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申文军  王宝峰  李建超 《连铸》2013,(3):7-11,25
结合某厂连铸机的实际生产条件,对宽厚板坯连铸结晶器的锥度进行优化。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板坯在结晶器内的温度场分布和收缩规律。讨论了拉速、过热度等工艺参数对温度场和收缩规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晶器锥度进行优化:液面附近120~300mm区域采用较大锥度,液面下300~900mm的结晶器下部采用较小锥度。与工厂实际生产情况对比,显示该分析结果非常接近实际,证明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建立的二维瞬态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国内某钢厂实际板坯连铸工况下结晶器内某高强船板钢凝固过程的热行为,并利用现场实测温度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分析了该钢在结晶器凝固过程角部区域气隙厚度、坯壳-铜板间的保护渣(包括液渣层和固渣层)分布及其热行为变化规律和对应区域的热流与表面温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宽厚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气液界面波动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物理模拟研究了2200mm×280mm 宽厚板坯连铸结晶器吹氩时其内界面波动行为,考察了吹气量、拉速对结晶器内液面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器吹氩后,各气量下液面平均波高均增加了1.2倍以上,且液面影响的区域集中在距水口2/3断面宽度范围内,弯月面附近的波动影响则较小。与常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液面平均波高随吹气量、拉速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不同,本实验中随这两个工艺参数的增加液面平均波高均先增大后减小,并从实验条件下得出了控制液面波动的最佳气量。  相似文献   

4.
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凝固过程热行为研究Ⅰ.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伴随δ/γ相变的钢凝固过程两相区溶质微观偏析模型,以其所确立的钢凝固过程各相分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获得钢的高温物性参数,并根据连铸坯在结晶器内凝固收缩量与结晶器内表面的位移关系、保护渣的液/固状态及厚度分布、铸坯表面和铜板热面的温度分布以及气隙的动态变化等建立了描述坯壳-铜板界面热流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率相...  相似文献   

