藏的动态历史拟舍,明确了此类油藏的可调参数及参数的可调范围。找出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平面及纵向分布特点、剩余油类型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基于剩余油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调整方案,为高效开发此类油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