5.
板坯连铸结晶器热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旭东  朱苗勇  程乃良 《金属学报》2006,42(10):1081-1086
建立了结晶器三维有限元传热模型,系统地分析了铜板厚度、水槽的结构尺寸和分布、镍层对板坯连铸结晶器铜板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操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降低铜板厚度、增大水槽深度、减少镍层厚度有利于降低铜板热面温度,提高结晶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介绍安钢三炼钢板坯连铸机保护渣性能优化的情况,分析保护渣性能对连铸工艺及铸坯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铸造技术》2016,(11):2376-2383
基于钢凝固两相区溶质微观偏析模型和连铸结晶器内坯壳凝固生长二维瞬态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提出了定量化描述结晶器内坯壳凝固生长的裂纹敏感性预测模型---CSC(Cracking Susceptibility Coefficient)模型。通过分析结晶器内包晶钢坯壳凝固宏观热/力学行为和坯壳裂纹敏感系数分布,探究了板坯结晶器内包晶钢坯壳凝固生长过程中裂纹敏感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典型包晶钢板坯连铸工况下,坯壳偏离角区域易产生"热点",引发坯壳凝固前沿脆性温度区宽度扩大,结晶器窄面线性单锥度极易破坏坯壳应力分布的均匀性;包晶钢板坯表面裂纹和皮下裂纹主要产生于坯壳凝固初期,坯壳角部皮下裂纹则在结晶器内大部分区域均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9.
毛斌  曹同乐 《连铸》1998,(1):16-18
结合济钢一炼4号板坯连铸机的实际与已研究开发的结晶器局部区域电磁制动技术,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开发成功分体式电磁制动器和分层式结晶器水箱等成套技术,这是现有铸机采用电磁制动技术的是一个成功的途径。性能测试和在线工业试验表明,电磁制动装置的各项性能和使用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物理模拟研究了2200×280mm2宽厚板坯结晶器吹氩时其内界面波动行为,考察了吹气量、拉速对结晶器内液面波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晶器吹氩后,各气量下液面平均波高均增加了1.2倍以上,且液面影响的区域集中在距水口2/3断面宽度范围内,弯月面附近的波动影响则较小。与常规板坯结晶器内液面平均波高随吹气量、拉速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不同,本实验中随这两个工艺参数的增加液面平均波高均先增大后减小。本文从实验条件下得出了控制液面波动的最佳气量。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内某钢厂宽板坯连铸结晶器的4种断面宽度,建立1∶1水模型,并结合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浸入式水口的吐出孔数、水口吹气量、水口浸入深度、拉速和结晶器断面宽度等不同因素对结晶器流场的影响,得到了4种宽板坯连铸结晶器的最佳工况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桂芳  沈厚发  王镭  柳百成 《铸造》2005,54(5):484-487
建立了连铸结晶器内电磁制动过程的三维数学模型,采用一种改进的交错网格方法来模拟耦合的电磁场和流场.结果表明,电磁制动能明显减缓钢水主流股的流速,缓解对铸坯窄面的冲击,有效地抑制表面波动,减小钢水的冲击深度;磁场和流场的相互作用程度直接影响电磁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行开发的热型连铸设备,研究了引锭材质、铸型材质、铸型加热炉功率等因素对铸型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铜管引锭、石墨铸型、较大功率的铸型加热炉及合理的引锭工艺过程,有利于在热型连铸时控制铸型温度,达到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4.
沙明红  郑贤淑 《铸造》2005,54(2):182-186
连铸钢坯过程中,结晶器处于高温钢液和高速冷却水的综合作用下,结晶器温度场的合理分布是保证连铸正常进行的关键.为得到结晶器内壁界面温度分布规律,设计了模拟结晶器工作过程的试验装置,进行了动态水流和静态水流对结晶器壁温度影响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结晶器内壁温度趋近于冷却水温度.结合试验数据推导了结晶器界面等效导热系数,用等效导热系数处理钢液与结晶器内壁的边界传热,对连铸钢坯结晶器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有关研究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15.
利用低倍检测、金相显微镜、大样电解、扫描电镜及图像分析仪对Q235B连铸坯中的夹杂物进行了测定及分析,得出了夹杂物的形态、分布及来源。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唐钢1700板坯连铸机尽快减少漏钢生产事故,达产达效,主要从优化结晶器铜板及镀层材质,优化结晶器内钢水的流场和温度场,优化结晶器振动系统等方面开展工作,最终在质量改善的前提下,实现了拉速由1.6m/min提高到1.9m/min,机时产量提高达18%。  相似文献   

17.
张喜娥  庞维诚  陈松林 《铸造》2003,52(2):95-97
在分析连铸坯质量特别是裂纹时,应力应变的计算是一项很关键且工作量很大的工作。文中开发了一个通用的应力应变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并采用数据可视化技术以易于分析、理解的图形形式将结果显示出来,便于研究人员分析应力应变的数值、变化趋势及产生最大的位置,从中发现力学因素对铸坯质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朱苗勇 《连铸》2011,(Z1):1-22
结合东北大学冶金过程仿真与智能控制研究组的最近研究成果,就涉及高效连铸的结晶器冶金理论及控制技术,如钢水流动行为及控制、凝固坯壳生长行为及控制、铜板热变形行为及控制、结晶器润滑机制及控制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金百刚  王强  崔大伟  高翱  赫冀成 《铸造技术》2007,28(11):1468-1472
模拟了切缝式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的冷却效果及内部钢液的凝固。结果表明:感应热在铸坯纵向上主要集中在切缝对应的位置。在径向上主要集中在约5mm厚的铸坯表层;施加感应热后,结晶器出口的凝固坯壳厚度减小约0.5mm,说明感应加热对铸坯冷却效果影响不大;高频磁场产生的感应热使结晶器热面温度提高了6K,结晶器冷面温度提高了3K,不会对结晶器的耐热强度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